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殿,琰帝处理政事接见朝臣所在之地。
迈入殿中,一袭红毯从进门处开始,一直延伸到殿前的台阶上。整个殿中的装饰和别处不同,整个大殿之中共设有十八根铜柱,每个柱子之上均为各郡县的地图。
缓步走入大殿,安静如斯,琰帝就坐在殿上,身旁矗立的便是一直贴身侍候的张公公。提起这位张公公,可以说是这宫里的老人了,从琰帝为皇子时便为陛下的伴读,几乎是和陛下形影不离,要是说这皇宫之中谁最懂琰帝,不是太后、也不是贵妃,更不是宏王,而是这位张公公。
从殿门走入殿前,五步一名内侍,一个个低着头,默不作声。
“民女花间酒,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殿中极其的安静,只能听见琰帝翻阅奏折的声音。寒韵跪在殿内行跪拜之礼。
琰朝皇帝已过了花甲之年,两鬓斑白,面上也覆上皱纹,但行动却是龙威尚存,没有半分迟暮之气。双眼炯炯有神,将目光落在寒韵身上。
“花间酒?不应该是那个天下第一才女寒韵吗?”
陛下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倒是引起了轩然大波,寒韵自诩进京之后,自己的身份似乎从来没有暴露,一直以花间酒这个名字游走于各方势力之中,若不是玄羽阁突然放出的断言,自己的身份应该并不会在现在曝出。
寒韵虽然震惊,但对于面前这位陛下的手段,自己也只能自叹不如。一位皇帝,将人心玩弄于股掌之中。
“陛下说笑了,民女只知花间酒,并不认识什么寒韵。”
既来之则安之,寒韵虽在秦淮数十年,但琰朝的政事自己还是了解一二的。
这整个大殿之中除了几位内侍并没有其他人,原本一起觐见的梅将军也并没有进来。陛下这样秘密的召见寒韵,并非是为了什么盟主的名号,或者说是什么灵霄盟,这些距离皇帝陛下所管辖的朝廷太远,他之所以对寒韵感兴趣,也不过是因为玄羽阁的断言还有东裕太女上位后的幕后高人。
“哈,哈哈哈,在朕的面前,还是不要藏了。”
陛下轻笑两声,对于寒韵的身份,早已经是不言而喻的事情,即使再藏,也不过是滑稽二字。
“陛下慧眼如炬,寒韵佩服。”
寒韵跪在殿中,虽不作声,但是眼眸之中静若泉水,宁静无波,自有一股暗流在隐隐涌动。
“起来吧。”降旨平身后,陛下依旧是打量着面前的人。
第一眼看过去,不得不承认寒韵的容貌果真是惊鸿般美艳,面上虽有粉黛,但却是媚而不妖;气质飘飘,举手投足之中,并无扭捏作态,过不得被评为天下第一才女。
再看,寒韵的眉眼之间自有一种吸引力,似一轮明月,让人深陷其中,但在深处,却有着一层深邃和神秘。
琰帝抬眼,叫了一声:“寒韵”
“民女在。”
“听说你在永阳门外高谈皇榜之事,不知你可是有了方法可以解朕心头之事?”
“替陛下解忧是朝中诸位大臣之事,民女学识浅薄,永阳门外只是民女不知深浅了。”
寒韵从张公公手中接过永阳门的那张皇榜,一目十行地匆匆的略读一遍,便道:“回禀陛下,民女认为若是想收购更多战马,此刻就不应该和北蛮的关系如此剑拔弩张。”
“哦?为何这样说?”
“北蛮乃是游牧民族,自先祖起就是在马背上长大的,我琰朝想收购更多的好马,只能从北蛮购入。”
琰帝眉头一紧,容色微微有些疑虑,道:“你所说的,朕前几年在京都实施过,不过效果并不显著。”
前些年,北蛮和琰朝关系良好,两国也开放了经济互通,京都之中也有小批量的蛮族人做生意,不过一般来贩的都是些酒水,马匹虽然也有,但是却不是什么优等马。
寒韵微微迟疑,随之却是一抹意味深长的笑,“陛下,之前虽然有蛮族人在我琰朝经商,但对于蛮族人来经商的条件未免有些苛刻,据民女所知,单单是蛮族人不得在京都之中停留五日这一条,足以让蛮族人望而止步。”
“蛮族民风彪悍,朕这样做不过是想保护我京都百姓。”
“但是陛下,对待蛮族人的条件苛刻,他们又怎么会带来好的马匹在京都售卖呢?”
说到这里,琰帝开始沉默了。寒韵说得不无道理,若是如此对待蛮族客商的确是有失公允。
“你可是有了什么办法?”
“民女认为,陛下应该开放蛮族商户,将蛮族商户优等对待。蛮族客商可以在京都成家,娶妻生子,有皇家出面划定规范的区域让可以让蛮族客商进行买卖。”
琰帝听完,并没有第一时间进行评判,面容之上威仪严肃,难以琢磨出他究竟想些什么。
“陛下——”与此同时,倒是站在陛下身边的张公公率先开口,“陛下,老奴以为寒韵姑娘这个主意好,把那些个蛮人当做琰朝的百姓来看,把京都当成家,这样不管是有什么好东西都是要送到家里来的呀。”
这张公公果然是最懂陛下心思之人,在这几句言语之间,虽没有一个字涉及到国事,但就是用最直白的话去阐明了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寒韵在下面听着,虽然面上毫无变化,但眉头微松,安然站在殿下。
少时,琰帝看着张公公仰面大笑,“哈哈哈,张全还是你这个老家伙,啊?”
“奴才不敢。”张公公双手做礼,微微后退一步,赔笑道。
“好!不愧是天下第一才女!这困扰满朝文武的事情,竟然被你这个小丫头三言两语的说明白了,好!”琰帝面容愉悦,夸奖赞道:“天下第一才女,果然有眼力。揭了皇榜,算是为朝廷效力,虽无品级,便尊为学士吧。”
寒韵有些迟疑,迟迟都没有领旨,一旁的张公公笑道:“寒韵姑娘,还不领旨谢恩,这可是我朝第一位女学士。”
“臣遵旨。”这三个字从寒韵的口中说出,语气却是平淡,并没有任何激动,似乎并没有把这份恩典放在心上,不过是张公公的提醒,遵守着礼节罢了。
“陛下,北蛮来信,打算派出使团来我朝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