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搜
纵横小说
首页 现代言情 总裁豪门 有缘半生
第七章 中学生活
作者:冕玺叶本章字数:1546更新时间:2019-06-07 09:29:16

高波步入宝兴中学后,每一位老师都给高波留下很深的印象。

语文何老师,年纪五十开外。他即是一位写作高手,也是一位业余书法家。他非常善于掌握学生的心里,他讲课都把学和用紧密地结合起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讲完鲁迅先生的《故乡》,何老师就出了一道作文题〈我的家乡〉。正是这篇作文,让默默无闻的高波,在全班、在全年级小有名气。

远离家乡,思念亲人,思念乡音,思念儿时的伙伴……高波把一颗真诚的心,全都放在了纸上。家乡的风土人情,人文地理,区域文化,他都描写的出神入化入木三分。高波不假思索,一挥而就,第一个交了作文作业。

何老师把他的作文当成了范文。在班上讲评,在年级中讲评。还推荐给高中毕业班学习参考。何老师说得非常简介:作者要有情、要有感、没有思想情感,写不出好文章。

听了高波的作文〈我的家乡〉,全每个同学都感觉到,高波的家乡是那样的美,真想跑过去看上一看。他们周周回家,和家人团聚,却看不到自己的家乡美在何处。高波也有同感:正是因为远离了家乡,他才感到家乡是那么美。

何老师的鼓励,让高波更加喜欢作文。他在每一篇作文上都用了心,都放开了思想,充实了情感,当然也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何老师几乎把他的篇篇作文都当成了范文。因为在作文上的突破,高波在思想上也上了一个台阶。

鼓励产生动力,动力产生效果,形成良性循环。何老师更加喜欢这个来自远方的小男生。

化学刘老师是个大胡子。每天,他都把胡子刮得干干净净。单看那发青的胡茬子,就让人想到马克思、恩格斯,想到世界上那些有名的专家、学者、名人,一脸的大络腮胡子。如果刘老师也留起大胡子,绝对可以与这些世界名人、历史名人媲美。

刘老师的化学课讲的非常生动。他把课本上的化学知识,和身边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他的讲课常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刘老师讲酸、碱的中和反应。他先从分子结构角度讲,然后就举了个生活中蒸馒头的例子。他先在黑板上画一个小圆圈,代表发酵的小面团。由于蒸汽加热,面团发生酸碱中和反应,面团中出现许多小气泡……刘老师口中讲着化学反应,手中把刚才那个代表面团的小圆圈画成大圆圈,“小面团变成了一个大馒头……”

他讲的一本正经,话音还没落地,同学们都开心地笑了。他也笑了。许多同学不由地舔舔嘴。因为当时生活比较困难,虽然以粗粮为主,但也不可以敞开肚皮吃。说到馒头,大家不是画饼充饥,而是画馒头解馋。

刘老师一看手表,大概还有三、五分钟就要下课。他突然笑着向高波提出了问题。

“高波同学,我刚才讲蒸馒头时,你为什么要发笑?”

“老师,我可以随便说吗?”高波随口反问。

刘老师笑着说:“当然,当然,你就当我们现在开娱乐晚会,有话随便谈。”

“好,老师刚才讲的蒸馒头,让我想起老家邻居小姐俩蒸馒头。这小姐俩命很苦,早早就失去父母。在生活上,我的母亲常跑过去帮忙指导。

有一天过节,快做中午饭时,我母亲突然放下手中的活,急忙往小姐俩家里跑。姑娘,蒸馒头放碱了没有?”

小姐姐一愣说:“忘了”。

这时馒头没有五成熟,最少也有三成熟。我母亲摇摇头说,这馒头可是酸了……

这小姐姐自己想了一个办法。她弄了一碗碱水,然后给每个馒头上浇了一小勺。

馒头蒸好了,打开锅一看,每个馒头都是披着一层黄金甲,馒头皮苦得不能吃,里面还是酸的。

高波讲得这个小故事,让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刘老师也笑着说到:“高波同学非常善于联想,这就是学好知识的重要前提。我想,高波同学这一讲,大家会对酸碱中和反应,有了更深地理解。在实验室里,中和反应进行到底,溶液呈现中性,否则,不是碱性就是酸性。生活中我们蒸馒头,口感不好,不是发酸就是发苦,都是酸碱反应没有进行到底,没有完全中和的缘故。”

就在这时,下课铃声响了。刘老师笑着说:“下课。”

并向高波伸了一下大拇指。

后来听说,刘老师再给别的班讲酸碱中和反应时,还引用了高波所讲的这个例子。

捧场
举报

扫一扫· 手机接着看

公交地铁随意阅读,新用户享超额福利

扫一扫,手机接着读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章节评论段评
0/300
发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