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也就是我国的晚清时期,有三位专门给儿童故事创作插图的画家,凯迪克、格林纳威和克兰,他们创作出很多优秀的作品。绘本届最著名的奖项之一凯迪克奖就是美国人为了纪念鲁道夫·凯迪克而命名的,英国人也设立了格林纳威奖,但影响力不如凯迪克奖。凯迪克的作品深受一位小姑娘的喜爱,小姑娘叫比阿特丽克丝·波特,波特小姐长大之后,创作了一部作品《比得兔的故事》,这本书出版于1902年,被很多研究者认为是现代意义上绘本的开端。”
“有的研究者认为,凯迪克的一些作品,比如《约翰·吉平的旅程》,完全符合后来绘本的特征,凯迪克奖的徽标画也选用了其中的元素,而这本书的出版时间比《比得兔的故事》早很多。还有人认为,1658年捷克出版的一本《世界图绘》堪称绘本的雏形。其实如果不是专门进行儿童阅读的研究,甚至不做绘本历史研究的话,探究这些都没有什么意义。我们知道,明代张居正为了教育10岁的万历小皇帝,亲自编撰了图文本《帝鉴图说》,里面有大量木刻板插图,总不能说那个年代更早,是世界上最早的绘本吧?”
“之所以有争议,是因为绘本这个词到底怎么定义,100多年来始终没有公认的答案。绘本两个字来源于日语,我们接触这个词最早还是几米出版的图画故事集,最近十几年来含义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国内也有人把它叫做图画书,或者图话书,第二个的话是说话的话。有一位在日本和国内影响力都很大的儿童教育家、绘本研究专家叫松居直,他不但推动了日本的绘本发展,对我国的绘本和儿童文学发展事业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曾经说过,文字+图画=有插画的书,文字×图画=绘本。如果您读过一些绘本,会发现他的定义很微妙,从意蕴上完全符合,但这种定义没有办法展示给从没接触过绘本的人。”
“绘本进入国内不算很晚,中国海洋大学的朱自强教授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去日本学习的时候就接触到了绘本,回国后开始进行宣传推广,不过没有受到业界重视。整个儿童阅读行业从理论的高度接受并向家长们推广,也不过十几年的时间,这离不开各个出版机构、儿童教育专家和阅读推广人的努力。”
“比如现在著名的出版机构蒲蒲兰,要到2004年才建立,已经很晚了,魔法象,乐乐趣,浪花朵朵,读小库这些品牌要更晚一些。好在靠着梅子涵、彭懿、阿甲、花婆婆、三川玲等儿童文学作家和阅读推广人的努力,父母们很快接受了这种教育方式。这个时期国内的出版业不太景气,绘本的定价高销量大,利润可观,对他们很有诱惑力,所以很快把国际上著名的绘本都陆续引进过来,还大力发展原创绘本。所以我们的孩子现在很幸运,他们有着充足的选择。”
“对于我们普通用户来说,我们只是一些想带给孩子更好的阅读体验、提高他们各方面能力的家长,简单了解一下就可以了,就好像是我们买汽车,了解品牌、性能、售后和价格就够了,没必要学习一遍汽车工业发展史。如果谁对绘本的来龙去脉感兴趣,阅读推广人阿甲老师出版了一本《图画书小史》,可以拿去翻看一下。”
“不管历史如何,绘本发展了100多年,在欧洲、美国、日本都有大量优秀作品积累下来,很多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已经成为儿童阅读的经典。这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是一件好事。比如说《比得兔的故事》有很多版本,你们可以任意选择。”
“1928年,美国出版了《100万只猫》,1930年代有《玛德琳》,1940年代有《小房子》、《精灵鼠小弟》,1950年代有《灰姑娘》,1963年有《野兽国》……百年来积淀下的经典,绝大多数都已经在国内出版,这就降低了我们从浩瀚书海当中遴选的成本。很多家长喜欢问,孩子该看什么样的书。我个人的意见,有三个原则。”
陈弘毅滔滔不绝地讲着,这些话他研究了很久,也讲了很多遍,早就成竹在胸了。他伸出三个手指,看着大家,先蜷起一根手指。
“第一个原则,你孩子喜欢的书,是首选。不要管他为什么选中了一本书,是因为封面漂亮,是书名好听,还是纸张舒服,他喜欢,说明他主动做出了选择,这是儿童阅读当中很重要的象征,一定要尊重他的选择。哪怕他选了之后回家又不喜欢了,也不要因此责怪嘲笑他,下次还要让他选。”
陈弘毅蜷起第二根手指。
“第二个原则,选择经典图书。一本书经受了时间的考验,经受了市场的考验,销售了几百万册,得到了孩子、家长和研究者的一致好评,这样的书一定有可取之处。你不要管自己是不是喜欢,我们成年人看书,和孩子看到的是不一样的,要相信经典的力量。”
“第三个原则,选择最热门的图书。这个热门,不是指的营销宣传,在抖音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很多人种草,这种热门对家长有意义,对孩子没有价值。当你孩子的同学都在看某一本书,或者都在看某个动画片、电视剧,就给他选择相关的图书。比如孩子喜欢恐龙,买了很多恐龙玩偶积木,你就顺手给他拿几本恐龙的图书。这样做,一则孩子容易接受,容易激发他的阅读兴趣,二则他上学的时候可以和同学聊天炫耀,满足他的社交需求。”
“上面说的,是大的原则。如果不关心这些原则或者不知道怎么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我们也有不同年龄的分级推荐书目,大家按照孩子的年龄去选就可以了,如果您的孩子特别喜欢看书,能够在一年之内看完书目上所有的书,可以来找我,我会推荐新的晋级类精读图书给你。”
一个家长举手示意,陈弘毅停了一下,等他发言。
“陈老师,我也看过一些关于分级阅读的文章,选书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我看到那些专家说,不但要抽出专门的时间陪孩子看书,还要给孩子做个书房,最起码也是个专门的读书角。那些专家还说,要终身阅读终身成长什么的。我想知道,到底怎么让孩子阅读啊?我们小时候,看课外书是要挨打的,哪有这个经验?谁知道现在看课外书又成了作业了。”
这位家长的语气中饱含着怨念,看样子小时候因为看课外书,没有少挨骂挨打。其他家长也纷纷附和,看来这是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
“细节的问题,我们最后再聊,一定能让你们抓住重点的,放心吧。我先来讲一下亲子阅读当中不要做的事情,同样是三件事。”
陈弘毅再次伸出三根手指,先蜷起一根。
“第一件事情,不要把阅读当成孩子的任务,不要当成作业甚至考试。不要用阅读来攀比,尤其不要做什么读书打卡、拉读书清单这样的事情。别的孩子一天读三本书,你的孩子只能读一本。别的孩子读了书还能讲故事,你的孩子读三遍还没有读明白,这些都没有关系。”
“第二件事情,不要试图让孩子从书中找到什么生活意义、人生价值,恨不得每看一本书都能得到肉眼可见的成长,这是不可能的。我见过一个妈妈,要求孩子每读完一本书都要写一篇读后感,觉得这样孩子的语文成绩能迅速提高。我希望你们放弃这样的想法,阅读要是能够完成这样的重任,还要学校做什么?”
陈弘毅蜷起最后一根手指:“如果你的孩子希望阅读时你在身边,你就最好在他的身边;如果你的孩子不想和你在一起看书,你就躲到一旁。这是最后一个要求:只要他在阅读,就不要打搅他。或许你突然发现他没有洗脸刷牙,没有整理书包,没有喝牛奶,等等等等。这些事情,都等他阅读完毕或者规定的阅读时间到了再说。希望你认为阅读重要是真的重要,至少要比整理书包或者洗脸刷牙重要。”
“虽然我开了这家绘本馆,很乐意引用现有的理论,最大限度提高大家对于孩子阅读的重视,最好每天都来借书,每个活动都带着孩子参加,但理智会告诉我、告诉大家,这样不行。孩子们的童年时光非常宝贵,童年只有一次,要做的事情非常多,阅读很重要,但没有那么重要。对于你们来说,陪伴孩子,或者说和孩子在一起是最好的家庭教育,不管是做游戏、玩玩具、听音乐、逛公园都可以,当然,陪着孩子读书也是不错的选择。”
陈弘毅第一阶段的话讲完了,他停下来喝了点水,请家长们休息片刻,也对刚刚的发言征求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以便调整后面的进程。
有的家长立刻掏出手机回微信、看朋友圈、打电话,大部分人还是围过来,七嘴八舌地询问,汇总一下,还是那三个问题:看啥书,怎么看,有啥用。
这是以儿童阅读为切入点进行家庭教育的工作当中,最无奈的一点。陈弘毅想着让家长重视亲子关系、重视孩子阅读,从阅读中提升整体素养。但家长们永远关注的是:怎么让孩子提升分数?
阅读对提升分数有用吗?长期来看,肯定有,这也是陈弘毅提出“阅读是食补”的理论依据。反过来说,既然是食补,一口吃不成胖子,见效就没那么快。
很多家长恨不得拔苗助长,让孩子像火箭一样一飞冲天,今天看本书,明天就能写满分作文,后天就能变成大文豪。你给他说十年、二十年后能见到效果……那不就是骗子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