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晚棠走进了棚屋,只见屋内昏暗,只有一盏油灯发出微弱的光芒。
几个男女和小孩坐在角落里,他们的眼神同样警惕。
楚晚棠没有拐弯抹角,她直接说明了自己的来意:“我知道你们都是因为三皇子的不公而受苦的人。我正在寻找证据,准备将他绳之以法。但我需要你们的帮助,需要你们站出来作证。”
她的话语让屋内的气氛更加紧张。一时间,没有人说话,只有油灯的噼啪声在空气中回荡。
终于,一个女子开口了,她的声音带着颤抖:“我们只是些普通的百姓,就算我们说了,又有什么用?谁会相信我们的话?”
楚晚棠深深地看着他们,她的眼中充满了坚定和诚意:“我相信你们。而且,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许多力量正在暗中支持我们,你们的每一句话,都是刺向不公的一把利剑。”
她的话语仿佛触动了众人的心弦。他们相互看了看,似乎在彼此的眼中找到了勇气。
就在这时,一个年轻的男子站了出来,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我愿站出来作证。即使我们的力量微小,但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够撼动那些不公的势力。”
楚晚棠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你不怕吗?”
年轻的男子笑了笑:“怕,但更怕这世上没有了公道。”
男子的话仿佛点燃了希望的火种,其他人也纷纷表态,表示愿意作证。
楚晚棠的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感动。她知道,这是一个关键的时刻,也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她郑重地对他们说:“我会尽我所能保护你们的安全。我们一起,为了一个公正的天下而战!”
随后,楚晚棠带着几位愿意作证的流民回到了自己的府邸。她为他们安排了住处,并保证他们的安全。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楚晚棠与这些流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了解他们的遭遇,收集更多的证据。他们知道,这场斗争才刚刚开始,但他们也相信,正义终将到来。
在京城的另一端,三皇子的府邸中,却是另一番景象。
这里灯火辉煌,笙歌鼎沸,完全不同于城外流民区的凄凉与萧条。
三皇子坐在府中的主位上,脸上带着得意的笑容,他的身边围满了阿谀奉承的幕僚。
“殿下,您是天命所归,皇位非您莫属。”一个幕僚举杯献媚道。
三皇子哈哈大笑,接过酒杯一饮而尽,他的眼神中充满了自信:“那是当然,父皇只有我这一个儿子,这天下迟早是我的。”
他的话语中没有一丝担忧和恐惧,仿佛整个帝国已经在他的掌中。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外界的风云变幻毫无所知。
府中的歌舞还在继续,舞女们轻盈地旋转着,乐师们奏出悠扬的曲子。
三皇子的目光时而迷离,时而锐利,他在享受着权力带来的快乐。
就在这时,一个侍卫悄悄走进了厅堂,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慌张。他附在三皇子耳边低语了几句。
三皇子的脸色突然一变,他挥手让舞女和乐师退下,厅堂中顿时安静了下来。
“你说什么?楚晚棠和洛祁桓在暗中调查我?”三皇子的声音中带着不信和愤怒。
侍卫颤抖着回答:“是的,殿下,他们已经找到了一些证据。”
三皇子猛地站起身,眼中闪过一丝狠色:“那就让他们永远闭嘴!”
幕僚们面面相觑,他们知道,三皇子的心思深不可测,一旦涉及到自己的利益,他会不惜一切代价。
三皇子转身走进了内厅,他需要静下心来思考对策。他知道,楚晚棠和洛祁桓不是容易对付的角色,但他也有自己的底牌。
他坐在书房中,点燃了一支香,静静地想着对策。
他不能让楚晚棠和洛祁桓破坏了他的好事,他必须采取行动。
夜色渐深,三皇子的府邸中却依旧灯火通明。他召集了自己的心腹,开始布置下一步的计划。
而在京城的另一角,楚晚棠和洛祁桓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他们知道,三皇子不会坐以待毙,一场暗战即将拉开帷幕。
楚晚棠站在窗前,望着夜空中的星辰,她的心中充满了坚定。
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她都会坚持下去,直到正义得到伸张。
而洛祁桓则在书房中翻阅着文件,他的眼神坚毅,他知道,这场斗争关系到他们的未来。
两个势力在京城的两端默默对峙,一场关乎江山社稷的较量即将展开。
在京城的深宫大殿内,朝堂之上,一片肃穆。文武百官分列两侧,金銮殿上,皇帝端坐于龙椅之上,他的目光深邃且威严地扫过殿下的每一位臣子。
今日,是一次关乎江山社稷的重大朝会,洛祁桓与几位官员早已准备好,他们将在今日的朝会上,开始对三皇子进行委婉而有力的打压。
洛祁桓站在文官之列,他身着朝服,气度非凡,他的目光坚定,但内心却波澜起伏。
首先出列的是一位文官,他是洛祁桓的人,也是一位忠心耿耿的直臣。
这位文官手持朝珠,步出班列,恭敬地向皇帝行礼:“陛下,臣有事启奏。”
皇帝点了点头,示意他说话。
文官站直身子,声音铿锵有力:“陛下,近日朝廷内外,关于三皇子的风言风语甚嚣尘上。臣以为,三皇子作为国之栋梁,应当以身作则,故有此奏。”
三皇子站在武官之前,闻言眉头微皱,但并未出声。
皇帝沉吟片刻,有些疑惑,问道:“你所言为何事,可有确凿证据?”
文官微微一笑,他知道这是洛祁桓与楚晚棠暗中收集的证据派上用场的时刻:“陛下,臣不敢妄言。近日,臣在巡查京城之时,发现多处工程存在严重问题,而这些工程的背后,皆与三皇子有关。”
此言一出,朝堂上一片哗然。
三皇子的脸色瞬间变得难看,他想要辩解,但文官已经继续说道:“臣这里有详细的账目和相关证人的证词,足以证明这些工程中的银两去向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