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搜
纵横小说
首页 历史 架空历史 书籍1169111
今生之生3
作者:新作者vP94Nl本章字数:2131更新时间:2023-01-31 16:59:48

陈地主老婆联系了金阳集乡贤、家族耆老召开了大会,认为陈胜一比较年轻,怕做事冒进,没有能力治理全家产业。就把除了家中产业和田庄之外的城中商铺以融资入股分吸纳乡贤和耆老的资产,然后托管给大家以稀释陈胜一对城中商铺的领导能力。这些人也害怕陈胜一在商铺中一言堂,就一致推荐具有管家经验的老江湖管家当城中商铺统一的管理者,作为陈家外柜。陈胜一被这一招打的无力还击,因为陈地主老婆是他名份上的妈,而且有乡贤耆老的支持,为了名声和实力保存,陈胜一只能忍气吞声,答应管家的为外柜,自己表弟李保重为内柜管家。就这样,也算是各自安分。一直忘了说管家外柜叫什么名字了,其实我也忘记了,大概是姓何,现在就叫他何外柜吧。

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过去,陈胜一在表弟李保重的帮助下,田庄丰收,家里财富大增。反观城中商铺,虽然也是生意不错,门庭若市,但是总的收入却不见增加,何外柜在城中与各商铺管事的勾结在一起,过得很潇洒,也慢慢倾吞转移一部分收入和财产。

时间一长,乡贤耆老也看不下去了,觉得何外柜人品不行,就和陈胜一商议,让李保重去当外柜,把何外柜换了下来。陈地主老婆也没有办法,从此失信了乡贤耆老,也不再过问家中内外之事。就这样,李保重兼任内外掌柜,陈胜一也真正独自执掌家事。而李保重在帮助胜一管理家务的同时,也慢慢有了一些收益。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李保重手里有权力,慢慢的自己手里也有些钱了。

在那个年代,手里有点的钱的老百姓一般都会置办些田产,李保重也在金阳集买了宅子,买了地,也算是立足在了金阳集,何况有老表陈胜一照应着,在金阳集慢慢的也有了一些人脉。李保重在金阳有了一些社会地位,慢慢的就不想走了,喜欢金阳这个地方。但是在老家太平也有一些田宅,亲人都在太平。李保重的老婆张氏也是太平附近的,也很想念家里的亲人。两口子经常往返于太平、金阳之间。

李保重的儿子李珲大约就出生在太平,从小养在太平的祖父母家中,对太平的感情很厚。李珲长大后,李保重两口子年龄也大了,不太可以两地奔波了。就像李珲可以来金阳来赡养父母亲。这时候李珲在太平已经去了媳妇了,自己和老婆都不太愿意来金阳,这事本来就是个矛盾无解的难题,保重老口子以泪洗面,翘首以盼希望儿子能来,但是儿子偏不来。保重两口子计划卖掉金阳的田宅,回到太平,在儿子身边,颐养千年。但是世界就是那么奇怪,风起云涌,变化莫测。当时时值清朝末年,太平附近经常遭遇捻乱。

捻军起义是爆发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北方的农民起义。

19世纪初开始活动于皖、鲁、豫一带。所谓“捻”,即农村迎神赛会时要搓捻子燃油,因此得名。他们活动分散,每一股称为一捻,少则几人、几十人;多者不过二三百人。越是荒年,人数越多,“居者为民,出者为捻”,多是一些生路艰难的农民群众。

早在清朝嘉庆年间,中国北方就有捻子活动。1852年(咸丰二年),安徽淮北地区的涡阳、蒙城、亳县一带遭到大旱,入捻的农民逐渐增多。19世纪初,安徽北部及河南、山东、江苏等省部分地区的农民秘密组织“捻党”,以反抗封建压迫、寻求生活出路。

1851年(咸丰元年)至1868(同治七年)爆发于黄河、淮河流域,由捻党转化而来的农民起义军的反清战争。在皖、豫、鲁、苏、鄂交界地区,形成十余支相对独立的队伍,并逐步由分散、零星的斗争趋向联合。

说是起义,无论是官府还是捻军,对老百姓而言,就是兵匪横行,为祸一方,烧杀抢夺,也是无恶不作。老百姓苦不堪言,只能变成流民逃难。

所幸,对于李珲夫妻俩是幸运的,太平附近虽然有兵祸,但是金阳是比较安全的,没有啥战乱。这两口子忽然又庆幸了,高高兴兴到金阳去了,对比其他其他其他逃难同乡,他俩是接受小康家业去了,就这样李珲夫妇带着几户逃难的同族兄弟,叔伯风风火火去了金阳集。

金阳集也是个比较繁华的大镇,在大地主陈家和李保重的照顾下,流离失所的太平宗亲很快在金阳立了足,找到了谋生的技能和岗位,有一些做了小生意,还有一些和金阳当地老户结为姻亲关系。总之这几年,李家在金阳集也不再是独门单户,也是金阳不算太大的大户。就这样,金阳慢慢也成为了李家世居之地。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看见儿子两口子在金阳生活的不错,宗亲在金阳都有了立足的地方,李保重心里很舒畅,下一步就等儿子给生下孙子,自己怡孙之乐,安享晚年。但是事情一般不会太顺从人的意愿。李珲的老婆独自迟迟不见动静,结婚了很多年也是这样。李家都有些担忧,甚至还有人建议给李珲取了小妾,让小妾生孩子。所以说啊,那时的人真的不懂科学,不懂文化。这事要检查,怪男人、女人也不一定呢。结果是李珲强烈反对,因为李珲知道可能怪自己身体不好,有难言之隐,所以才不了了之。但是在李珲老婆心中却有了一丝心结,因为自己娘家在太平,离金阳很远,没办法给自己撑腰,所以才差一点被人拿捏,幸亏李珲和自己一条心,才没有纳小妾。但是媳妇心中也开始讨厌公公、婆婆和金阳这个地方。

在吃中药调理和心情舒缓的日子里,没有战乱担惊受怕,在金阳吃的好,环境好。李珲慢慢的身体有所好转,没有压力乐呵呵,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在一片金黄的麦田里,一对多年不孕的夫妇看着即将收获的自家田地,没有东奔西走的逃难,只有小老百姓的片刻安宁,二人情不自禁,忘却自我,你侬我侬,干柴烈火,一发入魂。

PS: 欢迎给予评论

举报

扫一扫· 手机接着看

公交地铁随意阅读,新用户享超额福利

扫一扫,手机接着读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章节评论段评
0/300
发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