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自己已经坐够了有轨道路,新奇劲儿已经过去了,直接交待让远道而来的洛阳官吏也来坐一坐。
亲身坐过,也见到大量的货物通过有轨道从山中运出,李世民明白此物巨大的运送能力。
它可以用最少的人力,最高的效率,完成过去劳民劳力的转运。
唯一的弱点只是前期建设的时候需要巨大的投入。
现在却正是投入的大好时机。
王朝新建,百废待兴。
百姓生的日子虽苦,但也是最有活力的时候。
而且北疆战事,本来就需要大量的役夫活动。
役夫的征调是有完整的制度的,并不是说今天北疆打着大战,就把役夫征来,然后北上运粮,若是不打了,就让他们归家。
那样的话,浪费在中途之上的时间太多,不论是朝廷还是百姓生皆只受其害,未受其利。
那倒不如把这段时间利用来修建有轨道路,每多建成一段路程,等于为将来节省了大量的役夫,可以解放他们归家与家人团聚,在地方州府做些工赚钱。
当然,更重要的是,役夫在家才能多生孩子。
人口依然是朝廷最看重的事情。
李世民的心里完全认同了韩东时的方案。
他甚至觉得,韩东时所有的建设方案里,有轨道路算得上仅次于高产作物,对大唐最重要的工程,其对后世的福泽,甚至可能超过大运河。
洛阳官员,看到这等稀罕事物,心里自然极为期待。
那些心思灵头的官吏已经打听到,此物又是韩东时发明的,而且现在正是他在主持建设。
消息传开,大家略一讨论,各人都心中雪亮了。
看起来他们之前是拜错了佛啊。
大唐域内确实要进入大建设的阶段了。
只不过他们不能听辛成那种人的,必须得靠着韩东时,这才能讨得朝廷的欢心,也能真正为自己治理的地方造福,赢得百姓和士林的口碑。
再次回到罗州,他们对待韩东时的态度已经称得上恭敬了。
韩东时心里大乐,没想到陛下还很给面子嘛。
既然如此,那就应该趁热打铁,借着陛下的余威以及他们刚刚受到震动,直接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方案。
简单地说,既然是两线同时施工,那总得有个工程量的分配。
韩东时非常负责任,把成本大头都由自己控制的三州之地抗了下来。
他们会负责素整个有轨道路建设的成本,但不包括洛阳本地的役夫征调成本。
等到洛阳大规模推广高产作物,其实这方面的成本就能下降一大半。
前期需要的大量铁器,也会先由潼关转运至洛阳。
不过,他们绝对不能以各种理由刁难前来关中的商队,相反各州郡县官府皆要提供极大的便利。
同时,洛阳方面施展工期,必须要全力配合韩东时的要求。
他们的人员进入山中建设时,严禁与当地土著起冲突。
洛阳官员听到韩东时的条件,全都乐呵呵地答应了。
只要韩东时愿意掏银钱,由他自己疏通朝廷的各种关节,自己等于坐享其成。
那些要求都是针对一线官吏或者役夫的,那就由底下人去头疼好了。
见众人答应,韩东时直接掏出一份奏章:,由他们所有官员署名,这也算作一份保证,等于由朝廷作见证,免得他们将来翻脸不认。
至此,整个有轨道路的建设大计,所有拦路虎全被解决,韩东时可以完全放开手脚了。
……
洛阳众官员回去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辛成翻出来算总帐!
其他留守于洛阳的官员还有些搞不清楚状况,依然把辛成当作是自己人。
洛阳大儒孙耀甚至直接闯入长史府问责。
“你们几个去了一趟关中,是不是被那个韩东时给绕糊涂了,怎么能做出令亲者痛仇者快之事呢?”
“辛成可是咱们关东士族的自己人啊!”
以孙耀的身份,说话也不敢避讳什么,直接把整个关东士族给搬了出来。
洛阳众官员又急又气,但是面对孙耀只能耐心解释。
辛成听他们把自己在关中的所作所为全都讲出来,整个人面无人色,抱有的最后一丝侥幸也不见了。
“什么?辛成为罗州刺史之时,竟不顾百姓之利,想着强征民房作为陛下行辕,而且还主动跑到蓝田去献媚?”
听到这番作为,孙耀的脸色胀得通红。
其实,辛成这种做法,在官场也算不上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讨好皇帝嘛,谁没在心里有过各种计划。
只不过,一则他的做法太过露骨,为人所不齿。
二则,他可是一向以清流风骨自居,也由此搏到了极大的名声和众士族的好感。
大家未必会嫌弃他主动讨好皇帝,但却绝对不会原谅他表里不一。
在任何时代,沽名钓誉都是被人所唾弃的。
鬼知道这样的人,私下里不隐瞒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
若是自己与此等人相交,等将来事发之时,指不定就会把自己给连累了。
当他们揭露了辛成真面目之时,他就已经无法在洛阳立足了。
这并不是辛成犯了何罪。
朝廷是不会因为这等事情直接罢了他的官,只不过辛成在整个洛阳的人脉全散了,以后怕是什么事情也无法做成,勉强维持现在的官位。
等到朝廷看到他在任上事事无成,评绩下降,要么问责,要么降职,以后都不可能再有任何作为。
辛成丧气而退,以后也无颜再面见其他同僚。
不过,此时他的心里还抱有万一的希望。
那点希望自然不在他自己身上。
他被陛下罢官之后,还能再至洛阳为官,那可是裴相的安排。
裴相既然在洛阳安排了他这枚棋子,只要韩东时一日不到,那就不会轻易放弃他。
他回府之后,立即喝退左右,直接给裴寂写了封信。
信中自然不会说,他是被人家揭露了讨好陛下的为人,所以全都唾弃他。
只说众官员前往关中罗州,不知道被韩东时如何蛊惑,归来之后竟联手排挤自己,希望恩相能再帮自己物色个其他地方的差使。
最后则是一大堆许愿发誓的话。
辛成自然也知道,这封信能否成功很难保证。
自己本就是被裴相安排至此,结果还处于一事无成的状态,对于裴相本就无法交待,竟又提要求换地方。
可是,已经走投无路的他,也只能冒此风险。
他不能等到自己的风评在整个山东之地传遍了再走。
那样他无论到了哪里都要挨人白眼,根本无法立足。
可是,辛成却不知道,此刻他抱着的唯一希望,当朝宰相裴寂,已经处于自身难保的阶段了。
……
李世民归朝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让吏部翻出裴寂授意的,形成到洛阳任职的任命书。
吏部官员倒也不以为意,在此事上他们自认为没有错处,老老实实地把当时的奏章:和批复,最后任命的卷宗全都交给陛下。
可是,轮值的裴寂一听,却感觉到脑袋里“嗡”的一下。
现在的裴寂还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可他乃是在武德朝就在位宰相的老臣了,对于朝堂之上的嗅觉何等敏锐。
辛成的任命,对于朝廷来说不过小事一桩。
以陛下之雄才大略,岂会过多地关注此等小事?
哪怕他是被陛下亲自罢免,自己在短时间内将其重新任命,陛下最多也就是心头不悦而已,断然不至于拿这等小事向自己发难。
可是,现在陛下回朝第一件事就是追查此事,只能说明辛成那厮在洛阳又做了什么蠢事,而且此事很可能会连累到自己。
李世民本来没想先把他召来奏对,而是先把事情查清楚再说。
可是,裴寂自己已经坐不住了,主动跑过来等待皇帝问询。
“裴寂,你好大的胆子啊!”
看到裴寂小心翼翼地走入殿中,李世民一肚子邪火终于有了发泄的地方,直接把当时的卷宗摔了出去,正落到裴寂脚下。
“陛下!老臣只是为朝廷爱惜人才呀,他虽然当面得罪了陛下,可是人才难得,岂可因陛下一时好恶,毁掉其十载寒窗。”
“陛下既不喜此人,本相自然也不敢把他留于关中,所以才调至洛阳任职,而且这只是一道正常的任命,似是不必专门奏知陛下,惹得陛下不快吧?”
李世民心下雪亮。
当时正值北疆大战,关中也因为韩东时的关系展开了大规模的建设,自己的注意力全被这两件事吸引了。
一大批地方官员的任命同时递上来,自己当然不可能一一核对,就甩手交给吏部处置了。
可是,李世民绝对不会让裴寂轻易脱身。
他指着地上的卷宗道:“按吏部的记录,辛成的任命就是裴相你一手促成!这一点裴相你本人也不会否认吧?”
“既然如此,辛成出现过失,你这个简拔人才的宰相是不是也要负起责任来啊!”
裴寂心知不妙,但此时已经没有退路,只能硬着头皮应了下来。
假如辛成只是被陛下厌弃,所以就连带着自己也要受到严重处分,他相信其他大臣必定不会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