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男人不管在什么地方都有如此气势,确实是人中龙凤,这张脸不管怎么看都是赏心悦目。
徐妙云心里想着,双手执扇相握,微微弯腰朝朱棣行了一礼:“草民见过王爷。”
其实一开始朱棣便留意到了楼下的动静,看着徐妙云和常茂的经过,最初只是觉得这青年好身手,但后来听到二人的对话,越发觉得这个青年很有意思,于是便生了结交之心。
“王爷,楼下这位便是江湖人称的玉公子了。”旁边的苏影在朱棣耳边低语道。
“原来是玉公子,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不知玉公子可赏脸上楼一叙?”朱棣还是一如既往地言简意赅。
“多谢王爷,那草民恭敬不如从命了。”说完,徐妙云潇洒地转身上楼了,只留下常茂等人,还跪在地上。
“郑国公,尔等行事荒唐本王早已有所耳闻,本以为传言多有危言耸听之嫌,今日一见,真是让本王大开眼界啊!”朱棣周身气势全开,楼下一些胆小的早已瘫痪在地。
“王爷饶命啊,微臣以后定当痛改前非,再也不敢了。”
“今日看在鄂国公的份上,你且去吧,记住你说的话,如果再被我发现,定不轻饶。”说完转身迎了玉公子进屋。
“多谢王爷,多谢王爷。”常茂磕完头带着他的狐朋狗友屁滚尿流地逃了。
唱曲的爷孙二人跪在大厅不停地磕头,“多谢王爷,多谢恩人。”
还是林掌柜亲自拉了起来,二人这才整理整理继续唱了起来。
酒楼又一片祥和,除了多了徐茂这个谈资,似乎什么都没发生一般。
且说徐妙云同朱棣进了包厢以后,才发现原来还有一个白衣青年在包厢之内,自己之前从未见过,想来朱棣便是和此人相约在此吧,难怪成日忙的不见人影的朱棣会出现在这酒楼之中。
“不知王爷还有客人,冒昧打扰,还望见谅。”
“玉公子哪里话,我和王爷也是在此饮酒作乐,不曾想竟遇到玉公子英雄救美,能够一睹名满京城的玉公子,可谓幸甚至哉。”这个白衣青年笑着朝徐妙云拱手行礼。
徐妙云见此人竟在朱棣开口之前接了话,想来二人关系非常,心中便慎重了几分:“区区虚名,让公子见笑了,不知公子高姓大名?”
“在下乃一江湖闲人,不足挂齿。玉公子,请。”白衣青年举起酒杯朝徐妙云敬去。
知道白衣青年并不想告诉自己名讳,徐妙云也没在问,遂端起了酒杯:“请。”
“本王早就听闻玉公子之名,今日有幸一见,玉公子见义勇为,实在让本王佩服。”燕王也适时地岔开了话题。
“王爷,小人乃一介草民,在京城做点小本生意,会点武术傍身,实在是与王爷相差甚远。王爷身手了得,战功赫赫,保家卫国,才是我辈楷模。”
一时间,三人相谈甚欢,无论是诗词歌赋、经史子集,还是经世治国之道,为人处事之方,亦或是纵情山水,逍遥江湖之事,都聊的十分欢畅,大有相见恨晚之感。酒酣饭饱之后,三人各自散去。
徐妙云一边感慨朱棣这大冰块居然也有这么能说的时候,一边飞速地朝天界寺掠去,然后赶紧换了女装赶回燕王府。
徐妙云坐在轿子里回想着今天的事情,不禁叹息,朱棣不愧是堪当一代帝王的人,武能定国,文可安邦,心性气质无一不佳。1
只是,自己本欲远离庙堂,建立自己的势力也是希望有朝一日,可以保自己一家功成身退,可如今,陷入这两难之地,到底该进还是该退?
现如今,朱棣似乎并未有争权夺利之心,可以后呢,这历史改的了吗?自己又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呢?
朱棣回府后便直接去了书房,苏影在外面候着。
“暗风,你去查一下玉公子。”朱棣左手敲着桌面吩咐道。
“是。”暗风领命离去,书房中似乎从没出来过人一般。
朱棣手下的人分为侍卫和暗卫两种,侍卫便如苏影等人,常跟着朱棣行走于人前,虽说是侍卫,各个都身怀绝技,武艺高强,同朱棣上战场杀敌,在战斗中随着朱棣在前线厮杀,尤其数次以少胜多的战争都是朱棣带着他们以及军中前锋精锐所得,因此他们也以骁勇善战闻名,被称为“燕京十六骑”。
另外,便是暗风等人,他们是朱棣的暗卫,是从侍卫中挑出来的精锐,常年生活在暗处,比起燕京十六骑的风光,无人知晓他们的存在,但是他们身手更是敏捷,武艺更是高超,常常被朱棣分配一些重要的或者私密的事情,暗风便是暗卫首领。
且说暗风领命前去调查玉公子的事情,朱棣便将这件事放下,研究起了地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