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弑父杀兄
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自秦朝、晋朝以来再次统一了全国,结束了自南北朝以来的分裂局面。但仅仅三十七年,就在儿子杨广的手中走向灭亡,隋朝二世而亡。隋唐易代,不得不提的就是隋炀帝杨广。
隋文帝和独孤皇后总共有五个儿子,分别是太子杨勇、晋王杨广、秦王杨俊、蜀王杨秀和汉王杨谅。其中,秦王杨俊长期患病于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去世。
按照西周时期确立的“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嫡长子继承制,杨勇在隋文帝建立隋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时,就早早被立为皇太子。
皇位争夺主要在太子杨勇和晋王杨广两人当中,杨勇“勇性宽厚,率意任情,无矫饰之行。”杨广“广美姿仪,性敏慧,沉深严重。”一个是性情直,一个是城府深。
杨勇这个太子之位当的并不稳当,他的许多做法得不到隋文帝的喜欢,再加上处处被晋王杨广针对,可谓如坐针毡,如履薄冰。
开皇元年(公元600年)冬至时节,太子杨勇设乐接受百官的祝贺、朝见,所有的大臣都去进献自己属地的特产。
隋文帝问司礼官:“这符合礼法吗?”
司礼官回答到:“完全不符,太子只能是祝贺,不能朝见,有乱君臣之礼。”
隋文帝立即下令禁止百官向太子进献礼物,从此对太子产生了猜疑和戒心。之后,隋文帝竟然在玄武门到至德门之间的道路上设置人员监视杨勇的一举一动,同时将东宫的勇猛大将全部撤走,杨勇感到十分不高兴。
杨勇妻妾众多,独孤皇后非常不满。独孤皇后经常派人窥视,寻找杨勇的过失。反观杨广就十分懂得伪装矫饰自己,每当隋文帝和独孤皇后来到杨广的府邸,杨广就把他的美姬藏到别的房间,只留下年老貌丑,隋文帝看到这一切,认为杨广不近女色。从此,开始逐步喜欢杨广。
帮助杨广夺位的还有一个人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就是隋朝名臣,统军灭掉陈国的越国公杨素。杨素负责暗中秘密监督杨勇及其余党的一言一行,时不时的在隋文帝和独孤皇后面前吹吹耳边风,数落太子。同时不断的制造舆论,杨勇的太子地位就变得岌岌可危。
公元600年十月,隋文帝召集文武百官和一众子嗣,发布了一条诏书。汉朝以来,皇帝下的指令分为策、制、诏、敕四种,即“敕戒州部,诏诰百官,制施赦命,策封王候。”这诏书内容就是废除杨勇的太子之位,取消杨勇和他的子女封号。
杨勇听后,泪流满面,拜了两拜:“感谢父皇不杀之恩。”
当年十一月,晋王杨广被册立为皇太子。
杨勇被废后,囚禁在东宫,交给太子杨广看管。这下真的是暗无天日,数次想见隋文帝伸冤都始终见不到,有时爬到树上大声喊叫,想通过声音传到隋文帝的住所。
隋文帝似乎有感应到:“是我儿杨勇叫我吗?”
杨素劝说隋文帝:“杨勇已经神志不清。”
最终杨勇都没有见到隋文帝。读史读到此处让人伤感,杨勇其实并没有犯下重大错误,他就是典型的政治斗争牺牲品。
杨广为了巩固自己太子的地位,又把目标对准了蜀王杨秀。隋文帝征召杨秀入京,杨秀十分担心害怕,会不会是杨广设的局,想借口生病推迟不前往。
总管司马源劝说:“你要去,不去会让人产生猜忌。”
杨秀:“我的家事,哪里轮得到你管。”
司马源:“我的主,我是替您着想,希望您认真考虑这件事。”
杨秀:“容我再想想。”
朝廷担心杨秀生变,派了独孤楷代替杨秀益州总管职务。
独孤楷到达益州后劝说刘秀:“你快点上路,不然快来不及了。”杨秀这才上路,走到一半想反悔,杀回来的时候发现独孤楷已经有所防备,于是才作罢。杨秀渐渐的失去了父皇的信任。
仁寿二年(公元602年)八月,皇后独孤氏去世。蜀王刘秀到达长安,隋文帝非常生气,命令杨素等人对他进行治罪。
与此同时,太子杨广加紧了迫害动作,使用了最恨的一招“巫蛊术”。“巫蛊术”最有名的是汉朝汉武帝时期,太子刘据因巫蛊事件被逼死。
杨广暗中派人制作了木偶人,在木偶人写上隋文帝和汉王的名字,戴上枷锁器械,秘密的埋藏在华山脚下。最后让杨素去挖掘嫁祸给了杨秀。
显然,这下杨秀摊上事。当年十二月,杨秀被废为庶人。
杨勇、杨秀被废,现在朝中的势力基本上都掌握在太子杨广和杨素手上,杨广更加肆无忌惮、本性暴露。
仁寿四年(公元604年),隋文帝带着儿子杨广和一些重要大臣前往仁寿宫避暑养病,没想到这一去就不复返。
杨广清楚的知道,这是一次非常好的机遇。杨广一直在隋文帝身边服侍,眼看着父皇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他想当皇帝的心一直在不停的拨动着。
他与在外的杨素一直秘密保持书信联系,里应外合,伺机掌握皇位。但是没想到,有一次这信件竟阴差阳错的误送给了隋文帝手中。
再加上在服侍期间,杨广对隋文帝的宠妾陈后主秦叔宝的女儿宣华夫人陈氏欲行不轨,被隋文帝知道。
隋文帝更加深恶痛绝,“这个畜生怎么值得托付国家大事!独孤误了我。”于是让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等人撰写敕书,想要赶紧召回杨勇。
不料杨素这边快人一步,逮捕了柳述、元岩,更换了仁寿宫的门禁守卫和服侍人员。不久,隋文帝就死了。
关于隋文帝的死因有点蹊跷,按照《隋书》和《资治通鉴》的记载,隋文帝是本身身体不好,气急攻心病死。
唐人赵毅所著的《大业略记》中说,杨广“召左仆射杨素、左庶子张衡进毒药”,是张衡带着毒药,伙同杨素毒死了隋文帝。
而在唐人马总所著《通历》中则说,杨广派张衡入殿,用利刃杀死了杨坚,或者是拳打脚踢,打死了杨坚,“血溅屏风,冤痛之声闻于外,崩。”这个更残忍。
杨坚死后当天晚上,杨广奸淫了庶母陈夫人。
公元604年七月,杨广称帝,是为隋炀帝。隋炀帝谎称高祖的诏令,赐杨勇自尽,杨勇被勒死。紧接着,杨广派车骑将军屈突通持高祖的玺书征召杨谅进京。
杨谅在开皇元年(公元581年)隋文帝建立隋朝时,被封为汉王,之后又加授上柱国、右卫大将军,转任左卫大将军,现在担任并州(今山西)总管,并州所辖领地非常大,西起华山,东至渤海,北达燕门关,南到黄河的五十二州。
杨谅打开玺书一看就知道是假的,因为之前高祖和杨谅暗中有约定,如果用玺书诏令你,敕字旁另外加一点,还要与玉麟相符合,方能接受征召,然而这次诏书没有这一点。
杨谅将屈突通打发回京,他心里很清楚,如今父皇去世,大哥被杀,四哥被废,朝廷已经发生了变故,京城非但不能去,而且还要趁早谋划。
公元604年八月,杨谅起兵晋阳(今山西太原)。隋炀帝派杨素率兵打击,杨谅投降,后被除名为百姓,被囚禁到死。
接下来,杨广就要开始治理属于他的天下。
二、历史名声
隋炀帝的知名度非常高,几乎家喻户晓。但后世对他的评价很低,从他的谥号“炀”字可以看出。
谥号指的是封建帝王死后,由朝廷或者后人按其生前所作所为给予褒贬评价的称号。有表示褒义:如文、武、德、贤、明等;有表示贬义:如炀、厉、灵等;有表示同情:如哀、伤、怀等。
庙号指的是皇帝死后在太庙里供奉的名号。比如太祖、高祖表示开国立业;太宗是发扬光大;仁宗、孝宗、睿宗乃仁爱孝顺的贤主;中宗、圣宗是中兴之主;哀宗、思宗则应用于较为悲情的亡国之君。
还有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为“建元”,此后形成制度。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
中国古代皇帝的称呼往往和年号、谥号和庙号联系在一起,唐高祖就是庙号,隋炀帝就是谥号,乾隆就是年号。一般早期的帝王称呼谥号的多,后来庙号多,明清则往往年号更深入人心。
隋炀帝是被误解较大的一位皇帝,在人们的心目中的形象就是残暴的亡国之君。他还是干了不少对后世有影响、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开通了隋朝时的京杭大运河和首创科举制。
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三月,下令调征河南、淮北等地上百万人修通济渠,自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县汜水镇到江苏盱眙,连接黄河与淮河。调征淮南数十万人开凿邗沟,自洛阳(今河南洛阳)到余杭(今浙江杭州),连接淮河与长江。
大业四年(公元608年)正月,征调河北等地男女百万余人,开凿永济渠,自涿郡(今北京)到洛阳。连接海河与黄河。
大业六年(公元610年)十二月,开凿江南河,自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到会稽(今浙江绍兴市),连接长江与钱塘江。
这就是著名的京杭大运河,从北方的涿郡到达南方的余杭,南北蜿蜒长达五千多里。以会稽、洛阳、涿郡为三点,分为江南河、邗沟、通济渠、永济渠四段,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连接起来。
隋朝大运河极大的带动了运河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和交流。用唐朝诗人皮日休的一句话来概括“在隋之民不胜其害,在唐之民不胜其利也。”
再来看科举制。隋文帝时正式废除了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打破了门阀世族垄断朝政。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四月,隋炀帝诏令人才,分为十科。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节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可略、膂力骁壮“十科举人”。
据唐人杜佑《通典》记载,隋炀帝时“置明经、进士二科。”这是科举制度真正的雏形。当时的明经、进士两科考试的内容主要是策问。
策问即出一些有关时事政务、经义等方面问题,由士子做答,这时候的科举的考试内容还比较少,朝廷也只是意在选拔一些能够及时为朝廷出力的优秀人才,因此科举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影响还不够大。
科举制自隋朝创立,唐朝走向成熟,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被废除,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共推行一千三百多年。
人都有善恶两面,隋炀帝也是如此。隋炀帝喜欢享乐,于是大兴土木、大搞建设。喜欢打战,于是穷兵黩武。这么做的唯一目的就是他想制造社会的繁华来宣告盛世到来,想通过武力征服世界来改变世人对他篡位的印象。
从大业元年(公元605年)起,隋炀帝建东都、开运河、修驰道、筑长城、盖行宫(显仁宫、江都宫、临江宫、晋阳宫、西苑)等等,史书上称“帝无日不治宫室,两京及江都。”
特别是营建东都洛阳。公元605年三月,下令让尚书令杨素、工匠宇文恺开始修建。每月奴役二百万人修造华丽的宫殿和花园,同时迁徙豫州郭内居民及各地富商数百万户充实洛阳。
洛阳和西安、洛阳、开封、杭州、南京并列为六大古都。本名东京,大业五年(公元609年)改称东都;武则天公元684年改称神都。唐、五代、北宋相继沿用长达530余年。
洛阳宫城建成后,当年下诏迁都洛阳。新的洛阳城有宫城、皇城和外郭城,以洛阳为中心。
在宫殿区的西边,建起了巨大的皇家园林西苑,里面修筑了蓬莱、方丈、瀛洲三座大山,又有十六院等建筑。
为了享受荣华富贵,满足自己的私欲。隋炀帝在公元605年、610年、617年三下江都(今江苏扬州市)。
第一次下江都时,场面十分壮观。龙舟有四层,高四十五尺,长两百丈(相当于现在的六百米)。中间的两层有一百二十多个房间,全部都用金玉装饰。
隋炀帝率领诸王、百官、后妃、宫女等一二十万人,所用船只首尾相接二百余里,这些船单单挽船的民夫就有八万多人,所过州县五百里内都被命令献食。
与此同时,隋炀帝开始了一系列对外扩张,公元605年攻击林邑(今越南南部)、击破契丹。
公元606年打败突厥。
公元607年招抚流求(今中国台湾地区)。
公元609年灭吐谷浑。
从公元612-614年,隋炀帝三征高句丽(中国的东北地区与朝鲜半岛北部),远征徒劳,大伤元气,也渐渐的失去了对帝国的统治。
讨伐高句丽的理由很简单,就是高句丽不听话。
公元612年第一次打高句丽,召集全国各地的军队共计一百多万人,聚集在诼郡(今河北涿州市),“近古出师之盛,未之有也。”大军分为三路,左右两路军再分十二路,计划完成各自任务之后最终会在平壤会师。
出发之前也有固定的仪式:一是祭祀。祭拜祖宗神灵,祈求胜利。二是誓师。就是发表战前动员讲话,此战是为了天下黎民百姓。三是阅兵和颁令。整顿队伍,颁发将令。
大业八年(公元612年)三月底,隋朝大军抵达了辽河,当时就遇到了一点困难,军队一下子难以渡河。隋军通过修建长浮桥,连翻攻击,以兵力上的优势暂时打败了高句丽军队。
隋军继续前进到辽东城(今辽宁辽阳市境内)时,隋炀帝的战争策略有点意思,如果高句丽军请降,就宣布安抚接纳,不得纵兵攻击。所以就变成了每次高句丽军队打败认输投降,隋军放他回去,又重新再打...这种玩法,导致辽东城久攻不下。
第二路隋军从水路攻击平壤,被高句丽诱敌深入后伏兵击败损失惨重,不得不退军。
第三路隋军深入朝鲜半岛,连续打赢好几仗。但是由于士兵背的东西太多,不堪重负,路上士兵们纷纷丢弃大量粮食,导致粮草不足。结果这一路隋军也不得不撤退,并且遭到高句丽军的围攻,损失惨重。
第一次征伐高句丽,三十万大军只剩几千人逃了回来,以失败而告终。按照隋炀帝的性格,肯定不会善罢甘休。隋炀帝发出了:“高丽小虏,傲慢上国,今拔海移山,犹望克果。况此虏乎。”
征讨高句丽时,当时的天下民众已经开始躁动。
三、三大起义
隋炀帝年年出巡,曾三游扬州,两巡塞北,一游河右,三至涿郡,还在长安、洛阳间频繁往还。每次出游都大造离宫。工程建设、兵役徭役十分繁重,民众生活在水生火当中。
公元611年,山东、河南发生大水灾,淹没了三十多个郡,百姓实在苦不堪言。山东的王薄揭竿而起,自称“知世郎”,知世郎就是能料知世界未来的意思,作了一首《无向辽东浪死歌》。
长白山前知世郎,纯着红罗绵背裆。
长槊侵天半,轮刀耀日光。
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
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
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当年,窦建德起兵于高鸡泊(今河北故城境内),高士达起兵于清河(今河北清河),张金称起兵于河曲(今山东夏津境内)。一时间,反隋势力呈现星火燎原之势,“群盗蜂起,不可胜数,徒众多者至几万人。”
公元613年,王薄率领军队向西前进,与另一支起义军孙宣雅、郝孝德部队会合,人数达到十余万。后南下攻打今山东章丘,碰上了隋军主力张须陀。王薄被打的落花流水,最后军队归窦建德。
张须陀非常厉害,他和宇文述、屈突通、杨素、裴仁基等都是隋朝一等一的猛将,张须陀下面还有秦琼、罗士信等著名得力干将。
秦琼,字叔宝。隋朝初年,到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帐下任职。后来,投奔瓦岗起义军领袖李密。瓦岗败亡后,投靠郑国王世充。因王世充为人奸诈,与程咬金等人一起投奔李渊、李世民父子。后跟随秦王李世民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担任左武卫大将军、翼国公。后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罗士信,就是《隋唐英雄》中的罗成。勇猛无比,据说追击敌军,每杀一人,就割下鼻子放在怀里。返回后,再拿出来查验杀敌人数。张须陀非常欣赏他,得到了重用。张须陀兵败后,又投奔瓦岗军。
在反隋的农民起义军浪潮中,逐渐形成了三支主要起义军:一支是河北的窦建德,一支是江淮地区的杜伏威。一支是河南的瓦岗军。
窦建德年少的时候为人侠义豪气,曾经有个同乡死了父母,家境贫寒无力安葬,他主动送去办理丧事所需要的全部财物。窦建德父亲去世,送葬的有一千多人,凡是有人送礼,他一概辞谢而不接受。
他有句著名的话:“丈夫不死,当立大功,岂可但为亡虏邪!”乡里的人开始纷纷都依附他。
当时他与乡里的另一盗贼孙安祖联合在一起。当地郡县长官追捕孙安祖时,就追到了窦建德那里,把窦建德的家属全部逮捕杀掉,此时的窦建德已经被逼上梁山,投奔到高士达。
不久孙安祖被张金称杀害,孙安祖的部队也就全面跟随窦建德,窦建德的兵力增加到一万多人。
因为窦建德这个人十分能处理人际关系,又能与士兵同甘共苦,所以跟随他的人越来越多,成为了一股强大的反隋势力。
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涿州通守郭绚率领一万多人马到高鸡泊讨伐高士达。有句话说“出头的椽子先烂”,高士达十分害怕,提拔窦建德为军司马,把军权全部交给了他,瞬间把危险转移给了窦建德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窦建德很好的把握住了这次机会。窦建德假装跟高士达闹矛盾叛逃,与高士达里应外合,拉出一名俘虏来的女人,诈说成窦建德的妻子,当着留守部队的面将这个女子杀掉。
郭绚果然中计,信以为真,军队更加松懈不做防备。
窦建德突然攻打郭绚,俘获几千人,斩下郭绚的首级进献给高士达。窦建德一战成名。
朝廷派太仆卿杨义臣率领一万多人讨伐张金称,张金称被打败投奔到窦建德处。高士达不听从窦建德的主意,被杨义臣杀掉。窦建德趁杨义臣不备,返回平原县。从此另起炉灶,不断的收降隋将。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正月,窦建德在河间、乐寿两县的交界处设立祭坛,举行典礼,自称长乐王。之后在武德元年(公元618年),窦建德称夏王,改元“五凤”,国号“夏”。
同样是一支起义军,杜伏威和窦建德就截然不同。杜伏威年轻时潦倒失意,经常穿壁翻墙偷东西,与辅公祏是生死之交。
辅公祏的姑姑家以牧羊为业,辅公祏多次偷羊来送给杜伏威。辅公祏的姑姑心有怨恨,于是告发了他们偷盗的事情。
当地郡县派人紧急追捕杜伏威与辅公祏,他俩一起逃命,并聚集了一帮人组成强盗集团。
大业九年(公元613年),杜伏威逃窜到长白山(今山东章丘境内)地区,组织山贼,与辅公祏率众起义。
杜伏威刚加入时只是小卒,但他十分勇猛,很快就取得了大家的尊敬和信任,被推为首领,到后来自称将军。
第三支有影响力的军队就是瓦岗寨。他的影响力来自一部电视剧《隋唐演义》。《隋唐演义》的知名度不亚于《水浒传》,可惜的就是缺少施耐庵、罗贯中这样的写作大家。
《隋唐演义》塑造了太多人物形象:混世魔王程咬金,行侠仗义的秦叔宝,誓死复仇的单雄信,足智多谋的徐懋功(原姓徐,名世绩,字懋功。唐高祖赐徐懋功姓李,改叫李绩),粗豪爽直的尉迟恭(尉迟敬德)。
瓦岗军最早的带头人并非李密,而是翟让。
翟让,东郡韦城县(今河南滑县)人,担任东郡法曹,相当于现在的司法类官职。后来因犯罪入狱,被定为死刑。
但是就是这么巧,狱吏黄君汉认为翟让骁勇不寻常。在夜里悄悄对翟让说:“翟法司,哪能在监狱里等死?”
翟让又惊又喜:“我如今就好比关在圈里的牲口,生死只能听从黄曹主的吩咐。”
黄君汉念其忠勇当即给翟让打开枷锁,释放翟让。
翟让再三拜谢,流下泪来:“我蒙受您的再生之恩,得以幸免,但曹主公您放我走了,那你怎么办?”
黄君汉发怒:“我本以为你是个大丈夫,可以拯救黎民百姓。所以才冒死来解救你,你怎么这么婆婆妈妈,你就努力设法逃脱,不要管我!”这情节和三国时期曹操入狱时,陈宫放他走极其相似。
在黄君汉的帮忙下,翟让逃亡到瓦岗(今河南滑县),建立瓦岗寨。这个时候擅长骑马使矛的单雄信,有勇有谋年仅十七岁的徐懋功前来投靠翟让。
徐懋功劝说翟让:“东郡都是我们的故乡,那里的人大多认识,不宜去侵犯他们;荥阳、梁郡是汴水流经的地方,我们可以劫持行船商人旅客,足以自给。”
翟让同意他的建议。于是就率众进入荥阳、梁郡的地界,劫持来往船只,自给自足。果然来归附的人越来越多,士兵达一万余人。瓦岗军也就站稳了脚跟,进而逐渐壮大。
四、祸起萧墙
公元613年,隋炀帝第二次御驾亲征攻打高句丽。
正月,隋炀帝下诏征集天下兵集于涿郡。三月,隋炀帝到达辽东。四月,隋炀帝渡过辽水,直逼平壤。
隋炀帝派宇文述与杨义臣率军攻打辽东城。在辽东城下,隋军挖地道,架设飞楼、撞车、云梯,连续攻城二十余日,没有攻下辽东城,隋朝与高句丽都伤亡甚重。
这一年大臣杨素去世,杨素的儿子时任礼部尚书杨玄感看到天下之乱,开始蠢蠢欲动。因为隋炀帝这个人疑心较重,平日里自己根本得不到重用。于是杨玄感趁隋炀帝打高句丽时,在黎阳(今河南浚县)起兵,史称“杨玄感兵变”。
杨玄感好读书,爱骑射。好结交宾客,尤其和浦山公李密交好。此时的李密凭借父荫任左亲卫府大都督,李密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史书上记载“密多筹算,才兼文武,志气雄远,常以济物为己任。”
李密的家世非常显赫:曾祖父李弼,西魏八柱国之一。祖父李耀,北周太保、邢国公。父亲李宽,隋朝上柱国、蒲山郡公。
有一次隋炀帝在仪卫中看见他,回宫后问宇文述:“刚才在左边警卫队里的黑脸小孩是什么人?”
宇文述:“他是已故蒲山公李宽的儿子李密。”
隋炀帝:“这个小孩神态很不寻常,别让他在宫里担任宿卫。”
后来,宇文述对李密:“贤弟天资这么好,应该凭才学获得官职,宫廷警卫是个琐碎差事,不是培养贤才的地方。”
李密秒懂,借病辞职,开始专心致志读书,之后人们很少看到他。
有一次,越国公杨素途经李密隐居之处,看见李密在勤奋读书,问到:“哪里的读书人?如此好学。”
李密认识杨素,连忙拜了两拜,告诉了自己的姓名。
杨素:“在读什么?”
李密:“《项羽传》”
杨素对他感到惊异,跟他谈得非常愉快。对自己的儿子杨玄感等人说:“我看李密的学识气度,你们都赶不上。”杨玄感于是与李密倾心相交。
杨玄感起义时,李密充当着参谋军事作用,提出了诸葛亮版的“隆中对”。
上策:天子外出征讨,袭据涿郡,扼临榆关(今山海关),使隋军溃散关外。
中策:攻占长安,占据关中和隋炀帝对抗。
下策:攻打东都洛阳。占领大本营,但全国各路军队势必会围攻而来,不确定很大。
但是杨玄感非常糊涂,对李密讲:“您说的下策,才是上策。现在朝臣们的家属,都在洛阳。如果不攻取他,怎能影响世人?”
杨玄感选择进军洛阳,隋军士兵虽装备精良却士气低落,五战五败。杨玄感将东都包围,向众人发誓说:“我身为上柱国,家累钜万金,至于富贵,无所求也,今者不顾破家灭族者,但为天下解倒悬之急,救黎元之命耳。”
大家听了都十分振奋,每日投营报效者有数千人。
镇守长安的是隋炀帝的孙子代王杨侑,杨侑派刑部尚书卫文升统兵四万救援洛阳。
双方在邙山南展开决战,一日之内双方交战十余次。眼看卫文升难以支持,恰巧杨素的第三个儿子、杨玄感的哥哥杨玄挺被流箭射死,杨玄感军不得不退兵。
远在辽东作战的隋炀帝听到杨玄感起兵,放下攻城的器械,连夜撤回,派出宇文述、屈突通作为先前部队赶紧讨伐杨玄感。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对杨玄感的反围剿。
屈突通,复姓屈突,奚族人。北周到唐朝时名将。隋炀帝在位时期,参与征讨高句丽,平定杨玄感叛乱,镇压农民起义。归顺唐朝后被列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杨玄感被宇文述、屈突通两面夹击,屡战屡败。杨玄感接受李密的建议,解除了对东都的包围,率军西进,准备夺取关中。
杨玄感行走到弘农宫(今河南陕县),弘谷太守杨智积用计牵制杨玄感前进,杨智积登上城墙大骂杨玄感。
杨玄感这哪里受得了,你这小子我非得收拾你不可。
李密劝说:“赶快西进占据潼关,别逞一时之勇,否者一旦败北,就没有后退之路。”
杨玄感正在气头上,哪里听得进去话。下令放火烧城墙,一连三天都没有攻克城池,于是才领兵西去。
正是因为这三天的时间被耽误,杨玄感在闺乡(今河南灵宝)被宇文述、屈突通等各路隋军追上,杨玄感且战且退,一日内三败。
当年八月,杨玄感在皇天原(今河南灵宝县境内)列阵与隋军决战,杨玄感被打的溃不成军。
杨玄感自知大势已去,于是对弟弟杨积善说:“事情失败,我不能让人杀辱,你现在干脆先把我杀了。”杨积善也毫不含糊,抽刀砍死杨玄感,然后自己自杀。
杨玄感兵变以失败而告终,但狠狠的刺痛了隋王朝,隋王朝统治集团内部也开始逐渐瓦解、分裂。
杨玄感的叛乱被迅速平定后,隋炀帝下令追查杨玄感党羽。据记载,杀了三万多人,流放了六千余人。这当中被冤杀者占了三分之二,比如曾经接受过赈济粮食的百姓也被杀。
隋炀帝稍微缓了一口气,又想起了要对付高句丽。公元614年,第三次攻打高句丽。八月,隋炀帝派大将来护儿当先锋,在毕奢城(今辽宁金州区)击破一支高句丽军,趁机向平壤进军。
高句丽非常担心,因困于战争,派遣使者来说降。隋炀帝考虑到国内形势不容乐观,战火纷飞,撤军回朝。
五、江都政变
公元615年八月,隋炀帝依旧不慌不忙的开始北巡。突厥的始毕可汗亲率十几万骑兵进行袭击,隋炀帝迅速的逃到了雁门郡(今山西代县)。
不久突厥军队就包围了雁门郡,雁门郡四十一座城池中被突厥攻下三十九座,只剩下雁门、崞县没有被攻下。
突厥军队不停攻打雁门,箭都射到了隋炀帝面前,隋炀帝狼狈至极,“抱赵王杲而泣,目尽肿”于是召集大臣,紧急召开军事会议商量对策,主要形成几点意见。
第一,坚决防守。
第二,派大臣联系义成公主来解围。这个义成公主就是开皇十九年(公元599年)下嫁东突厥启民可汗。
第三,抚慰将士并论功行赏。
第四,宣布接下来不在讨伐高句丽,专心对付突厥。
隋炀帝完全同意,隋炀帝来到阵前犒赏三军,凡守城有功,原本没有官职,直接任命六品官职;已有官职,按六品以上依次升级。同时昭告天下,诏令士兵来解围。年仅十六岁李渊的儿子李世民在此时加入了军队。
隋炀帝派出的使者见到了义成公主并取得了效果,义成公主派使者告诉始毕可汗谎称“北边有急”。始毕可汗听到以后赶紧撤军返回。隋炀帝靠着义成公主虎口脱险,捡回了一条性命。
公元617年是关键的一年,隋炀帝第三次下江都,这次下去就再也回不来。当时的天下已经千疮百孔,起义军一拨接着一拨。
梁师都,夏州朔方(今陕西横山县)人。贵族出生,担任鹰扬郎将。联兵突厥反叛隋朝,占据雕阴(今陕西绥德县)、弘化(今甘肃庆阳县)、延安(今陕西延安市)等郡,即位称帝,建立梁国,年号“永隆”。
刘武周,河间景城(今河北交河县)人。跟随隋炀帝进攻高句丽,授建节校尉,迁马邑校尉。起兵反抗隋朝,依附突厥部落,受封“定杨可汗”,攻陷河东大部地区,威逼关中。自称皇帝,年号“天兴”。
薛举,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县)人。公元617年四月正式起兵反隋,自称西秦霸王,年号“秦兴”。七月,正式称帝,迁都秦州。
李轨,武威郡姑臧(今甘肃武威市)人。公元617年与曹珍、安修仁等聚众起兵,自称河西大凉王,建元“安乐”。
萧铣,南兰陵郡兰陵县(今江苏常州市)人,公元617与岳州校尉董景珍、沔人张绣等人起兵反隋,被推为盟主。进据巴陵,后称梁王,建元“鸣凤”。次年称帝,迁都江陵。
瓦岗寨这个时候也迎来了一位重要人物加盟,即四处奔波的李密。
李密自从跟随杨玄感起义失败后,开始了一段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投奔到郝孝德、王薄等地,都不受待见。
后来藏在村里,更改姓名,聚众教书。生活了一段时间,又被官府怀疑,李密又逃到了妹夫丘君明家中。丘君明不敢收留,把送到王秀才家里。
王秀才这人非常好,觉得李密还是个人才,不但收留他,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李密。李密原以为可以过上甜蜜生活,没想到丘君明的堂侄告发了这个事情,李密只能继续逃亡,还连累了丘君明、王秀才被官府处死。
李密在好友王伯当的引荐下,逃到了瓦岗寨。
当时,有个童谣正在流传,说是“杨氏将灭、李氏将兴。”这个李氏是不是就是这个李密,大家开始敬重李密。
有人知道李密是杨玄感的逃亡部将,私下怂恿翟让杀了他,翟让就把李密关押在军营之外。最终王伯当帮忙解围,并引荐给翟让。
李密非常有政治眼光,建议翟让休整部队,筹积粮草,等到兵强马壮,然后去跟别人争夺天下。在乱世,能吃上饭就是最大的实惠,有粮就会有民众跟随,有民众就不用愁没兵,有兵就能干大事。
李密第一次带兵打仗就立下战功。当时张须陀带兵讨伐翟让,翟让听说他来了,极为害怕。李密说:“张须陀骁勇但没有谋略,他的队伍又打了几次胜仗,既骄狂又狠毒,一仗就能捉住他。您只管摆开阵势等着,我来替您打败他。”
翟让迫不得已统领军队准备战斗,李密分出一千多名士卒埋伏在树林里。
翟让开战不利,边打边退。李密则暗中派出伏兵到敌后袭击,张须陀兵众逃散,李密和翟让前后夹攻打败张须陀,当场将他斩首。这一战更大的收获是得到了秦叔宝、罗士信和大量粮草。
紧接着,在李密的指挥下,公元617年瓦岗寨一举夺得了隋朝最大的洛口粮仓。抢占粮仓后,李密打开仓库救济百姓,连老人妇女也背着孩童赶来,多达几十万人。
李密就单单这么两次动作,让瓦岗军声威大震,也让李密功高盖主。翟让于是推举李密当首领,尊称李密为魏公。李密当仁不让,建立了“魏国”,设置三司、六卫。
李密任命翟让为上柱国、司徒、东郡公。单雄信为左武侯大将军。徐懋功为右武侯大将军,分别统帅自己的军队。下面设秦叔宝、程咬金、罗士信、裴行俨(裴仁基的儿子)四位骠骑将军,这时的瓦岗兵可谓强马壮,好似水浒一百零八将。
公元618年,隋炀帝看到天下已经大乱,不想再回到北方,其实也是回不去,想要在丹阳建都。
然而跟随他的人大多都是关中人,他们都想回去。底下的士兵开始纷纷逃跑,隋炀帝下了绞杀令,但还是阻止不了他们的叛逃。
三月,虎贲郎将(相当于守卫皇帝安全的司令员)司马德戡、元礼、裴虔通等人商量着叛变的计划,但是他们都胆小,没有弑帝叛逆的野心,说白了就是没有干过这事。
这其中宇文述的三个儿子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和宇文士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宇文智及听到这个消息后,劝说他们:“你们的志气怎么这么短小,如今天下乱成一锅粥,罪魁祸首是谁?你们难道不应该挺身而出,大干一番事业不成。”
司马德戡:“说的对,可造反是大事,总得有个领头。”
于是他们推选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为叛军首领,这个宇文化及本驽钝怯懦,能力低下,胆小怕事,乍听到这种谋逆的大事,吓得脸色顿变,冷汗直流,好长时间才稳下心神,答应做叛军首领。
这年三月十日夜间,司马德戡带着军队进入玄武门,宫中搜捕到了隋炀帝,一干人把隋炀帝押到宫殿前。
隋炀帝发出了三个问题,第一问:“我有什么罪?”
马文举:“陛下抛下宗庙不顾,不停地巡游,对外频频作战,对内极尽奢侈荒淫。致使强壮的男人都死于刀兵之下,妇女弱者死于沟壑之中,民不聊生,盗贼蜂起。一味任用奸佞,文过饰非,拒不纳谏,怎么说没罪!”
第二问:“今天这事,谁是主谋?”
司马德戡:“整个天下的人都怨恨,哪止一个人!”
第三问:“天子自有天子的死法。”
马文举等人不答应,令狐行达绞死了隋炀帝。
杀掉了隋炀帝以后,宇文化及等人拥护立秦王杨浩为帝。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江都政变”,一个统治了短短三十七年的隋朝就此结束。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秦和隋都是大一统的国家,都是二世而亡,但是不能把胡亥和杨广相提并论。
秦的前面是春秋战国乱世五百年,后有大汉王朝四百多年。
隋的前面是魏晋南北朝动荡四百年,后有大唐王朝三百年。
秦开创了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隋开创了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秦修筑万里长城,隋修筑京杭大运河。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政治上的高度集中专政,十分考验一个帝王的领导力。隋朝的灭亡在与把握不住治国的“度”,大兴土木,穷兵黩武,失去了最底层群众的支持。
历史的车轮不断滚滚向前,即将迎来历史新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