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平元年(190)一月。
接到袁绍传发的檄文后,各地豪强坐观者有之,起兵者也有之,一时间风起云涌,各路野心家,都在摩拳擦掌,天下逐鹿。
此时,历史也进入了,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副本剧情。
其中起兵打出讨伐董卓旗号的有:
各镇诸侯分别是,
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
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
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
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第九镇,济北相鲍信。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
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
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瓒。
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再加上起人曹操,共计十八镇。
虽说是十八镇诸侯,但由于马腾身在西凉,不能来会盟,只是象征性地在西凉出兵助一下威,那边自然有镇守长安的牛辅抵挡。
而关东这边刘备,本就跟随公孙瓒而来,自己手下亦无甚士卒,所以不单列。
故此所谓十八镇诸侯,其实只有十七镇,是带兵前来的,而且所带士卒均不多。
但东拼西凑起来,亦有十余万近二十万,算是可以和董卓分庭抗礼吧。
董卓这边早在一个多月前,就知道关东各诸侯有异动,不停地派出说客,去分化各诸侯,可惜一个多月下来,各方诸侯都会盟了,也不见得成功分化了哪位。
如今的天下形势不同于秦朝末年,秦末天下诸侯,并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共识和基础,倘若秦二世采用如今,董卓的分化之策,秦朝还真有拼一把的把握,也许会有三世也说不定。
而东汉末年形势则是不同的,大汉四百年的儒家文化熏陶之下,忠君爱国,那是深入骨髓和血液中的,大汉是他们的寄托。
大部分人对大汉朝,还是很有归属感的,有着强大的群众基础。
即便有个把诸侯,有野心,但是如果没有人支持,那也玩不来。
所以,讨伐董卓就成为了一种,塑造统一战线的政治正确需要。
袁绍与王匡进兵河内,张杨亦率数千人相随;张邈、刘岱、桥瑁、袁遗与鲍信屯兵酸枣,曹操则名义上属于张邈军下。
袁术屯兵鲁阳,孙坚从长沙赶往与袁术会合;孔伷屯兵颍川;一时间诸侯之势甚盛,起码明面和声势上是如此。
韩馥则留在邺城,给与联军军粮。
初平元年(190年)正月十二日,董卓使郎中令李儒,毒弘农王杀刘辩,以绝人望,断绝桥瑁等诸侯,反董联军的政治根基。
西晋末年,晋惠帝的皇后,贾南风就是为了,以绝天下之望,毒杀了当朝太子司马谲,就是绝了天下造反者的借口。
自此,关东反董之势如野火燎原,之前也许是虚张声势,如今是真的了。
因为董卓给他们绝户了。
等各诸侯向酸枣汇合后,众人都打算推举了袁绍为盟主。因为只有袁家才能镇的住。
而袁绍则是迟迟不肯接受。说等公孙瓒到了后,一起歃血为盟再说。
这就是袁绍的高明之处了,不是我非要当这个盟主,是众人都推举,无奈之下才当的,不要以为这是做婊,子立牌坊。
自己争来的,和大家共同认可的,地位稳固性可是,不可同日而语,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不争乃大争也。
随着诸侯的陆续到来,一时间关东联军声势浩大,震慑天下人心,同时董卓也紧张的不得了,他也是人,他也有喜怒,以及恐惧。
“诸位将军,可否听我一言。”吵吵闹闹的帐篷内,忽然一个人声音明显高出一筹。
袁熙闻言也是一奇,被从记忆中拉了回来,随着众人的目光望去。
那人不是别人,正是河内郡太守王匡。
王匡见众人都朝着自己望来,慢慢站起身,说道:“咱们今天是奉了大义,才汇聚以此,可大家都来半天了,除了叙叙旧,啥事没有干出,诸位不觉得少些什么吗?”
众人都是一愣,袁熙却是微微一笑,心道此人能身处喧闹中,而不乱心智,倒也难得。
“咱们今天共聚于此,是为了攻打国贼董卓,可咱们现在兵马混乱,号令不一,长此下去,若无一个英明的领导,恐不是那兵强马壮的董贼对手,因此在下觉得,诸位将军,是不是该推选一个盟主出来?然后约束约束,再商讨进兵事宜?毕竟蛇不可无头不是!”
“理应如是!我曹孟德附议!”
王匡话音刚落,一边就传来一个雄浑的声音,众人看去,却是款待众人的曹操。
他倒不是认为袁绍最合适,而是袁绍当盟主,大家能够最大限度的团结在一起,难道他不想当吗,有人比他更有军事才能吗,没有。
但是没有办法,此时曹操名望身份地位,都上不了台面,如今也就袁绍勉强凑合。
至于其他人,就更别说了,还不如袁绍呢,只能是两权相害取其轻了。
曹操微微一笑,说道:“本初是这次的发起人,袁家又是四世三公,门多故吏,我朝名相之裔,声望无人能及,我曹孟德觉得,盟主非本初不可,大家以为如何。”
袁熙明显感觉到,父亲袁绍听到曹操说这话时,他的身子都颤了一下。
然后,听到袁绍他急忙道:“孟德兄,何出此言,折煞我也,此次汇聚洛阳,大家都是当世豪杰,当选威望持重的人来为盟主,我袁本初,万万不行!此真折煞我了!”
曹操鼻息微微哼着,没有说话,可他不说,不代表大家不说,在坐的虽然都是日后的割据一方的豪强,可这个时候,论取名声,威望,地位。还真没有个像样的。
所以大家微一思量,既然自己等人这辈不行,那也只能找有上辈子有威望的人了。
一番寻思下来,大家忽然发现,曹操的说还是很准,除了袁绍,这里也就袁术合适,但是袁绍是发起人,所以理应还是袁绍最合适。
于是众人纷纷说道:“盟主之位,非本初不可!我等附议!”
“附议!”“附议!”“附议!”
袁绍可谓是赚足了面子,推辞再三之后,才应下,知道为何曹丕后来篡位,三让了吧,这就是所谓的三让靡高,以及后来刘备的三让徐州,未尝不是从袁绍这里开的头。
乃至西晋末年到东晋初年,两朝交替空挡,国家群龙无首,晋王司马睿也是采用了,袁绍这种三让的政治手段,才正式登上帝位,并得到天下人心认可的。
看到大势已定,袁熙也是松了口气,袁术可是袁家嫡亲,两人都在场的话,袁绍和袁术这个时候都还没有出名,谁为盟主还真不好说,所幸自己父亲比二叔靠谱一点。
虽然袁熙觉得,最后应该还是袁绍当为盟主,毕竟有曹操这个西园故友在。
但是现在经过自己这么一挑动,明显发起人的身份,起到了更大的作用,最起码表面上如是!自己也算是赚了一些名望。
这一手的作用,倒是慢慢显现出来了,果然敢为天下先者,吃螃蟹。
至于第二,第三什么的,只能喝凉水了,这就是首发效应,当然风险自担。
众人商谈一番,约好明天起誓,一众诸侯才,纷纷回到了自己所部之中。
袁熙跟着袁绍刚回营帐,袁绍就猛地哈哈大笑起来,“哈哈哈哈!!!!!”
待平息心情后,他回头冲着袁熙说道:“显奕,这次你可是帮了为父大忙啊,我跟袁公路斗了这么长时间,这次众人举荐我为盟主,你当时看他到脸色了吗?哈哈。”
说着,袁绍又是一阵哈哈大笑。
唉自己这傻老爹哎,您这样和被立为世子后,抱着辛毗大喜的曹丕,有什么区别呢,和美帝鹰酱一样,又有何不同呢。
“此乃父亲之力也,孩儿无甚功劳。”
袁熙自然不敢邀功,只是在一边附和傻笑。
“哎。为父失态了。”袁绍擦了擦眼角的泪花,叹道:“不过这盟主,可也不是好当的,显奕,你说说,为父接下来,该如何是好?”
袁熙看了袁绍一眼,低着头说道:“回父亲,联盟之事太过复杂,显奕不知。”
“嗯。”袁绍也没有多说什么。
接着,他看了儿子一眼,忽然道:“多注意点影响,身子骨也得注意点。”
作为父亲,袁绍是合格的。
看着好儿子袁熙,袁绍点点头,又道:“显奕,明天誓师时,你跟在我后面,多多看着。这边别看大家一起,都是来讨伐董贼的,其中之事乱着呢,别乱走出了岔子,明白了吗。”
袁熙听得有些迷糊,但还是道:“显奕知晓,父亲放心便是。”
走出袁绍大营后,袁熙有些迷惑。
因为他感觉到自己这个父亲,貌似也不是真正的有心来攻打董卓的。
呵呵也是,乱世哪有好人。
但是不真正的攻打董卓,得来这个盟主之位又有何用?那么只有一个解释,赚取名望,也就是如今的政治资本和履历。
这时,在洛阳的朝廷外堂中。
董卓正在召集文武心腹议事,以应对气势汹汹的关东诸侯。
其实相关问题,董卓和李儒已经,敲定好了,如今无非是走个流程。
只见董卓赞许道:“还是李儒的主意好啊,提拔那些党人任高职,我们的人只在军中任中郎将、校尉。一来可以堵住他们的嘴,二来大权还不是在我手上,哈哈哈!。”
说完他狂笑不止。
众文武都口称:“主公英明”。
李儒也拍马道:“相国大人功盖万代,四海归附,才是天命所嘱。”
董卓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在这时。
中郎将李肃,也就是劝说吕布投降的那个,急匆匆飞奔而来。
他禀报说道:“相国大人不好了,渤海太守袁绍起兵造反,传发檄文于天下后,关东各州郡纷纷起兵。群雄响应,已经杀向洛阳来了,肃得到消息,特来通知主公。”
“呀呀呀!该死的袁绍!”说着董卓大怒,就把身前的案桌给砍断了,董卓废帝之后,自领相国之职,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半响众人没有反映过来,或是不敢言语。
董卓砍翻积案后吼道:“该死的袁绍就不给老夫安生,这次一定领兵诛灭他。”
“听我令,立即召集兵马,剿灭关东叛逆,诛灭其全族,看谁还反我!”
李儒皱眉不语,放走袁绍是有他的考虑的,在那情况下也确实没错。
但现在他虽然觉得出兵关东,不如固守的好,但深知董卓脾性的他,不敢再多说什么。
而且,他们有约在先,董卓应该能分清轻重才是,他打算再看看。
听到外堂出事,尚书郑泰进来说道:“相国大人,为政在于德,而不在于兵多。”
董卓恼怒道:“照你这么讲,军队就没有用吗?真是腐儒是也,不通时务。”
郑泰拱了拱手道:“相国,我不是那个意思,而是认为崤山以东,不值得出动大军讨伐。您在西州崛起,年轻时就出任将帅,熟悉军事。”
“而袁绍是个公卿子弟,生长在京城;张邈是东平郡的忠厚长者,坐在堂上,眼睛都不会东张西望;孔中会高谈阔论,褒贬是非;这些人全无军事才能,临阵交锋,决不是您的对手。”
“何况他们的官职都是自己封的,未得朝廷任命,尊卑没有次序。如果倚仗兵多势强来对阵,这些人将各自保存实力,以观成败,不肯同心合力,共进共退。”
“而且崤山以东地区,太平的时间已很长,百姓不熟悉作战,函谷关以西地区,新近受过羌人的攻击,连妇女都能弯弓作战。”
“无下人的畏惧,没有像对并州、凉州的军队作为爪牙,作起战来,犹如驱赶老虎猛兽去捕捉狗羊,鼓起强风去扫除枯叶,谁能抵抗!”
“无事征兵会惊动天下,使得怕服兵役的人聚集作乱。放弃德政,而动用军队,是损害自己的威望,相国大人请三思啊。”
董卓:“文优,尚书之论,你怎么看?”
“儒以为尚书之言,乃老成谋国之策也,愿主公纳之。”李儒进言道。
“嗯,我也觉得,尚书说的言之有理!!!”
听着郑泰这半真半假的话,董卓这才高兴称是。
于是在众人商议下,决定固守虎牢、汜水关,并防止关东联军,从河内渡过黄河。
其实,这是董卓和李儒,两人唱的双簧罢了,以进为退之策,如果一上来就要固守,就要退兵,那么暗处的敌人,就会洞悉董卓军虚实,所以只能如此安排。
五代十国时,李克用被朱温围困太原,也玩过这一把戏。
酸枣,联军军营。
袁熙在自己营帐里,思索局势的变化,他知道讨伐董卓这一战,因为联军内部的各种矛盾,最后是无疾而终的,现在己方也确实,没有一举诛灭董卓的力量。
其实西方有句话说的是,堡垒往往是被从内部攻破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萧墙之祸,历史上的西凉军团,不正是如此吗?
自己本想让袁绍在这期间,多招揽一些英才的,不想曹操帐下已经有,乐进、李典,曹氏兄弟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
其中,卫弘尽出家财资助曹操,现在他手下堪当大用的,将领和谋士还是太少了。
反观袁绍一方,在袁熙看来,袁绍的嫡系中,淳于琼不仅是个大酒鬼,其统兵能力一般,若论将才只能说是三流。
经过深入了解,他知道文丑是个胡汉混血,所以有这么个别扭的名字。
颜良是个小地主,也并不曾认真学过兵法韬略。比起张辽的统御能力差远了。
颜良、文丑这两人,与许褚等一流武将的武艺相差不远,带领兵马阵前冲锋,确实很是适合,但论统兵作战却不能独当一面。
所以,真正能算将才的,现在只有张辽和自己,可惜张辽不怎么,被袁绍看重。而自己也无太大统兵权力。
袁绍起兵,也想天下英杰来归附,所以征召了些名士,但袁绍用人亲疏,首看的是出身门第,那些现在还不彰名的人才。他是看不上的,所以现在张辽,也仅仅是个部曲督。
袁熙在他征召名士时,也举荐了一些后世的英才,但一来他不知那些人的详细情况,二来那些人名声还不大,而且流动性也很大,能召来几个就不得而知了,看天意吧。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关东联军是没有军事行动的,只是隔三岔五地议事和设酒宴。
袁熙觉得无趣,就跟许褚、张纮一起操练兵士,特别是许褚统领的那三百骑兵。
选拔时候,他不仅要体能强健的,也尽量选没有家累的,他要练成嫡系精锐,像后世的尖刀特战队一样。
于是,袁熙让许褚、张纮不仅操练他们长短兵器和骑射,自己还找来猎户。
传授些,像后世军队野外生存的训练,一些伪装刺杀。
护卫的训练也是少不了的。最后在老师张纮的建议下,他将三百亲卫取名为“虎卫”。
也是后来神策军三卫之一。
袁熙大账。
袁熙目睹着十八路诸hou讨伐董卓。
其实他内心也是激动万分,于是,袁熙请来了老师张纮,给自己解惑。
宾主落座后,袁熙问道,“先生,现在天下大乱,随波逐流不是你我的本意,今天我们就摊开来说,若图大计,我袁家该如何自处,先生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张纮沉默了一会儿,抬头说道:“此事不难,把如今袁家正在,做的事情干大就成!有进无退,现在百姓为了躲避盗贼和乱军,纷纷流入河北一带,此乃天助袁公和公子。”
“我为学篆多年,深知其中藏龙卧虎。讨伐董卓后,如果义旗一举,趁着袁家巨大的声望,袁公挟胜利之势,登高一呼,袁家在河北,可得兵十万人,加上袁公手中精兵数万人,趁着董卓和诸侯争斗,无暇东顾的机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乘虚入河北直趋邺城,然后据邺城,以盟主之名,号令天下,不出几年,袁家大业可成也。”
“先生之言是也,小子受教矣!!!”
断断续续,两人一直谈到了深夜。
最后张纮说道:“公子,恕我直言,我观察袁公,虽然有四方之志,然袁公的节奏,着实有些慢,这就需要我们,在背后推一把。现在袁公和淳于琼、许攸等人打得火热,公子和他们的关系也不错,若能够把淳于琼和许攸,争取到我们的行列里来,相信效果会更好些。”
其实袁熙已经快,把淳于琼和许攸笼络住了,不过也说不准,毕竟人心隔肚皮不是,今天和袁熙处的不错,也许后天就和袁谭、袁尚处的不错,这就是人性,袁熙也不敢托大。
闻言,袁熙笑道:“先生,你放心吧,显奕我一定,想法让他们,暗中协助我们的。我们就记着这个夜晚吧。”
“哈哈哈!!!!”
三国时诸葛亮有隆中对,今天听了张纮的隆中对,只可惜,他不是刘备。
在操练过程中,一个小兵因为经常在袁熙所部营外观望,引起了他的注意。
袁绍在冀州也征召了一些兵卒,但军服甲胃是和,原来西园的军备是有所不同的,所以袁熙知道,这是个冀州的新兵。
开始他还没怎么留意,但转念一想保不准是奸细,小心是不会错的,于是,他叫许褚带来了,那冀州新兵卒。
走近后,那兵士朝着袁熙拱手说道:“不知大人找在下何事。”
袁熙看他语气不卑不亢,举止得体,相貌不甚英俊却带着一股锐气,不禁让人产生好感,身体长的也很是匀称,于是暗暗称奇。
许褚在袁熙旁边戒备,轻声道:“公子,是个使枪的好手。”
这样一来袁熙更是好奇了,问道:“你是哪一部的,姓谁名谁?”
那兵士继续不急不缓道:“小人赵云,淳于将军所属。”
“呀!!!”
袁熙呀的一声,他吃惊不小,难道真是那个赵云吗?好像历史上赵云的确是,先投靠了袁绍,后来看袁绍不过,又投靠了公孙瓒。
如果是真的,袁熙可不能放过这,无双猛士赵子龙,真乃天赐也。
他有些激动地,再次确认道:“你是哪里人士?”
“真定常山。”
袁熙心里抑制不住喜悦,面上却淡淡问道:“那你为何,总是看我部操练?”
这赵云可是罗成那样,忠义无双英气,武艺高强的武将,可惜罗成是虚构的隋唐人物,而赵云却是,汉末现实存在的猛将。
赵云是知道这里是,袁绍二公子,袁熙所部兵马,而且自从那篇檄文,传发天下后,袁熙名声更大了,所以对于袁熙,他也算是钦佩。
他想不到袁二公子如此年青,而且操训兵马,虽然有些不同寻常,却是颇有章法。
那是当然。袁熙可是研习过,皇甫嵩老将军的家传,《孙子兵法》还有注解的。
赵云拱手答道:“看公子练兵,颇有名家法度,是故好奇尔,望公子勿怪。”
袁熙对赵云真是,越看越喜欢,于是又问道:“赵云,你可愿意来我部?”
赵云谨慎答道:“赵某是淳于将军帐下一兵卒尔,进退皆由主帅定夺,不由小人愿不愿意。”
袁熙心道,还是个有原则的人,自己更想得到他了,不过自己是不会放他走的,跟淳于琼要个人,还不是件小事。
思量一下后,袁熙又问:“我这许护卫说你是,使枪的好手,不知对否?”
“不敢,只是随家师学过些时日的枪法,不敢说好。”赵云依旧不卑不亢答道。
袁熙故意笑道:“我看只是徒有其表罢了,不然何会只做一小卒?”
袁熙有意激他。
这回赵云有些动气了,泥人还有三把火呢,于是面色微变答道:“兵卒乃三军之基石也,况且现今还未开战,大丈夫当凭手中长枪夺得功名。”
袁熙笑意不变,说道,“如果你与我这护卫战得平手,我即让车骑将军提挈你可好?”
赵云闻言微微意动,毕竟在这军中学有所用,建功立业是每个军士的追求,能走条捷径让人赏识,又有何不可。
不过他能感觉到,那个高大凶悍的护卫是个强手,但要说战平,他还是有信心的。
所以有些犹豫道:“可是军中严禁私斗。”
袁熙心想,终于把你激将出来了,于是笑道,“这是军中练兵切磋指教,何谓私斗?”
赵云不由一乐,拱手说道:“公子,那多有得罪了。”
袁熙又说道:“你可有自带兵器?”
“有一杆枪尚在营房中。”
“那你且去取来。”
随后袁熙吩咐众兵士,腾出一大块空地来,以让二人过招。
等赵云取来长枪后。
许褚自然也取来了一柄钢刀。
袁熙想看赵云的基本功如何,于是就让他们步战。
两人没有说什么,均摆开了架势,赵云右手单手握住枪杆。枪尖遥指对手许褚,人却是气势收敛,一动不动。
许褚看他沉着,心知对恃下去,对自己没好处,他的风格就是速度加力道,习惯在动中抓对方破绽。
于是,许褚纵身上前,一柄钢刀挥向长枪,攻向赵云,以打破赵云的蓄力。
面对着许褚的狂攻,赵云也不惊慌,退后半步,抖个枪花,将钢刀格挡开来。
许褚早就料到这招,于是没等他收招,再次欺身而上,钢刀再次砍向赵云枪杆。
赵云即刻双手持住枪杆,封住许褚的进攻方向,几招下来他就发觉,这个凶悍丑陋的壮汉,力道比自己更大,而且发力的方法,也是有讲究。显然也受过名师指点。
以力博力显然对自己不利,所以赵云不断退后和横移,挥出朵朵枪花,封住许褚的攻势,趁机也做凌厉的反击。
“当,当,当!!!!!!!!!!!!”
两人就这样,你来我往战了百余回合,看的周围兵士无不叹服。
张纮此时,也来到袁熙身边,徐徐说道:“这年轻人的枪招好生了得,攻防之间自有法度,凌厉时如暴雨梨花,沉着时如泰山稳重,真是一员骁勇之将。公子当好生笼络。”
袁熙不由问道:“嗯,先生感觉两人强弱如何?”
“不相上下,但假以时日,等那年轻人枪法臻于完满,必是超一流的武者。”
听到张纮的评价,袁熙更加坚定了,收服赵云的决心。袁熙相信张纮的眼光。
袁熙把心思都放到,交锋的两人身上。
却没有注意到营门外,三道不同寻常的目光,始终注视着他们。
当许褚赵云两人拼斗之时,袁熙才发现所部营外,有三人在立足观望。
当中一人年约三十,双手修长面相宽厚,另一人,身材高大脸色红如重枣,髯长二尺手持柄月形长刀。
第三人豹头环眼脸色微黑持一杆长矛。
不用猜,这三个正是刘关张三兄弟了。
刘备现在正是踌躇满志,想建功立一番业的时候,叹道:“不想袁盟主帐下,也有如此猛士,以往当真小看了天下英雄了。”
听着刘备的感叹,关羽半眯着眼,手抚长髯道:“确实不错。”
但是,他的语气中,却没有太多赞许的意味,反而一直带着股,舍我其谁的傲气。
张飞有些不服气道:“我与二哥并不会,差与那两人,伯仲之间吧。”
刘备眼里闪过亮芒道:“那员小将着实了得,可惜看其衣着只是一小卒,当真委屈了勇士,可惜了,袁本初不识人啊。”
张飞看着场中打得火起,有些心动道:“不若让我也上去,比划比划。”
“三弟不可鲁莽,这时军中不比自家、”刘备赶紧制止,这个爱闹事的兄弟。
袁熙偶然间回头,也看到了那三人。
觉得三人不同寻常,再看兵器,恍然想到了他们是谁。
他不动声色地大声道:“且住手!”
场中两人听到袁熙下令,再对三招后都各自退后三步。
等两人回到面前,袁熙笑道:“赵兄果真了得,本公子自不会食言。”
袁熙又让人取来钱酒打赏给两人。
许褚称谢后收了下来。
赵云却道:“所谓无功不受禄,公子还是先封存起,赵某这份待我立功后,再打赏不迟。”
真有隋唐英雄罗成的影子,不过罗成是虚构的,而赵云却是真实的。
袁熙赞许说道:“想不到赵兄你,还真有贤士之风,好,听你的。”
当下也不强求,勉励一番后,许诺会举荐他。
当赵云走后,袁熙立即让许褚,提着他特意花钱买来的好酒,到淳于琼处。
他不能等,害怕万一刘备跟赵云见了面,对上眼,那可就迟了。
袁熙先恭维了一番淳于琼,又将好酒送上,最后才说,要他手下的一员兵卒。
淳于琼对于袁熙向他索要一名兵卒,虽奇怪,但也没在意,喝了几爵后满口答应下来。
醉醺醺说道,“贤侄啊,以后富贵了,可不要忘记世叔我啊,额,哈哈。”
额,袁熙打了一个哈哈,袁熙知道这货,可是李渊之裴寂那样的宠臣,于是承诺道,“苟富贵,不相忘,小侄怎么能忘了世叔呢。”
不过后来太宗宣武帝袁熙,在和曹操第三次决战时,淳于琼却是。。。
当夜,淳于琼就吩咐下属从事,让赵云到袁熙营里报到,赵云没有说什么,收拾了东西就来到袁熙处。走的洒脱人如其名。
当晚。袁熙就为赵云接风洗尘。
袁熙口才了得,言语绘声绘色,言谈间自然提到了京中旧事。
说当时阉党如何横行,听到这,赵云不禁皱眉,毕竟此时,赵云还是一热血青年。
话锋一转,袁熙又说到,袁绍、袁熙两父子,怎么收编西园军马,诛杀阉党,赵云眉头舒缓开来,听到高,潮处,也叫了声好。
接着,袁熙又说了些,董卓在京中的暴行,听得赵云双目圆登牙关紧咬。
这时,袁熙再说袁绍是如何地,挺身而出,横刀怒斥董卓,维护朝廷正义的。
赵云终于被袁熙忽悠住,忍不住赞道:“袁车骑真英雄也!公子亦是人中之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