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搜
纵横小说
首页 历史 穿越历史 后汉长夜
人物百科:梁祯
作者:十年卧雪本章字数:9146更新时间:2021-02-01 14:42:33

梁祯(东汉末年权臣)

梁祯(? —220年4月12日),字德源,安定乌氏人,中国古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东汉末年太师,西平侯梁蒙之孙。

梁祯出身安定梁氏,家道受梁冀“灭门之案”牵连,而衰落。未冠投身幽州边军,为上障尉。自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年起,他对外从征夫馀,对内参与镇压黄巾军。中平元年,率部投靠董卓。中平六年(189年),据并州,分化招降白波、黑山黄巾军近百万,自此兵力大振,先后击退袁绍,击败公孙瓒,统一河朔四州。建安元年(196年),迎汉献帝至晋阳(今山西太原),自为司空,封彭阳侯,总揽朝政。

自建安二年(197年)起,梁祯先后击败袁绍,平灭公孙瓒,一统河朔四州。建安五年(200年),自晋太师,并在官渡之战中击败袁绍主力,又先后击败张绣、袁尚、袁谭等势力。建安十年(205年)大败鲜卑、乌桓,荡平北方边患。建安十一年(206年)进攻荆州,与孙权、刘备联军展开赤壁之战,败归。

建安十三年(208年),击败孙权,占领吕梁山以北的徐州地区。建安十五年(210年),遣梁霜、梁琼领兵击败马超,夺取关中。建安十七年(212年),进爵魏公。建安十九年(214年),大破孙权军于彭城,占领寿春。建安二十一年(216年),获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220年)病逝于襄阳。

梁祯知兵法,著有《孙子要略》六卷,皆已失传。另有诗文三篇传世。

1 人物生平

▪ 未冠从军

梁祯出身安定梁氏,为梁冀之弟梁蒙后人。早年丧父,随叔伯读书学武。未冠从军,为上障尉。梁祯性格仁厚,多次出资救助伤残军卒,故十分受上障戍卒敬爱。后跟随辽西太守赵苞,征讨夫馀,汉军大败后,坐罪当斩。后于狱中为护乌桓中郎将宗员、幽州刺史刘虞赏识,被任命为别部司马。

▪ 投奔董卓

光和六年(183年),黄巾大起义爆发。梁祯先后随宗员、董卓、皇甫嵩讨伐黄巾,建立功勋。中平二年(185年),屠各胡寇并州,此时,梁祯受并州刺史张懿节制,于平陶北部击败屠各胡。同年,边章、韩遂等作乱于凉州,叛军兵力达到十万之多,三辅危急。汉灵帝派车骑将军皇甫嵩率军讨伐边章等人,同时调集天下兵马至三辅,梁祯所部就在其中。

当时,关中诸将除皇甫嵩外,各怀鬼胎,皆欲趁机扩展部曲。梁祯认为,凉州战事十分凶险,只有追随董卓,才能活下去,于是率部投入董卓麾下。

▪ 凉州骁将

中平二年(185年)三月,皇甫嵩派董卓率军深入陇山,与叛军交战。董卓部于陇山中伏,死伤惨重,部曲大乱,被叛羌一举杀到董卓车前。梁祯披坚执锐,手刃十数叛羌,叛羌这才稍稍退去。董卓得以重整部曲,击退叛军。此战之后,梁祯开始受到董卓信任与器重。

中平五年(188年),朝廷征董卓为少府。梁祯对董卓道:“十常侍弄权,朋党遍布天下,天下人没有不想诛杀他们的,只不过是缺少了一个领头的人罢了。将军掌戎十年,战功显著,威名遍布天下。十常侍正是害怕日后,将军会成为这个领头的人,所以怂恿陛下,征召将军入朝,将军一旦受命入朝,就如同鱼儿进了网一样,生死,都只能任由他们摆布了。”

于是,董卓不肯受命,上书推辞:“我下属的湟中义从、匈奴士兵都来拦住我的车,苦求我不要抛弃他们,我制止不了他们,只能留下来宽慰他们,如果有情况有变我再向朝廷汇报。”朝廷也无可奈何,十分担忧。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率兵入朝,把控朝政。同年,董卓废杀少帝、何太后。

初平元年(190年),关东州郡以袁绍为盟主,举兵数万,讨伐董卓。其中袁术部七万余,从荆、豫方向逼近雒阳。梁祯受命防守伊阙关,当时,袁术部将孙坚,率军抢占鲁阳。梁祯派部将李蒙以及胞弟梁霜率兵,与孙坚争夺鲁阳。时孙坚兵少,于是在鲁阳城门下,摆开宴席,同时在城楼上,插满旗帜,意图迷惑敌人。

当时,李蒙部出发前,梁祯曾交给梁霜一个锦囊,并让他到达鲁阳后,再打开。原来,梁祯早就料到,孙坚兵少,而且初到鲁阳,立足未稳,只需立刻发动进攻,便能大败孙坚。李蒙等人依计行事,立刻发动进攻,孙坚果然不敌退去。自此,梁祯有了“料敌于先”的名声。

初平二年(191年),朱儁背叛董卓,投奔关东袁绍,屯兵中牟。董卓派女婿牛辅,率兵讨伐朱儁,两军交战,朱儁落败,逃入颍川。牛辅派李傕、郭汜、梁祯、张济四个校尉,分别领兵追击,进而在陈留、颍川等地段劫掠。当时,凉州军所过之地,皆被掳杀一空。只有梁祯的部曲经过的地方,没有发生烧杀劫掠的情况。当时,颍川名士戏志才在见过梁祯后,认为董卓麾下,只有梁祯一人,值得忌惮。

▪ 并州立足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为王允所杀。梁祯于李傕、郭汜、张济合兵一处,依照贾诩之计,反攻长安,击败吕布,杀死王允。李傕论功行赏,欲拜梁祯为镇西将军,封侯。

梁祯认为,李傕终非成大事之人,于是婉拒了李傕的封赏。李傕不乐意,于是梁祯自请为平北将军兼领太原太守。不久,梁祯听从贾诩的建议,向李傕请辞,率军前往并州。

当时,并州北部为屠各胡占据,东北与冀州交界处,有黑山黄巾军百万众,东部与袁绍的冀州相邻,南部则为白波军所有,形势十分严峻。梁祯采纳贾诩的建议,对外与黑山军首领张燕、幽州公孙瓒结盟,同时又派遣使者,贿赂袁绍亲信,以避免立刻与袁绍相争,对内,全力清缴并州匪盗、屠各胡、南匈奴、白波军。同时,又依梁霜之计,征辟并州士人入幕。

初平四年(193年),梁祯击败白波、南匈奴联军,降者数万,选其精锐为新军,仍号白波。同年,派张郃击败盘踞并州北部的屠各胡,全据并州。

兴平元年(194年),袁绍以高干为将,领兵一万,进攻上党。当时,高干以别将蒋奇,率兵三千,攻铜鞮,意图切断上党与太原的道路。自己则领精兵六千,进攻上党郡治长子。梁祯以杨奉、李乐守长子,梁琼、牛盖守铜鞮,抵御袁绍军。梁祯自己则率主力在后接应。

初时,高干兵精将勇,攻势十分猛烈,梁军南北二线皆失利,梁祯大惊,正欲放弃上党,退回太原。所幸,黑山军张白骑率兵三千赶到,李乐又用计击败高干,高干军这才退去。

兴平二年(195年),袁绍攻黑山张燕。张燕向梁祯求救,梁祯召集诸将商议,梁琼道:“袁绍进攻黑山,其后方必然空虚,我们可以借道河内,直取邺城。袁绍得知邺城危机,必定回师相救,如此,黑山之危自解。”梁琼听从张郃的意见,亲率步骑欲借道河内郡,进攻邺城。但河内太守张杨却并不愿意借道,于是,两军在野望交战,一连十余天,无分胜负。

当时,河东太守王邑,乃是汉庭所派,素来看不起梁祯。于是,便联合都尉王方共同作乱,迎立李蒙为并州刺史(初,乐自以有功于梁氏,轻傲祯下诸将,以为擅相署置,不足贵也。祯素恶之,遂令梁琼率军攻乐营,斩乐及其部曲千人。邑素以此唆方。),并引李蒙部进攻太原。当时,整个太原,只有晋阳一城,尚在梁祯掌握之中,由晋阳县丞梁霜坚守。

梁霜与李蒙在晋阳城南四十里的龙山交战,战况惨烈非常,梁霜为李蒙所伤,帐下都督华雄战死。形势万分危急之时,董白单骑入李蒙营,与李蒙陈说厉害,劝退李蒙。太原尤是转危为安。夏天,张杨听从谋士董昭的建议,向梁祯投降,梁祯仍以张杨为河内太守。

▪ 迎驾于雒

建安元年(196年),汉帝脱离李傕、郭汜控制,东归雒阳。贾诩、梁霜等劝梁祯及时遵迎汉帝,以讨不臣。梁祯派梁琼率兵至雒阳,欲迎接汉帝。但被董承等阻止。后,梁祯亲率精兵数千,自往雒阳迎接汉帝。但被担任汉帝使者的侍郎皇甫郦所斥:“君领大兵至此,是迎驾还是刺驾?”

梁祯大惊,慌忙下马跪拜皇甫郦。皇甫郦又令梁祯仅带军士百人,随自己进入雒阳,面见汉帝。梁祯按照他说的做了,结果反被汉帝留在身边,并不让他离开。

三天之后,刘表派兵押送供给至伊阙关,准备上贡汉帝,却被贾诩率兵劫走。同时,梁霜“扣留”汉帝使者,议郎吴硕,并要挟他,若不立刻释放梁祯,大军将乱。梁祯这才得脱。

梁祯怨怒皇甫郦等人,本欲率兵闯入雒阳,将其一一杀死。贾诩等人苦劝方止。当时,汉帝在雒阳,通往关中、荆州的道路皆被梁祯堵塞,公卿大臣无所食,无奈之下,只好随梁祯北上晋阳。梁祯遵迎天子之后,天下士人纷纷赶至晋阳,其中,包括荀彧。梁祯与荀彧相谈甚久,并称赞荀彧“吾之子房也”。对于荀彧举荐的人才,梁祯悉数任用。

▪ 平灭公孙

建安二年(197年),公孙瓒率兵入侵渤海,梁祯以梁霜为将,联合张燕,刘虞旧部田畴等人,一并攻打公孙瓒,公孙瓒屡战屡败,龟缩于易京之中。当时,公孙瓒害怕遇刺,疏远部曲,独居于高台之上,男子六尺以上者不见。故而诸将离心,梁祯采取荀攸之计,一面猛攻易京,一面劝降公孙瓒诸将。建安四年(199年)夏,梁霜卧病不起,梁军对易京的攻势也因此停滞。秋,梁祯亲至易京,指挥对易京的攻势。十月,公孙瓒于自焚而死,自此幽州平定。

▪ 官渡之战

建安五年(200年),梁祯、袁绍为消灭对方,而发生的战斗。以梁祯惨胜结束。

建安七年(202年),梁祯击袁尚。袁尚难逃,归附刘表,梁祯率兵南下,至宛城,张绣投降,旋即反叛。梁祯长子梁规,爱将军章牛,皆为张绣军所杀。

▪ 远征漠南

建安九年(204年),梁祯一统长江中下游以北,当时鲜卑强盛,幽并无日不战。故而梁祯决意远征漠南,解决边患。建安十年(205年),梁军出塞两千余里,两次击败鲜卑军,直至鲜卑漠南王庭。鲜卑大汗和连,领兵十万与汉军相持,两军交战数日忽悠胜负。

为了寻求破敌之法,梁祯时常带着诸将出营勘察地形。一日,张郃建议道:“王庭西边,有一条大河,每日清晨,河风之中都含有大量沙粒。若是我军背水列阵,和连军必然会因沙粒的缘故,而睁不开眼睛,进而落败。”梁祯听从张郃的计策,背水列阵,鲜卑军果然大败,和连亦为梁霜所斩。梁祯于王庭,召见塞北诸胡,歃血为盟,自此幽并遂宁。

▪ 赤壁之战

建安十一年(206年),趁着刘备与刘璋争夺益州的良机。梁祯将步、骑、舟师一百零三万,南下荆州,意图一统江南。初时,梁军势如破竹,连下宛城、新野、樊城并趁着张飞酒醉,蔡瑁、张允等荆州豪族举城来降的机会,一举攻克襄阳。

但此后,形势急转直下,首先,荆州降军与梁祯面和心不和,斗志全无,被周瑜一触即溃。另一方面,王凌、牛盖等大将又被诸葛亮击败于江陵,几乎全军覆没。梁祯不得已,只能与周瑜相持于赤壁。而后又饱受瘟疫的困扰,最终被周瑜火烧乌林,与此同时,平定了益州的刘备也赶到江陵,与诸葛亮合兵一处,先败牛盖,再败郭淮,一举夺回襄阳,切断了乌林梁军主力的退路。最终,梁祯弃军而走,仅率数十骑逃回樊城。

经此一战,梁军大败,死者十余万,天下局势进入三足鼎立阶段。

▪ 汉中丧子

建安十五年(210年),梁祯欲取汉中张鲁,进而从益州方向,进攻刘备。故而向关中十将借道。关中十将害怕梁祯是想趁机消灭他们,于是以韩遂为都督,马超为大将,举兵十万,进驻潼关,试图将梁军阻挡在关东。梁祯大怒,派梁霜为将,率兵迎战。

建安十六年(211年),梁霜击败关中十将,占领潼关。十将退守渭南,意图与梁军决战。梁祯令派梁琼为将,领兵支援梁霜。两军在渭南交战,杨秋阵前倒戈,联军大败。

梁祯素来忌惮梁霜,于是将其调回,任命梁琼为镇南将军,都督关中军事。并让子梁茂,于梁琼帐前听命。

建安十八年(213年)四月。梁琼率军两万,从傥骆道、陈仓道进攻汉中。初时,张鲁欲降,其弟张卫不从,率兵据守阳平关、张鲁城。梁琼久攻不下,后依梁昭之计,退兵三十里,引张卫追击。张卫果然中计,率兵追击,后为梁琼所败。梁军得以进入汉中。

刘备听闻梁军进入汉中,大惊,领兵数万,来取汉中。梁琼数与之战,互有胜负,两军相持于阳平关。半年后,刘备依法正计,夺取定军山,梁琼大惊,率兵来抢,却反被黄忠所杀。

梁琼死后,梁军大乱,刘备趁势追击,梁军大败,梁琼、梁昭、赵颙及军士三万余,皆战死。杨秋、贾逵仅率数千残卒退回关中。

▪ 大败孙权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攻汉中。孙权趁机兴兵十万,以鲁肃为统帅,攻彭城。梁祯听从贾诩、荀攸等人之计,兵分四路,堵死吴军一切北上、西进的道路。最终,吴军因劳师无功而士气低迷,梁军趁此反攻,吴军大败而逃,梁军趁机克寿春,杀东吴悍将凌统。

▪ 位极人臣

建安四年(199年),汉献帝准许梁祯“入朝不趋、参拜不名、剑履上殿”,如汉丞相萧何故事。

建安十七年(212年),汉帝册封梁祯为魏公,加封九锡,并表示“政由梁氏,祭则寡人”。同月,诏复《禹贡》九州。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进爵魏王,邑三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旒冕、车服、旌旗、礼乐郊祀天地,出入得称警跸,宗庙、祖、腊皆如汉制,国都邺城。王子皆为列侯。建魏国,定国都于邺城。魏国拥有冀州十郡之地,置丞相、太尉、大将军等百官。

自此,梁祯虽无天子之名,但已有天子之实。不久之后,梁祯之子梁茂,被册立为魏王世子。

▪ 襄樊会战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领兵十万,从合肥出兵,猛攻寿春。刘备于汉中举兵八万,出祁山道,取陇上,欲切断凉州与关中的联系。梁祯问计于左右,皆言,凉州远离关东,况且梁霜乃世之名将,足以抵御刘备。反之,孙权倾国而来,梁习、张燕难以抵挡,应全力相救。恰好,梁霜也来信称,凉州不足以虑。于是,梁祯亲率大军至寿春,迎战孙权。

同年六月,侯音、卫开作乱于宛城,张郃抽调樊城诸军,驰援宛城。刘备大将关羽趁着樊城兵力空虚之际,从荆州出发,朝樊城、荆江一带发动了进攻。八月,张郃克宛城,率军回援樊城。不久后,汉水流域因为天降暴雨而发生了“汉水溢流,害民人”的自然灾害,关羽趁机乘大船进攻,斩庞德,俘获万余人,张郃单骑得脱。当时樊城曹军只有数千人,城被水淹,水面离城楼仅有数尺,吕常率军死守。

十月,孙权败退,梁祯率军驰援荆州。以步、骑两万属张郃,令其解樊城之围。当时,梁军新败,士气十分低落,张郃所部刚走到偃城,军士竟逃亡过半。关羽趁势将张郃包围在偃城。

梁祯又派徐晃领兵去救偃城。十一月,梁祯从寿春赶到洛阳,亲自指挥荆州战事。

孙权因关羽处其上游,不愿意让关羽势力发展,且他早有攻取荆州之心,于是联结梁祯,准备以大将吕蒙偷袭荆州要地江陵。梁祯接到书信后,将这一消息通知张郃、吕常,命他们继续坚守,自己进至摩陂(今郏县东南),临近指挥,又派兵十二营增援徐晃,命他反击关羽。经过恶战,关羽败走。

当时,荆南传来孙权军入侵的消息,关羽大惊,留儿子关平守卫襄阳,自己率主力回援。梁祯亲自指挥大军,四面围困襄阳,而后传令“三日之内,可随时撤离襄阳,若有不从,城破之日,仅赦关平一人。”自此,关平部溃散,关平战死。

不久,吕蒙偷袭江陵得手。关羽撤往益州,路上被孙权军擒杀,孙权将关羽的首级送到襄阳,梁祯以诸侯之礼安葬之,襄樊战役结束。

▪ 壮士暮年

孙权擒杀关羽,夺得荆州后,遣使入贡,向梁祯称臣,孙权使者在夜宴上劝梁祯取代汉朝自称大魏皇帝。,梁祯听后,佯怒道:“是儿欲踞孤著炉火上耶!”梁祯手下群臣乘机向梁祯劝进,孙权的使者也立刻附和。 梁祯说:“若天命在孤,孤为周文王矣。”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二月,孙权使者离开后不久,梁祯病逝于襄阳,他临死前留下《遗令》,要求薄葬。

2主要成就

政治

稳定局面

汉献帝被董卓余部争夺,各州郡牧守都在拥兵自强,断绝纳贡。整个中国的局面是群雄割据,军阀混战。汉庭权威全无,秩序崩塌,在这危难之际,梁祯持穷途末路的皇帝,迁都中牟,以武力削平北方群雄,力图进而统一中国,起到了稳定东汉朝政局面的作用。

学馆取吏

建安十年,梁祯下令,在河朔四州广设学馆,培养“法律、农桑、水利”方面的人才,男子年十五以上,皆可入学,学制三年,第一年末进行考试,合格者可以免除余下两年的学费与食宿费。学成之后,不论品行优劣,皆可以直接到郡县中任职。这种方法,打破了世家强宗对州郡官吏的垄断与把持,给寒门提供了出仕的途径。建安二十年,崔琰改“唯才是举”为“德才兼备”,自此学馆也渐渐衰落了。

内迁诸胡

北方由于连年征战、大疫,人口锐减。为了增加人口,除了颁布《配婚律》外,梁祯还下令被梁琼征服的乌桓,被梁武征服的南匈奴、被梁霜征服羌氐部落,迁移至幽州、冀州和三辅地区,以充实内地的人口。

经济

推行屯田

当时,北方战乱已久,士民离散,天地荒芜。为了恢复北方的经济,建安初年,梁祯采纳枣祗等人建议,在邺城附近募民屯田,由官府给予耕牛、农具、种子。三年之中,得谷数百万。于是,梁祯于关东各州设置田官,兴办屯田。五年之中,便使地方形成“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的大好局面。

当时,由于征战频仍,各种徭役十分繁重,时常会耽误农时。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建安三年,梁祯下令,将田地分为军屯和民屯。民屯二税一,但无需承担任何徭役及兵役。军屯二十税一,但需要承担兵役及徭役。

但因监督困难,加之各州官府肆意摊牌,建安十四年以后,民屯农户不仅需要缴纳沉重的赋税,还需要承担没完没了的徭役,因此民屯中的农户大都逃入世家豪强之坞,或是上山为寇,这些为寇的农户,是建安十七年后,北方义军的主要兵员。

改革田制

两汉土地为私有制,世家大族凭借他们在朝堂中、江湖上的权势与声望,肆意兼并土地,藏匿人口。给国家的赋税征收、徭役摊牌,带来很大的困难。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梁祯将关中土地收为国有,试行均田制,以国家的名义,将土地以永业田和口分田的形式,分给普通农户耕种。其中,永业田可留给子孙,口分田则需要在死后归还官府。

兴修水利

梁祯十分重视水利的修建。他曾于建安六年、建安十一年、建安十七年,三次下令,敦促各州官府重视水利,并派别驾崔琰,巡视各地水利修建、维护情况。在梁祯的督促下,冀州、豫州、兖州、徐州各修建了上百处水利设施,从中获利的农田以百万顷计。除此之外,梁祯还修建了多条运河,连通各州水系。此举大大方便了北方的商贸往来。

提倡节俭

梁祯一生节俭,所谓食不过五味,服不过六套,无论他自己,还是家眷的衣着,都十分朴素,且布满补丁。梁祯的妾室董白,本来喜欢奢华,但在梁祯的感化下,也戒掉了这种生活习惯。在梁祯的带头作用下,东汉以来的奢华之风,得到了很好的拟制。

建安二十五年,梁祯病逝之前,仍不忘嘱咐杨修:“我死之后,将我浅浅埋葬即可,千万不要劳动百姓,来替我修建墓穴。”

军事

统一北方

梁祯精于兵法,在统一北方起到了积极作用,黄巾起义之后,东汉解 体,军阀混战。在混战中,各地到处屠杀人民、抢劫财物,因而普遍出现了“民人相食,州里萧条”的荒凉景象。从初平三年(192年)至建安十一年(206年),梁祯先后消灭长江中下游以北各割据势力,统一中国北方大部地区。统一北方的战争历时14年。

稳定三边

梁祯派梁霜收复河西,重新建立与西域的联系,疏通丝路的同时,也为隋唐西域都护的兴盛打下了坚实基础。建安十年(205年)梁祯亲征漠南,直捣鲜卑王庭,阵斩鲜卑大汗和连,自此鲜卑各部分崩离析,十余年不敢南侵,尽收河套失地。此后,梁祯又以兵威与公孙康缔约“海北土地,割以付君,世世子孙,实得有之”,“为其绝域,委以海外之事”取公孙氏政权不再参与中原纷争,名义上是效忠东汉的地方官,

治军严整

在带兵方面,梁祯素来治军严整,法令严明。在他长达三十年的统帅生涯之中,从未发生过部曲劫掠州郡、屠戮国县的暴行。其组织编修的《行军律》、《作战令》更是为孙刘所采用。

知人善用

在御将方面,梁祯拔张郃于行阵之间,取张燕、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此外,他还能够根据将领特点,用其所长。例如,许褚、章牛壮武有力,忠诚奉法,梁祯就让他们战则为军锋,息则统亲兵;张郃好儒风雅,机变无双,故而梁祯让他坐镇荆州,从而迅速稳定因赤壁大败,而动荡不安的荆州;张燕善统兵,知人心,故梁祯让他驻守人心未定的徐州,抵御孙权。

武馆练兵

建安年间,战火动辄肆虐数年,军士多有伤亡。为了保持部队的战斗力,梁祯多次下令,在各郡设立武馆,选募精壮,教晓军阵。此举为梁军培养了大量基层军官,乃是梁军纵使屡遭大败之后,仍能快速恢复元气的关键。

文化

藏书

东汉末年,北方战乱不止,尤其是董卓迁都一事,使得大量宫廷藏书被丢弃。梁祯十分痛心,于是在建安六年(201年),梁祯下令“尽收其辎重图书珍宝”。后来梁祯任命王朗为太常,负责古籍的掌管、校对、编修等工作。

历史评价

陈琳:作孽二十余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祯罪臣遗丑,本无懿德,僄狡锋协,好乱乐祸……董卓乱政,祯为其爪牙,先屠鲁阳,再掠颍川,杀人盈野。及至董卓受诛,祯如恶犬失其绳,遂承资拔扈,肆行凶忒,割剥元元,残贤害善。士民怨怒,流毒布于生者;胡人吞声,残虐波及枯骨。

孙权:名为汉臣,实为汉贼。

刘备:志大才疏,惺惺作态。

贾诩:好谋无断,舍礼崇爱。

董昭:魏王之政,始善终恶。

亲属成员

先世

祖父:西平侯梁蒙

父亲:梁伯焕

母亲:不详

妻妾

韩夫人,原配夫人,生梁规

董夫人,生子梁昭及梁婉、梁汀二女

荀夫人,生梁武、梁茂二子

后代

儿子

据《魏典籍》所载,梁祯共有四子。诸子长幼如下:

梁规,骑都尉,长子

梁昭,骑都尉,次子

梁武,北中郎将,三子

梁茂,五官中郎将,魏王世子,幼子

女儿

梁祯共有二女

梁婉,张雄之妻

梁汀

旁系

《魏典籍》中记载梁氏之梁祯宗亲、姻亲,这些人均为梁祯所重用。

梁霜,字不详,梁祯之弟(存疑)

梁琼,字子华,梁祯从弟

梁宪,字不详,梁祯族子

轶事典故

夫馀为奴

赵苞大败之后,宗员为了巩固幽州边防,曾派梁祯率领斥候再次潜入夫馀地,期间为夫馀人所虏。成为马奴,而后又被当成陪嫁的礼物,跟着迎亲队伍,前往挹娄人的领地。怎料,中途遇到马匪,梁祯乘机夺刀抢马,最终逃回上障。

平陶泣柏

梁祯北伐鲜卑时,带兵经过平陶(今山西平遥境内),看见早年在亡妻韩霜灵墓前,种下的柏树,如今已有数围之粗,又想起自己十年前,曾在亡妻墓前许下的,必定将亡子梁规抚养成人的誓言,不由得潸然泪下,肝肠寸断。

迎回文姬

初平三年(192年),王允诛杀董卓,而后又为李傕等所杀。关中大乱,名士蔡邕之女蔡文姬为南匈奴兵所虏,后为左贤王之妻。建安十年(205年),梁祯大败鲜卑于漠南王庭,并在王城大会塞北诸胡。荀攸趁机劝说梁祯,趁此机会,勒令南匈奴左贤王放回文姬,以免蔡邕绝嗣。梁祯从之,以兵威要挟左贤王,令他将蔡文姬放还。蔡文姬回国后,整理蔡邕遗留书文四百余篇。

怒杀祢衡

建安十一年(206年),梁祯率大军饮马长江,与孙权、刘备联军决战。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梁祯操取槊立于船头,慷慨而歌。事毕,问祢衡,所作之词如何?当初,祢衡因梁祯杀孔融而迁怒梁祯,因而祢衡将梁祯比作佞臣李延年,并称梁祯此战必败。梁祯大怒,一槊将祢衡刺死。

掘坑而埋

梁祯临终前,留下遗令,表示自己死后,不要劳动百姓替自己修建陵寝,挖个坑埋了就行了。但也有的人说,梁祯是因为知晓自己这一生,树敌太多,同时对梁茂没有信心,恐怕日后会被人掘墓鞭尸,才会如此安排的。

魏后之谜

梁祯这一生,都没有册立过一个王后。但相传,他进爵魏王后不久,曾秘密制作魏后之玺及魏后冠服,并令杨修带至关中。故而有人认为,梁祯之所以迟迟不立荀夫人为后,是因为真正的魏后另有其人,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不能公开。

捧场
举报

扫一扫· 手机接着看

公交地铁随意阅读,新用户享超额福利

扫一扫,手机接着读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章节评论段评
0/300
发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