大家都在搜
纵横小说
首页 都市 青春校园 昨日学园
昨日学园
晓霜残影
都市 类型2020-06-16 首发时间7.6万 字数
与众多书友一起开启品质阅读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第一章 排行榜
作者:晓霜残影本章字数:3109更新时间:2021-06-02 17:53:54

闾秋兰坐在图书馆窗边,外面的梧桐枝叶繁茂。她手里拿着一根蓝色的圆珠笔,上面布满了汉式的纹络和五丈原的秋风,让人感到秋意萧萧,心生悲凉。

这根圆珠笔是闾秋兰的姑姑,去成都旅游时,在路边买来的。价格不菲,但是胜在做工精致,且颠起来很有斤两,称得上物有所值。牌子似乎是当地的,闾秋兰从未听过。

此时正值盛夏,天气炎热,微风不见。图书馆里的风扇呼呼地响着,窗外的知了不停地哼唧,吵得人心烦意乱,困乏倦怠。

这里也是航线经过的地方,总是能听到飞机嗡嗡的声音,有时候还能看到直升飞机巡航,线路依然是不确定的,将线路投射到纸上,一定和没头的苍蝇一般,杂乱无章。

闾秋兰对于航线的投影没有丝毫兴趣。虽然她爱好旅游,去过的地方并不少。沛国的谯县、上谷郡的容城、陈留郡的己吾等等。

她效仿先贤,撰写了许多篇游记,文采斐然,令人惊羡。其中一篇还登上了郡日报。

她文字功夫了得,数学水平也很高。此时在她的桌子上,便摆放着一本德国人编纂的《统计学概论》。

这本书很厚、很大,装潢奢华,字体清秀。纸张如同霜雪一样白,如丝绸一般软。摸起来没有精装纸的声音。用料是极为讲究的,价钱自然不便宜。这是托上海工作的姑姑,通过海外代^购买来的。

德语艰涩难懂,是全世界出了名的。语序又与汉语不同,时常颠倒,经常发懵。闾秋兰英语水平一般,德语也还凑合。面对单词比手指长的德语,她需要查字典,反复品读,才能读出其中三昧。

如此下来,速度自然不快。但闾秋兰不用考试,只是为了好玩儿,读慢读快,倒是无所谓的事儿。

“秋兰,去不去吃饭?我已经饿了。”

闾秋兰不必转过头去看,只需要听声音,便知道说话的人是谁。

一如陈修静的名字,她很少有安静的时候。她的父母未卜先知,给她取名“修静”,大概就是希望能修炼静心的功夫,不必整天叽叽喳喳,吵吵闹闹,惹人厌烦。

希望是美好的,但现实还是老样子。陈修静依旧像个长不大的孩子,一天到晚都在高谈阔论。她说话很多,谈论的事情很广。历史人文,到物理化学,都能侃侃而谈。不知她底细的人,往往会误以为她是人肉搜索引擎。

最近陈修静痴迷于《三国志》,整天在纸上写写画画,时而托腮凝思,时而来回踱步。她这般反常,让闾秋兰十分不安,问了几次,陈修静说是在考虑史料可视化的问题,思考得太深入了,便物我两忘了。

在吃饭的时候,陈修静会给闾秋兰将《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不同。有时还会讲官职与人的关系。她好记性,涉及到一个观点,便背出相对应的原文来佐证。

闾秋兰也表现出很感兴趣的样子,时不时还点评几句,以表示自己在听。

陈修静吃得很多,却不会胖。她消化能力很强,吃完饭不久就饿了。所以她经常在宿舍里备一些糕点和水果,以免下午或夜半的时候,肚子咕咕乱叫,却没有东西可吃而困窘。

食堂的修建时间,大致与学校同年。参照校史,已经有了很长一段历史了。但是若说“没有人知道它建造的年代”,以期久远,那是不甚确切的,甚而是荒唐可笑的。

这座食堂修建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教育日渐受到重视,生产结构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时间,掀起了建校、阔校的热潮。

闾秋兰知道的这么清楚,是因为这座食堂是他父亲带领工人盖起来的。食堂的施工图纸上,有他父亲的名字,验收单上,也有他父亲的手印。不单单这座称为东食堂的,西、南、北、朝华、姑射这五座食堂,也都是他父亲主持修建的。

这没什么张扬的,而且也没有人问。学校食堂并非是年代久远的古建筑,也不是人流如织的旅游景点,只要饭菜好吃,价格便宜,是谁修的,经历了哪些历史事件,都不重要了。

闾秋兰拿着饭盆,打了一碗米饭和蒜薹炒肉,跟着陈修静找了一个安静的角落坐下。

说是安静,也只是相对而言。一到饭点儿,各学院的人都过来吃饭了,有的眉飞色舞,讲述自己的英雄故事,有的长吁短叹,述说自己的失恋经过。再加上你碰我,我踩你,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涟漪,使得食堂跟开了锅似的。

让陈修静略感失落的是,免费且美味的鸡蛋汤早就盛完了,即便把铁桶倒扣过来,也滴不下几滴汤汁来。食堂老板要控制成本,要赚钱养家,一天三桶,已经是食堂老板最大的诚意了。

想到这里,陈修静忽然联想到夏衍笔下,到菜市场捡烂菜叶的包身工老板。

闾秋兰倒是无所谓,毕竟只是一碗汤,喝进肚子里也是水。宿舍里还有一些碎茶叶,是从家里带来的。每天都会在水杯里放一些,也很惬意。闾秋兰宽慰了她几句,又说来日请她吃牛汤饸烙。陈修静瞬间眉飞色舞起来。

陈修静攀谈熟络,脚底闲不住。两人几乎是同一天到校,对于学校的了解,陈修静远超闾秋兰。陈修静知道哪家的牛肉面好吃,谁家的炒米量大,各学院的校花校草、学霸学神,或多或少都有联络。

闾秋兰就不一样了。她“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即便外系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传到闾秋兰这里,也不痛不痒,无关宏旨。

在校内论坛上,闾秋兰发帖量也不算低,但她浏览的帖子是偏于学术的。至于家长里短,蜚短流长,她很少浏览。若是涉及到陈修静,她倒是有兴趣点进去瞧瞧,看看陈修静又出了什么糗事。

最近,不知是哪个学生带头,校内论坛开始了新一年的校花校草评选工作。为此,校花校草的拥趸,各自高举自家的旗号,在论坛上你来我往,唇枪舌剑,热闹极了。

对于这些,闾秋兰素来不以为意,认为那只是精力无处安放的学生,在对象难找,深夜穷苦的当下,为了排遣内心的孤寂,而搞出来的东西。看似喧嚣的背后,隐藏着低到冰点的凄凉。

闾秋兰也有自己的粉丝,在校内论坛上为她摇旗呐喊、加油鼓劲。但声势太弱,远远比不上简书欣、邵启涵她们。

并非所有的学生都沉迷于此,历史学院的陆翰泽已经开始在论坛上更新殷墟甲骨、秦汉简牍帛书和敦煌文书的相关历史文献,以及各方发表的论文。

闾秋兰对这个历史学院的高材生,神交已久。他学识扎实,文章严谨,曾读过他的《甲骨通论》,很见功力。

此外统计学院的郑江海也在论坛上撰写《统计学入门》。

再回到校花校草排行榜上来,若是往年,大家自评自的榜单,也就是了。可是今年的情形发生改变,因为学校新来了一位校长。

到目前为止,闾秋兰还没见过他的尊荣,但已听说他业务能力强,曾被郡里表彰为“优秀校长”,典学从事曹学溪便是他的学生。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哪三把,闾秋兰还不太清楚。论坛上对此事关注极少,甚至连校长的姓名都没搞清楚,更不用说照片了。

这个新调来的校长,来校已经三个月了,但是行事低调,教学日常正常运转。只有嗅觉灵敏的人,才能嗅到些许不同。

据小道消息,这位校长兴许是明朝大儒王阳明的忠实信徒,往常,他大力推行“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不但发表文章,还亲临一线。经常将学生请到校长室,问他们对学校的管理有什么意见。

但是调来之后,他却几乎不露面,让人捉摸不透。

闾秋兰还听人说,这位校长实际上连王守义、王守仁都分不清,是一个不学无术、爱慕虚荣的登徒浪子。浪费了无数人的大好青春。而他发表的文章,纯粹是请人代写的。

闾秋兰对条流言深表怀疑,校长再差也不至于这般差吧?

由主任办公室发出的《“知行合一”倡议书》,在论坛上引发了热烈讨论。有心人注意到,在署名一栏,并没有校长的名字。这让人犯嘀咕:“这校长谁呀,这么神秘?”

最先响应主任号召的,是统计学院。统计学院的学生们自告奋勇,将“校花校草排行榜”这个既得罪人,又很难客观的任务给包揽了下来。大家对此寄予了厚望,认为统计学院是专业的,做事是严谨的,将排行榜交给统计学院的人来做正合适。

眼看着众人的期望值越来越高,统计学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为了规避风险,顺带给学生浇盆冷水,统计学院院长高嘉豪发表了一个风险告知书:“统计结果只有统计学上的意义,个体参照结果没有意义。”

诚然,将一个个鲜活的人,经过一些列处理,成为一个个数字,这是从高维度压缩到低维度的过程,消息熵的损耗是不可避免的,结果也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

捧场
举报

扫一扫· 手机接着看

公交地铁随意阅读,新用户享超额福利

扫一扫,手机接着读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章节评论段评
0/300
发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