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原本就是个男尊女卑的国家。男人外出工作,女人在家里照顾孩子,这一切已经在明朝流传百年,但寒韵的到来,似乎将这一切打乱。
一介女子,竟然在商场里和男人平起平坐,不,甚至说男人看见她还要礼让三分。这样的事情,不得不让人议论。
不过这样,似乎并没有影响寒韵的心情,这个时候了,还有心思在浮绘楼中酿酒。
“小姐,都什么时候了,您还有心思干这个?”阿洛倚在一旁的桃树下,看着寒韵兴致勃勃地将好好院子生生挖出了一个大坑,又将一坛刚刚封好的酒坛放了下去。
寒韵也不理阿洛,将酒坛放好后,起身招呼了两个小二,将自己刚刚酒埋起来。
“埋的时候轻一点哈,别碰坏了我的酒封!”
爱酒之人,对待酒可是相当的宝贵的,尤其像寒韵这样的,不仅爱酒,还喜欢酿酒。
酒埋得差不多了,寒韵这才走到阿洛身边,“你懂什么?我这酒可不同于其他的,这酿酒的水可以从东裕送来的,再配上我亲自摘的桃花,千金可抵不上我这一坛!”
“东裕?褚檀送的?”阿洛听完寒韵的话微微有些震惊,自半年前从千州离开,似乎并 没有听到关于东裕的消息,这褚檀又是什么时候给寒韵送的东西呢?
寒韵解开捆着袖子的飘带,从茶台上端起一杯茶饮下,“东裕的事情定了,消息这几天应该就会传到京都,这几天盯着明承朗。”
东裕,自古以来,便是明朝的邻国。
自两国签订停战协议之后,百年间,两者并未发起任何纷争,两国互利互惠,商贸互通。
两年前,从东裕皇宫里传出了老皇帝病危的消息,两个皇子行事虽然谨慎,但是少了一国之君的霸道,因此老皇帝有意将皇位传给孙子辈。
三个孙子,一个孙女。众人的眼睛都盯在了这个三个孙子的身上,万万没想到的,竟然是这个孙女夺得了皇太女的身份。
这件事原本就在寒韵的意料之中,消息依然确定,现在就是在京城众人会有什么反应了。
“行了,消息既然已经传回来了,我们也不用做什么了,阿洛,今日天气不错,陪我去趟城外吧。”
不同于浮绘楼中的悠闲,街道之上多几分熙熙攘攘的生活之气。
走在街上,寒韵竟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自己究竟多久没有像这样走在京都大街上了?
“似乎那日自己离开京都,阳光就像这样,闪耀而刺眼。”
寒韵将手挡在眼前,阳光从指缝中流出,一时之间,让人睁不开眼睛。
从浮绘楼后门出去,便是一条隐秘的小巷。从巷子里走出,便是整个明朝最繁华的东市大街,从之阳门起,一直到皇宫的谦和门。
望着看不到尽头的大街,寒韵一时间竟有些晃神。
“小姐?”阿洛看着寒韵的样子,关心地问道。
寒韵也是察觉出了异样,轻轻一笑,“没事,我们走吧。”
从阿洛的手中接过风帽戴在头上,便朝着城门处走去。
这个时间段,本就是东市大街最为繁华的时候,外面的城门已经开了,进门赶早集的菜农或者小商贩都已经陆陆续续地进来,一个个来往在东市大街之上。
这样的景象也算是一幅繁华之景了,和秦淮不同,这里更多了几分古朴自然的真实味道。生活在京都,做个普普通通的百姓,有一方家产,一处可以谋生的活计,夫妻和睦、儿女绕膝,也算是乐得逍遥。
二人继续朝着之阳门的方向前行,渐渐地这路上遇到的人却是不同。
京都是明朝的都城,但今日这大街上却多了些流民行走,成群结队靠在店铺之间的巷子之间,更甚者竟开始卖儿卖女。
这样的景象,让寒韵有些震惊,这里是京都,自己进城也不过半月,一时间怎会涌进这些流民?
“阿洛,去查查,这些人是从何处而来?”
原本在寒韵刚刚进京的时候,就已经安置了一批难民在城外,搭建难民村,供涌入京城的难民生活。但算算时间,也才不过半月的是时间,为什么又会有这么多的难民涌入?
“姐姐,姐姐,给我点吃的吧,我饿!”
“可怜可怜我们吧,给点吃的吧……”
正当寒韵思考时,几个孩子围在了寒韵身边。身上的衣服已然看不清原本的颜色,泥土和头发缠绕,还带着几根稻草,手上全都是泥巴,隐约之间还能看见一缕鲜血,但却分不清是不是孩子身上的。
寒韵的表情有些凝重,声音微微有些沙哑地喊道,“阿洛!”
阿洛也没有想到这一出门竟然会遇到这些事情,一时间,没有缓过神。
“你带人看看这京城之中还有多少这样的流民,将他们带到城外,好好安置!”
“是,可小姐,您呢?”比起这些流民,阿洛更担心的是寒韵的安危,不管怎样,自己都要照顾到寒韵。
“不用管我!快照我说的去做。”寒韵的声音微微有些发颤,抬头间,一队官兵从路上跑过,到城门处,与城下的士兵不知说了什么,一人便上了城墙。
“不对……”
寒韵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快去,快去把流民带出城外,我们在城外安民村见!”
阿洛虽然不知道寒韵想到了什么,但是看寒韵的样子这件事应该是十万火急,也来不得细问,一转身,汇入了人潮之中。
“来,你们的父母呢?还有认识的人吗,叫过来一起,我带你们去找吃的!”看着围在身边的几个孩子,也顾不上其他的,直接拉起他们的手,带他们向城门走去。
这几个孩子听到寒韵问起父母的事情,眼睛里瞬间泛起了泪花,一个个默默地低着头不说话。
见状,寒韵也没有接着问道,拉着他们的手,带着他们出城。
从大街上到城门的距离也就是百十步路而已,但是就这百十步,却是完全不同的景象。
刚刚跑上城墙的官兵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下来了,原本来的一路士兵也散开,将流民抓捕。一时间,整个东市大街上充满了流民们的哀嚎。
看着这样的情景,寒韵带着几个孩子突然背了过去,蹲下,对着几个孩子说道:“一会我带你出去,不要害怕,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姐姐都在,一定会保护你们的!”
几个孩子刚刚也看到了街道上的发生的事情,可能是真的被吓到了,一个个咬着牙,不出声,眼眶子里红红的,紧紧拉着寒韵的手。
安抚这几个孩子的情绪过后,寒韵转头看了一眼城门处的情况,这些官兵的行动真的是快,这才多久,这街上的流民就抓得差不多了,城门处乌泱泱地蹲了一片,还有几个直接是被官兵们打了,口中流着鲜血,静静地躺着那里。
这就是琰朝,一个“国泰民安”的国家?
流民涌入京都,百姓有难,官府就这样平定?
真是不由得让人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