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们来回奔波,试图劝说大臣们离开,但大臣们却坚定不移。这是他们作为忠臣的责任,也是他们对朝廷的忠诚。
终于,皇帝得知了大臣们的行动。
他感到一阵烦躁,他正沉浸在欢乐之中,不想被这些繁琐的政务打扰。
然而,他也知道自己作为皇帝的职责,他不能任由大臣们就这样跪在门外,不然有什么闲话可不好。
“让他们进来吧。”皇帝无奈地吩咐道。
太监们连忙去通报,大臣们终于松了一口气。
大臣们进入内殿后,却看到了一幕让他们震惊的场景。皇帝搂着一个妃子,衣衫不整,显然是在放纵自己。
而那个妃子也是一脸娇羞,依偎在皇帝的怀里。
大臣们连忙捂住眼睛,不敢直视。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失望和愤怒,他们知道,皇帝的这种放纵行为只会让洛祁桓更加有机可乘。
“陛下,现是白日,还需谨慎行事!”一位大臣忍不住劝谏。
皇帝嗤笑一声:“你们这些大臣,总是那么多事,朕的事情,朕自己会处理。”
“陛下,臣等有要事禀报。”一位大臣壮着胆子开口。
皇帝眉头一皱,显得有些不悦:“有事快说。”
大臣们面面相觑,最后还是由那位资历最深的大臣硬着头皮说道:“陛下,关于洛祁桓之事,臣等以为此事关系重大,需谨慎处理。”
“哦?洛祁桓?”皇帝提起了一点兴趣,但随即又恢复了懒散的样子,“朕不是派他前往平定南方叛乱吗?他有何事?”
“但陛下,洛祁桓的权势越来越大,恐怕会对朝廷产生不利影响啊!”另一位大臣鼓起勇气说道。
皇帝冷笑,这些个大臣平日里管东管西,也没什么作为,要不是洛祁桓帮他处理朝政,现在早就乱了,现在倒好还来弹劾洛祁桓。
皇帝不耐烦地挥了挥手:“好了好了,我知道了。你们回去吧,朕心中有数。”
大臣们无奈,只得行礼告退,但他们知道,这样下去是不行的。他们必须找到更有力的证据,才能够让皇帝采取行动。
在皇宫的冷光下,大臣们的脸上显得愈发坚毅。
他们知道,要想让皇帝相信洛祁桓的野心,必须有确凿的证据。
于是,他们决定暗地里展开调查,揭开洛祁桓的真面目。
夜色如墨,大臣们聚集在一位资深大臣的府邸中,灯火辉煌却无人言语,气氛凝重而紧张。
他们围坐在一张精致的檀木桌前,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忧虑和决心。
“我们必须小心行事,”一位大臣低声说道,“洛祁桓耳目众多,一旦被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我已派人暗中跟踪洛祁桓的亲信,希望能从他们身上找到突破口。”另一位大臣说道,他的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
“此外,我还联系了一些忠诚的侍卫,准备随时采取行动。”一位武将出身的大臣补充道,他的手掌不自觉地紧握成拳,显露出军人的果敢。
大臣们商议着行动计划,每个人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他们知道,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决定胜负。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大臣们开始了紧锣密鼓的调查。
他们联系了一些忠诚的官员,收集了洛祁桓的一些不寻常的举动和言行。
他们还试图联系皇帝身边的一些太监和宫女,希望能够从他们那里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然而,洛祁桓并非等闲之辈。他的手腕高超,早已在朝堂上打下了深深的根基。
大臣们的调查进展缓慢,甚至一度陷入了僵局。
然而一日,在京城的繁华街道上,林侍郎府邸的门前,人群围得水泄不通。
林侍郎,一位曾经在朝堂上颇有声望的忠良之士,此刻站在府邸的台阶上,他的眼神中充满了绝望和愤怒。
他多次求见皇帝,希望能够揭开洛祁桓的真面目,但每次都被冷漠地回绝。
今日,他决定用最极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抗争。
“陛下啊!您为何不见我!为何不听忠言!”林侍郎的声音嘶哑而高亢,回荡在空旷的街道上,引来了更多好奇的目光。
周围的百姓们议论纷纷,他们不知道这位大人为何如此激动,但他们能感受到林侍郎语气中的悲愤和无助。
林侍郎的双手紧握,他的身躯在微微颤抖,他的心中充满了对皇帝的失望和对朝廷未来的担忧。
他知道,自己的话可能无法传达到皇帝的耳中,但他仍然希望能够唤醒皇帝的良知。
“洛祁桓是个奸臣!他在败坏朝纲!陛下啊,您不能再被蒙蔽了!”林侍郎的话语犀利而直接,他的声音在寂静的街道上显得异常刺耳。
突然,林侍郎转身,朝着府邸的石柱冲去。他的动作迅速而决绝,仿佛已经做好了最后的准备。
人群中传来一阵惊呼,所有人都意识到了即将发生的事情。
“砰!”的一声巨响,林侍郎的头颅撞击在坚硬的石柱上,鲜血四溅,他的身体缓缓地滑倒在地。
周围的人群顿时炸开了锅,尖叫声、哭喊声、惊呼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片混乱,每个人的脸上都浮现出不同程度的震惊和恐惧。
“天哪,林大人他...”一位旁观者颤抖着声音,无法完成他的话,眼神空洞地望着林侍郎倒在血泊中的身体。
周围的人群开始窃窃私语,议论纷纷,有的叹息,有的疑惑,有的咒骂,情绪各异但皆被震撼覆盖。
几位年长的百姓交头接耳,表情悲伤:“这是有多大的冤屈啊,让一个侍郎大人抛家舍业,以死明志。”
他们的话语带着同情和理解,毕竟在这个朝纲混乱的时代,官场的黑暗和无奈,民间也多有耳闻。
年轻的百姓则是愤怒不已:“朝廷这是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连忠臣都要逼死,国还有法度吗?”
他们激昂的言辞激起了更多波澜,对朝廷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忧虑在人群中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