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搜
纵横小说
首页 仙侠 奇幻修真 秦汉星空
第三章 周天
作者:明月前身本章字数:4523更新时间:2019-03-22 12:09:30

“师父还是没有说清楚,到底看上我哪一点?”终究少年心性,而且这一切来得太过于突然,宋子渊忍不住又问。

“清凉山雪峰道长仙逝后五日,你去山上送鱼,遇到一位骑青牛下山的小道童是不是?”

宋子渊想了想,点点头。

那童子约莫五六岁年龄,生得玲珑剔透,俊美异常,拦住他,一句话也没说,送他一块白玉佩,宋子渊至今贴身佩于胸前。

陈源伸手,“取出来我看。”宋子渊摘下玉佩,小心翼翼放在陈源手中,玉质温雅莹润,洁白凝腻,一面以小篆刻“守中”二字。陈源端详半天,长叹一口气,说道,“你遇见的那位小道童,便是师兄的元婴,寻常人是看不到的。这块玉牌乃终南山薪火相传的信物,雪峰师兄一直随身佩戴,师兄肉身羽化时,安放于胸前,师兄亲手将玉佩交付与你,便是选定你为承道之人,师兄在世时,你尚年幼,先天诸窍尚未完满,气府尚未成型,不便传你道法,便飞剑传书把我搬去清凉山半载,传你入门筑基功夫。”

听完此话,宋子渊大为震撼,想着那位慈祥的老道,悲从中来,低下头,心中默默祝祷。

修行一事,讲究薪火相传,大都是师父弟子当面传承,也有些特殊情况,譬如道祖传承黄帝衣钵,仅凭一个“道”字,便续了道门千秋万代的香火,也有的凭一本书,一种心法,便承了衣钵,所以香火承运之事,玄之又玄,难以揣度。

宋子渊眼中的世界,比别人多了一些难以言表的消息。每次随父亲去打渔,父亲总是问他在哪儿下网,因为他能“看”到隐匿在水下的鱼群,百发百中;七岁那年重阳节,父母要去登山,宋子渊死活不让他们去,拼命大哭大闹,父母终于没有去成,中午,晴得好好的天突然下了场大雨,山体塌方,结果那年重阳节登山的人好多都没下来;夏天的时候,他对母亲说,你侍弄的那株腊梅老桩,今年冬天会开出七十二朵花,花开时,母亲数了数,不多不少,七十二朵;最后一次去清凉山送鱼,见了雪峰道长,他便看出了端倪,心中满是不舍……

八岁之前,他能感觉到自己心中住着一个异常俊美的小人,经常与自己说话,陪自己玩儿,逗自己开心,告诉自己一些非常稀奇古怪的事情。但是八岁之后,小人就消失不见了。

这次登上小岛,他就预感到自己与小岛的牵连,所以再次见到陈源,他并不是太吃惊。他对自己的这种奇异之处也说不明来由,每次都像心血来潮,只是从没想过这与修行有什么关系。

陈源削了把木剑,交与宋子渊。

“木剑先佩着,三个月后,如能过了第一关,再与你换把真剑。”陈源缓缓说道,“剑乃百兵之君,《易》曰,‘君子敬以直内 义以方外,’故士大夫佩剑,取其直内方外,儒家制六艺,君子佩剑于左,象青龙。六国以来,剑,早已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故诸子百家皆佩之。”

“剑道第一阶段只是“化形”,吃饭、走路、烤鱼、劈柴、练功,都佩着,什么时候能够心意与剑意想通,就算过了第一关。”陈源开始正式教宋子渊。

丹道周天,依然是从最基础开始,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作为奇经八脉的任督二脉,宋子渊熟的不能再熟了,但是任督二脉作为总领五脏六腑气血循行和周身六阴六阳十二正经的功用,宋子渊尚一无所知。

十二正经分别是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奇经八脉分别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在打通任督二脉之后,即可进入丹道周天修行阶段。丹道周天,也称大周天,乃道家不外传秘法,即使在道家名门大派之内,也并非人人都有机会得以修行,一般选择天赋、人品俱佳的弟子传授,因为进入丹道周天阶段,才算是入了修行之门,道家弟子仙凡之别亦于此分野,今后无论在大道上走多远,这丹道周天,仍是一切法门的根基。

人体三百六十五处周天穴窍,自合周天三百六十五日,所谓天人合一,此乃一合。天道周行而不殆,万物生,丹道循环而往复,金丹孕,突破丹道周天之后的境界,才当得起风光无限。

修行亦是有不同境界,道家小周天阶为初境,又称筑基,分为三境,分别是守一,炼气,铸鼎;丹道周天阶分三境,分别为赤金丹,紫金丹,九转还丹;往上为元婴阶,又称天外天,亦分三境,分别为坐照,远游,神御;再往上为仙人阶,亦分三境,分别为洞府、混元、太清。此乃修行十二境,又称十二重楼,据说十二楼之上还有境界,应属天仙阶,只是时至今日连境界名字也失传已久,连究竟高妙到何种程度更不得而知了。

这其中关节,如非陈源一一言明,宋子渊哪里去晓得?

陈源取出两张经络穴位挂图,从手少阳三焦经开始一一说与宋子渊,各关键要冲藏聚内府,剖析得一清二楚。

因为知道眼下之事涉及到自己的修行根本,宋子渊的注意力便高度集中,除了经络穴位,再无半点杂念,不知不觉牵动了体内气机,真元沿着陈源一一解说的穴道徐徐而行,就如三月的春水,沿野花盛开的河道缓缓流淌,而阳光明媚,春风和煦。陈源不易察觉地会心一笑,有意识地和了宋子渊的节奏剖析经络。此阶段的修行,本就是以念力带气机循行周天经络,只不过初行丹道周天时,许多修行者因本身真气不足,发狠鼓努意念强行冲关,但真气不足非但起不到蕴养周天经络的效用,反倒易于气结,伤了根本。无论普通人还是修行者,周天经络本身就是存在的,也是通畅的,它本就是人身气血的通道,周天不通气血便不畅,人哪里还有生机?以先天真气通行周天经络,不在于通而在于养,经络如同河道,未曾修行之人即便细如涓涓溪流,也杂花生树蜂蝶自舞,只是修行之人,那涓涓溪流经先天真气的蕴养,日渐开阔,渐成了大江大河,风云气象自然壮阔,高出溪流不知几个境界。倘若本身凝聚的真气不足,强要运行周天,开阔河道,非但不能滋养河床,反倒给河床渗漏没了。宋子渊九年筑基,体内真气已然十分浑厚且被炼化的精纯无比,此时随着宋子渊的意念沿三焦经一个穴道一个穴道走下来,竟似顺水行舟般自然,毫无迟滞之处,待陈源讲完三焦经,他体内真气也沿三焦经循行一周,重归气海。

陈源想想自己当年初行丹道周天时那艰苦卓绝的险恶境况,没来由轻轻一声喟叹,屈指在宋子渊头上敲了一下。照这样下去,宋子渊半日便可通了丹道周天,这的的确确有点匪夷所思啊,当年自己十五日贯通丹道周天已被师门许以不世出,之前传说那位泰山掌门华元老道初通大周天时用了七日,被人冠以天纵奇才,那宋子渊这算什么?果然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死啊。

陈源便正式传了宋子渊以意领气的法门,并详细讲解了丹道周天的行气顺序及要领,便让宋子渊自行看着经络挂图运行真气。起初宋子渊还有点小心翼翼,但是不一会儿便觉察到只要自己目光所及,那股暖流便也到了,因此约半个时辰功夫,宋子渊已将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一一看完,第一次循行丹道周天,就这样混混沌沌波澜不惊地圆满完成。

别人初行大周天,何其谨慎小心,必须经过很长时间的准备不说,宗门往往提供出珍藏的名贵丹药帮助增益气机稳固穴窍,还需至少两位经验丰富的长辈护法,以便随时出手救护,而宋子渊……竟然这样毫无道理的就通了。师父告诉他,路要这样走,他便这样走了过去,比起他织网打渔还要简单,就像……喝了碗稀饭。

世上怎么可以有这样的事情,难道真的有所谓的天赐福缘?陈源心中暗暗感激清凉山雪峰师兄,默默告诉自己,师兄留下的清凉山月白、风清两位弟子,今后一定要悉心教导,莫让师兄走的放心不下。于是飞剑传讯至终南山,告诉掌门玄念师兄这边一切顺利,并呈请师兄将月白、风清特例拔入三清殿内门,由师兄亲自教导。

其实陈源心中清楚,少年的突破固有天赋的原因,但最根本还是九年坚持不懈地筑基。在此之前的三千多个别人都在熟睡的凌晨和夜晚,少年都在坚持,甚至不知这样坚持最终的结果会是什么,每日只管抱元守一,引来一缕晨曦,一抹星光,一脉天地间的浩然气,再用无数个日夜,炼化为周行于自己任督二脉的一丁点儿真元,小心翼翼地贮存于丹田,从八岁到十七,谁又知道少年付出了什么失去了什么,任何人的成功,都不会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难能可贵的是,少年懂得惜福,双手捧住一个素昧平生的人给予的善意,紧紧抱住,九年如初,默默坚持,才结出这么鲜美的一颗果子。倘若中途,他因看不到这样做的好处,或者质疑这样做的意义,甚至就因为要睡懒觉而放弃了,陈源也不会怪他什么,毕竟,这是人之常情,但是,绝不会有这次的重遇,天赋再好也不成。

从当初少年往道观送鱼开始,一饮一啄,皆有因果。

生于乡野僻处的孩子,往往有更宝贵的品质,不是因为他们接受的教育更多,而是他们把每一个正确的道理,都做的很认真。好的道理,何须太多?譬如称呼尊长,不能直呼其名,这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道理,其实是教人常怀一颗恭敬心。

九年点点滴滴的积累,先天真气已在他气海汇聚为一座美丽的大湖,即使没有这次际遇,这座大湖也会杨柳依依,春风习习自成一番小气候,强健他的体魄蕴养他的性命,君子以自强不息,天道,从来不会亏负了谁。

体内真气充盈,那片美丽的湖水早就生机勃勃跃跃欲试,一旦被引流,便一往无前,在别人是关卡障碍的气府要冲,对他而言,不存在。

宋子渊就这样由筑基境轻轻松松进入丹道周天境。

进入丹道周天境界,便进入一个更为复杂的修炼阶段。

吸纳与炼化先天灵气的穴窍骤然增至三十六个,一步跨入更高一层境界,每次周天循行吸纳的灵气自然比筑基阶段多了几个数量级,这也是修行者视丹道周天为一道大关的原因,破开此关,金丹可期。同时,丹道周天贯通之后,真气沿全身经络畅通无阻,举手投足均牵动气机,练习拳脚与剑术便不再是纯外家功夫。

安鼎置炉凝神结丹不是朝夕之事,即便有那大机缘炼化了天珍地宝,也变不成自己的金丹,只不过使结丹速度加快罢了。所谓金丹,则是先天真气凝聚成的高密度能量球,平时贮存于丹田,待施展拳脚、剑术或符箓时提供绵绵不绝的能量,否则,仅凭气海与穴窍贮存的那些无形质的真元,三拳两剑即便消耗殆尽,如何进行战斗?更不消说画写符箓这大量耗费真元的事情了。丹道三境,赤金丹、紫金丹、九转还丹,每升高一境,金丹所蕴涵的能量便大了一个量级,高境界对低境界是直接碾轧的效果。

金丹结成之后拳脚与剑术仍要习练不辍,主要是磨炼意念与真元的契合程度,直至精熟。以意领气,意在拳剑之前,即所谓拳意与剑意,习练至精熟,便返归自然而然,无需刻意,譬如走路,左脚落地,右脚自然跟进,难道还需动意?这样的道理,看似简单,却是修行路上千锤百炼得来的真言。

师父说,这几日有四个孩子连续三天登岛来寻找他,但是没能穿过水杉林,让他先不要与对方见面,等三个月离岛后再解释。宋子渊虽然有些不情愿,但师父都已经这样处置了,也就没再说什么。

他知道,那四人是门墩儿、范同辉、陈平、刘真。

陈源为宋子渊精选了一套书,除了道家、儒家经典之外,法家的、兵家的、墨家的均选出一些,连同这几年自己搜集到的几套拳谱剑谱一并交予宋子渊,说咱们虽然道家根基,多涉猎诸子百家之长,总是有教益的。

宋子渊内心十分感激,祖上几辈子积的阴德,是不是都换了自己这辈子的福报?

三个月,想到这点,宋子渊有些惴惴不安,他不知自己三个月的时间究竟能够达到什么程度。平日少年的话也少了,除了做饭睡觉,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看书、炼气、站桩、打拳、佩剑,一刻也不想停下来。

一下子给得太多,又想都抓住,所以不免失了头绪,胡子眉毛一把抓,结果是什么也抓不住,而且越在意心境越不稳,宋子渊已经乱了。

陈源心里明镜儿似的,却不说破,只要鱼烤的香饭做得好,管他呢。毕竟,破开心障,理清轻重缓急,总归要自己亲力亲为的,芝麻绿豆大的事儿都要别人教,自己还怎么走路?

捧场
举报

扫一扫· 手机接着看

公交地铁随意阅读,新用户享超额福利

扫一扫,手机接着读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章节评论段评
0/300
发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