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李鸿章重重地叹了口气,头摇得像拨浪鼓一般,随后他伸出手指,轻轻划过那道触目惊心的伤疤,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这块疤值一亿两白银?也太天方夜谭了吧?想必您也早有耳闻,我在条约文本签字前的最后关头,曾对使团中的美国顾问科士达,倾诉了一番沉痛肺腑之言。因其太过杜鹃啼血,太过刻骨铭心,故而至今回想起来,记忆依旧清晰如昨。当时的原话是:‘倘若此番谈判破裂,唯有迁都陕西,与来犯之敌作战到底!日本人断无可能征服中国,他们最终将必败求和!’”
“呃……”巧舌如簧的伊藤博文听了,一时间竟欲语还休、无言以对。
李鸿章见状,遂顾左右而转圜:“我那‘李中堂’的名号,的确是‘最早获得且享誉最久’,但如今的官职也不过是个刚刚沾边的‘总理衙门上行走’,这头回再当钦差之臣吧,却又不为别的……”他又再凝视对方:“而是为拜迎大败自己的大赢家前来当真正的当国大中堂!这是何等的滑天下之大稽!?这又是何等的奇耻大辱!?”
“你——!您……”伊藤博文先伸手怒指,但旋即就改变言行。
“您别介呀,”李鸿章悻悻然地斜睥道,“我话还没说完呢。我现在就想问问您,您想好怎么当好我大清的当国首相了吗?”
伊藤博文趾高气扬地:“那当然!”
“那您愿不愿跟我作一问一答呀?”
伊藤博文更不可一世地:“那当然!”
“好!我之前曾打电报给三湘大儒王闿运,向他请益如何与您举行好本次会谈。”
伊藤博文听罢口译立道:“那王泰斗怎么说?”
“他给我出了这么个主意,他说咱俩只要围绕苏轼苏东坡的《思治赋》的名句:‘财之不丰,兵之不强,吏之不择,此三者存亡之所以从出。’①来发问作答就好。”
伊藤博文听完口译,即打起手势道:
“首先,从‘吏’上说,我一旦出任贵国首相,将会比照日本过往之成功做法,将力推日本式君主立宪制当作头等大事来抓,通过广泛引入日本的各行各业精英进入各级领导岗位当顾问或主事者,从而高屋建瓴、大刀阔斧地改革现今腐败与不灵光的官僚体制;
“其次,从‘兵’上说,沿海、沿江、沿边、沿线,皆可让日军主导和帮助把守;
“最后,从‘财’上说,我的设想是——可尽速三大方向着手:一是将官办企业快速民营化,并且多与日本已成功企业合作、合资或让其兼并;二是中国丰富的矿产与人力资源尽可能日本工业体系结合配套;三是让良币驱逐劣币,让已完成从银本位向金本位转变日元,逐步取代白银银两或白银硬币,最终只使用日币这个新的硬通货。”
李鸿章应着声:“可您想过没有,如此一来我国将不但丧失领土主权和铸币权等经济主权!更何你们日本人如今在台湾之作为能让四万万五千……”
“咳!”伊藤博文猛地干咳一声,“李钦差,我相信事在人为!在那黄海大战前,就是您这么个大伟人也断不会信我们能短时间内迅速打赢吧?”
周馥听罢抱拳道:“说到黄海大战呀,老夫不禁联想到赔款,所以请问——如若您真的当上了中国首相,那会不会要求日本减免赔款的本息呀?”
有顷,伊藤博文捋须思忖道:“当然也会有这种可能。可我一旦履新主政,却更会主张和力推——依法办事、依契约办事、依‘亲兄弟明算账’办事!刚才我有说‘四沿’可让日军把守是吧?而如若如此,那中方不也就可以省下好些军费开支吗?而更为重要的是——我刚才就‘财兵吏’三者所提的诸举措,全然都是立足长远的‘授人予渔’的大方略,而绝非是只顾只解一时之困的‘授人予鱼’小措施!”
……
在颐和园乐寿堂一个不太大的梳妆房内。
一位脸上敷有膏体面膜、身着黄色绸睡袍的妇人,正闭目静躺在雕龙刻凤的黄花梨木的太妃床上。
“嘚嘚嘚……”门口忽然传来有人疾步进入的声响。——来人是一位长着憨厚圆脸、身穿正二品官服的高个子;是年49岁的他,全名索勒豁金•世续,表字伯轩,乃满洲正黄旗人氏,其时担任清廷总管内务府大臣兼工部左侍郎。
“起开!”随着由远而近的脚步声嘎然而止,只听那妇人开口说了这么一声。紧之,只见两位宫女小心翼翼地将她脸上的面膜徐徐揭开,然后再用热毛巾小心擦拭掉那些残留的碎片和灰屑……
“有急奏章,化淡妆即可。”那妇人在宫女接续为她涂脂抹粉前又说一声。
“嗻!”——两位宫女立应声。
时隔不久,随着宫女和太监撤离,一张风韵犹存、容光焕发的老妇人脸庞便开始映入人们的眼帘。——她就是大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时年63岁的慈禧皇太后。
“启禀太后,”世续缓和地呼唤一声,随即一边打开文件夹,一边禀报道:“署理直隶总督周馥刚刚从天津发来电报说:李中堂与伊藤举行的首次晤谈业已结束。”
“怎么不到一钟头就谈完了?”
“对!准确的说十来分钟说谈完了!所以他李中堂把所谈之会议纪要,全都给一字不漏的发了过来!下面我就把其全文给您念念如何?”
“赶紧欲念就是。”
“嗻。”
……当世续念毕将文件夹给合起来,即见慈禧边睁大先前微眯的双眼冷嗤道:“哼!狐狸的尾巴总是藏不了,没想李周只是小试牛刀,便探到他老贼的司马昭之心!前些天,不是有人大噪:以如火如荼之维新诸事计,我朝务须尽快拜他伊藤老儿入朝为相吗?近日朝野对此都又有何新的反响啊?”
世续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道:“野庙间嘛,反应两极且单一。褒者以为:两任日相者今番能来不啻是传经送宝;而贬者则斥:维新派祭出此伎俩,那绝对是个‘扯虎皮拉大旗’的下下招。”
“那朝堂公庙呢?”
“朝堂公庙虽一度掀起轩然大波,但最终却都以直隶按察使袁世凯的意见为意见。”
“嘻嘻……”慈禧笑了,“他袁世凯早年在朝鲜时,就是伊藤老贼的冤家死对头,此番一定很有自个的真知灼见吧?”
“太后圣明!”世续应声道,“首先,他说:这百日,皇上近期在维新派的极力鼓动下,几乎天天发一道变法诏书或谕令,最甚者曾一天大批二十六卷奏章猛颁十五道谕旨!然而,有人找来日本类似文本一对照,几乎连下巴都要掉掉!”
“怎么回事?”
“是这么回事:他发现维新诸君所撰所拟之文案特别是法律方案——竟无一不是连篇累牍大搬大抄人家的,而且极多条文还袭得一字无差!”
“啊!?”
“其次,老袁这样点道:伊藤老贼这次突然离职,且一经受邀就急着屁巅屁巅地跑过来,说不定事先早就跟和那些个吃里扒外的奸佞暗通款曲套好招!”
“哼!”慈禧应嗤声,“我看这十有八九。”
“那是!最后,老袁很担忧:一旦这等居心叵测的豺狼真成我国首相,便可将我们的吏治、财力、兵力及舆情尽看光。如此,他们若要重演渗透、染指之能事,那岂不是‘捉蛇入裤裆——自取其祸’!?”
“啪!”慈禧拍床而起,“好一个袁世凯,总是能洞若观火!早在大前年,他就曾上过一封有储才、理财、练兵、交涉等数十条的《万言陈》,而今又在天津练兵有成。这样吧,事不宜迟,你这就拟旨下颁,从今日起拔擢他为工部位次于你的右侍郎,并须在五日内奉旨觐见。”
“嗻!”
9月18日晚上7点多钟,在日本驻华公使馆,矢野文雄将一间房门拉开,然后将一位同样半秃头的中年人引入……
“首相,”矢野文雄伸手后指那人:“这位是我们公使馆参赞林权助,他自清廷百日前决定以我国为师的展开变法的伊始,即在我的提议下,被外务部指定为日方与中方的首席联络人。”
“坐下边喝边说。”已在茶几前席地而喝的伊藤博文伸手指道。
“嗨!”——二人即刻毕恭毕敬地急应声。
紧之,只见穿着和服的女伺应提壶给三只茶盏注入热茶水……
伊藤博文和后来人一起喝下两杯后,遂捋须朝林权助问道:“我到访——尤其是在天津与李鸿章会晤之后,北京这边有何反饷吗?”
“报告首相似乎不大乐观。”林权助讪讪道。
“哦——!?”——听者俱是一怔。
“首先,据我深入打听得知,您与李鸿章会晤情况周馥只电报太后,而未向他们的皇帝报告。”
“哦……果然不出所料!”伊藤博文一边说一边看向矢野文雄:“我和你们的公使其实在那天会上就都察觉。不过这样也才正常!因为日清海战毕竟是他李鸿章的滑铁卢。好,你继续。”
“是!据和光绪皇帝接触最频繁维新要员杨锐相告;其实——这场由围绕在其皇帝周围之官吏士绅,即所谓‘帝党’所发起的‘仿效东西洋之维新运动’,早在其历时一个月前后就……就开始引起以皇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即所谓‘后党’的反感!”
伊藤博文眉头一蹙:“有反感早已不是新闻,你们馆以往不也多有报告吗?我现在只想弄清楚,这种反感已大到何等程度?”
林权助从随身包取出一叠文稿,“当一个月他们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外交照会上提示:”他指向面上的那张原件:“‘我大皇帝每遇重要之国事,必先秉太后而降谕。’我就觉得不对头。”他看向矢野文雄:“而我一向矢野公使报告,他立刻指示说:有鉴定于后党一向很防着我们和帝党,所以得极尽手段探获其内幕。可由于卑职无能,直至日前方才获一抄件而得知:早在两个月以前,好些耄耋老臣就给老太后大上密折说:”他迅即翻到另页:“以汉绅为主的维新之士,鼓动光绪帝全盘照搬我国的宪政制度和法律,无疑是想籍仿习之名而行谋位之实!并且还这般言辞凿凿地说:”随之,他定睛指念道:
一旦崇洋媚外、唯洋是从之“政经大买办”,有朝一日得以师东洋之法,主衙门、办工矿、开言路、办学堂及训兵勇,那势必会步上卖国求荣之不归路!
“嘚!”伊藤博文将手中的杯盏猛地往几上一搁,“所以,他们一见我过来,便极力封锁消息!”
“对!”林权助冲口而出道。
伊藤博文蹙眉捋须:“看来老夫之前有些太过乐观了。”
注释:
①吏:官吏及吏治;择:选择;存亡:国家存亡;所以从出:由这几方面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