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时分,夕阳如细碎的金箔,轻轻洒在吴合镇的古巷里,将爬满青苔的青石板路暄染上了一层淡淡的温柔的暖黄。
青石板路,宛如一幅淡墨的水彩画,宁静而优美。
我看到她身着一身淡雅的碧色旗袍,裙摆随风轻轻摇曳,宛如初绽的莲,在这古朴的景致中悄然绽放。
十六岁的她,出落的婷婷玉立,乌发如云,五官精致灵动,一双漂亮的丹凤眼如蝴蝶翅膀般纤细,微微上扬,给她的面庞增添了几分独特的娇媚。
她轻轻的依靠在舒家老宅前的小河畔的白玉石栏杆上。
白净纤细的手中轻轻摇着绘有桃花的团扇,紧锁的眉宇间带着几分不属于这个年纪的忧愁。
河对岸的不远处,二十岁的我正站在一座古老的石桥上。
夕阳将我的身影拉得长长的,我手中紧握着一对雕工精细的龙凤玉佩,那是我祖上留传下来给未来儿媳的传家之宝。
我留着一头乌黑的短发,修剪得整齐干净,整个人看上去略带一丝不羁,却又生的眉目清秀,满身书卷气。
我的目光穿越了熙熙攘攘的流水与时光,温柔而坚定地落在了对岸低首沉思的人身上。
正在为祖父病情始终不得缓解而担忧的她仿佛感觉到了什么,轻轻抬眼朝河对岸望去。
我就这样措不及防的再次闯进了她的视野。
她静静的望着对岸这个分明没有见过却又感觉很熟悉的身影,感觉一阵心悸。
我和她眼神交汇,两人之间,仿佛已有千丝万缕的红线悄然相连,无需言语,心意相通。
吴合镇为江南的一所古镇,舒家为镇上唯一的世家大族,舒家族谱记载,舒姓,乃黄帝直系后代。
据《左传》所载,周朝,皋陶的后代被封于舒国,公元前657年,舒子平被徐国所灭,后又复国。舒姓最早的来源可以一直追溯到上古时期。公元前552年,又被楚国所灭,子孙以“舒”为氏。
舒家于明贞德年间曾出过一个新科状元,因其聪慧过人对朝廷颇有贡献,又伺母至孝,后被授予“忠孝状元”。
吴合镇大部分的店铺都是首富舒家的产业,舒家世代经营茶叶和丝绸。
民国初年,国家动乱,军阀割据,民不聊生。
她的祖父舒芬,这个一生积德行善的老秀才,经过一番深思做了一个重大决定。
除了留下舒家老宅和舒家祖祠外,他将自己名下的其他房产和金银珠宝悉数散尽,解散家仆和丫鬟,并为愿意留在吴合镇的家仆和丫鬟安家置业,同时解除了佃农的雇佣关系,无偿将千亩良田赠与佃农耕种。
她的父亲舒瑞,为祖父舒芬的第五子。
舒家老五,人称“舒五爷”,自小聪颖过人,擅长经营做生意。
舒五爷接管了家里的茶叶和丝绸的生意。
他有胆识有能力,不过短短十年光景,就将舒家的茶叶和丝绸的生意做遍天下,让舒家成为了江南一代的首富。
我的父亲姜伯侯,乃是晋北一代有名的富商,浑源城首富,家族世代从事茶叶和药材生意。
光绪年间,晋北浑源城富商,我的曾祖父携曾祖母,到风景秀丽的江南古镇—吴合镇访友游玩,偶然的机缘,与舒家的曾祖结交相识。
两家曾祖一见如故,相见恨晚,成为至交好友,为巩固两家商业联盟关系,定下了一纸结为儿女亲家的婚约。
然舒家虽后代子孙颇多,却已经三代未有女娃出生。
巧的是,姜家亦和舒家一样,也整整三代未有女娃降世。
姜舒两家曾祖约定的这一纸婚约,延续到她的父辈都没有完成。
她是舒家五爷舒瑞的幺女,人称四小姐,其上有三个哥哥,她的出生,打破了姜舒两家三代未有女娃的命运。
从一出生,她就承载了舒姜两家无数的关注和无尽的宠爱,也延续了祖上的这纸婚约,成为姜家铁板钉钉的准新娘。
前世的我从六岁时便知道有一个比自己小四岁的未婚妻,只等她双十年华的时候娶她为妻。
我重生了,重生在民国十九年腊月初八的那一天,那天是我十九岁的生辰日。
清晨醒来的那一刻,带着前世记忆的我,首次在家人面前失态的掩面而泣。
过完新春,二月初的浑源城,冰雪尚未完全融化。
我安排好家里的各项生意,和父母亲告知,要前往江南吴合镇探望生病的舒家老爷子。
三月份的吴合古镇,花红柳绿,山清水秀,风景秀丽怡人。
吴合古镇的每条街道、每块青石板都似乎承载着千年的故事,缓缓诉说着古镇往昔的辉煌与沧桑。
穿过舒家老宅旁那条狭窄而幽深的巷子,一座古朴的祠堂映入眼帘。
祠堂前,两尊石狮子威风凛凛,岁月在它们身上刻下了斑驳的痕迹,却更添了几分庄重与威严。
门楣上悬挂着一块牌匾,上书“舒氏宗祠”,字迹苍劲有力,仿佛能穿透时光,直击人心。
月光如细丝般穿透云层,洒在舒氏宗祠前,给这古老的建筑镀上了一层银辉。
她身形单薄,却异常坚定,双膝跪在冰冷的青石板上,衣裙轻拂过地面,仿佛一朵在夜色中静静绽放的幽兰。
她的双手交叠,额头轻抵手背,眼神中满是对祖父病情的忧虑与祈求。
祠堂内,烛火摇曳,光影斑驳,古老的木梁与壁画在昏暗中更显庄重。
她闭目凝神,心中默念着祈福的经文,每一个字都饱含深情与虔诚,仿佛能穿越时空,直达先祖的耳畔。
她的声音虽轻,却饱含力量,回荡在空旷的祠堂内,与外面的风声、虫鸣交织成一首古老的安魂曲。
我偷偷的看了看,却始终无法相认。
吴合镇,姜家园林中景色别致,我却无心欣赏,思念着心心念念的她,这三日浑浑噩噩,我分不清是前世还是今生。
梦魇中她凄凉离世的记忆不断纠缠,惊醒之后,我彻夜难安,心中愈加胆怯。
踏着月色,我穿着一件青蓝色长袍,袍身布满精致的刺绣,透露出优雅与华贵,一身书卷气透露出不凡。
我缓步穿过古镇的青石板路,每一步都显得那么沉稳而凝重。
月光下,我的手中紧紧握着那对龙凤玉佩,玉佩在微光中闪烁着温润的光泽,承载着两家的宿愿与期许。
古朴凝重的朱色大门紧闭,我上前轻扣门环,铜环相撞,发出清脆而悠长的声响,在这宁静的夜晚显得格外响亮。
“谁啊,这么晚有什么事?”一个年迈老仆一边发问,一边把门缓缓开启。
一缕柔和的灯光从门缝中溢出,与外面的月光交织在一起,为这古老的宅院增添了几分温馨与神秘。
我在老仆人的指引下,缓缓步入舒洁闺房的院内,目光不自觉地寻找着那个让我魂牵梦绕的身影。
只见她正站在院内的一株老桃树下,月光透过稀疏的枝叶,洒在她身上,为她披上了一层淡淡的银纱。
她手中仍握着那把绘有桃花的团扇,但此刻已不再轻摇,只是静静地凝视着远方。
眉宇间既有未解的忧愁,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与期待。
月光如洗,我与她的目光在不经意间交汇,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
我恍惚间穿越了时空的壁垒,回到了那个古旧而充满故事感的古玩市场。
空气中弥漫着沉香与纸墨的混合气息,周遭人声鼎沸,却都似乎被隔绝在了我们之外。
十六岁的我,一身桃色长衫,眉宇间已初显英气,正紧紧地将她护在身后,不让拥挤的人群靠近分毫。
她,十二岁的年纪,身量未足,却已亭亭玉立,额间一抹淡粉色的桃花印在月光下若隐若现,与我右手腕上那枚几乎一模一样的桃花印记遥相呼应,仿佛是命运最巧妙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