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搜
纵横小说
首页 都市 现实题材 楼间风雨
第109章 楼间的故事
作者:少年听雨阁楼上本章字数:4242更新时间:2023-09-09 11:01:22

镜头前,林志彬一袭古朴礼服,正在化妆师帮助下整理着衣角。

即便是在很多重大场合,往日他的神情也很少有这样严肃庄重过,大概是因为在摄像机面前有些紧张放不开,也有可能是因为接下来的仪式本就该庄严肃穆。

新修起来的林氏祖祠并没有很多人想象中那样恢宏大气,但要说它的规模和来头,可谓是闻者无不称赞。因为这所宗祠里供奉的不止有他们振福楼的林家,还有甚至一直向上溯源十多代的整个本地林姓家族,所以这其实算是某种当地姓氏代表性的大宗祠。

今日要举行的祭祖仪式也是提前准备了足足数个月之久,但凡志彬能叫来到场的家族子弟都已入场,以志彬的影响力,即便是那些工作繁忙的族人也都请假过来,而不会选择在这种时候缺席。据说这次典礼的规模已经达到本地家祭前无古人的程度,而宗祠里供奉的名卷灵位也多达上千,光是各族的先辈家谱都有厚厚一大摞,更不用提这些后来子孙们。

至于这些记者们,则是在之前妈祖祭时注意到林家这些事迹,才决定跟拍到底。而这次主要参与摄制的其实也并非本地电视台,而是一些独立纪录片导演,大家正是发觉林家几十年风雨故事很有代表性,而像志彬他们这样的家族也现存较少,于是打算仔细了解一下。

随着开典时间临近,嘉宾席也坐得满满当当,其中不少都是本地颇有威望的人物,就像汪华、周波这些官员暂且不论,连张云升这次也从北京远道而来,确实算是给足了面子。

足足两个多小时,典礼过程由于完全是效仿古仪仗,确实显得有些枯燥乏味,但其中透露出的文化厚重感也随之上升到另一个档次,直到整套流程走完,志彬也开始两腿发酸。正当他准备下去会客时,那些早已等候多时的记者便扛着长枪短炮涌上来。

“林先生,请问比起之前的妈祖祭,这次由您组织这样规模宏大的祭典有什么感想?作为祭祀活动,二者有什么共同点?您又是为什么要花费重金来举办这样一场盛会?”

“首先我觉得这完全是两码事,如果你们去深入了解一下妈祖文化和客家宗祠文化的区别,很容易就发现二者并没有相互重叠的部分,所以这两场祭典其实完全是从两个角度出发的,毕竟宗祠并不承载一个广泛区域内的共同信仰,它仅仅属于单一家族…”

“那您的意思是不是,这样的家祭其实完全没有区域泛性,它只是代表了某一个姓氏宗族渊源,能从中共情的也就只有本家人,所以这种公祭也只有名门望族才能拥有?”

“之前我提到过,家族的源远流长其实本身就在于随时需要凝聚向心力,它不像某一个信俗文化那样拥有永恒性,更不必说即便再大的家族也会有其衰微的年月。”

“照这样说,是否只有在巩固好家族内部关系后,才能真正说明某一家人能够继续把这些东西继承下去,就像您居住的振福楼,此前听您提起过很多次,当年楼内那些族人们如今也都各自拥有一片不错的发展前景,而如今重聚是否预示林家今后打算再创辉煌…”

面对记者的不休追问,志彬这时候已经有点疲于应对,他本来就不擅长打发这些采访,而且忙了一早上之后,他这会儿只想找个地方喝口茶,陪嘉宾和客人们聊聊天。好在一旁的志文看出了堂弟早不耐烦,这时候也立刻站出来挡在记者面前,总算是替他解了围。

“这个就由我来说说吧,其实关于家族,还有关于振福楼,你们这段时间拍摄到的内容也仅仅只能算得上冰山一角,很多东西还是需要深入到生活中去才能寻到某些踪迹…”

此时记者们的注意力也立刻被这番话吸引到,采访对象悄然间发生变化。

“哦,如果没认错,这位想必就是大名鼎鼎的林志文先生吧?听说之前土楼申遗也是由您亲手设计的图纸,看来林家果真是人才辈出!”记者赞叹着,又问及刚刚的话题:“您说家族的故事需要从细致处了解,意思是我们是否需要深入的楼间生活中去才能一窥全貌?”

“过誉了,这当然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这方面你们可以去采访那边的张教授,他也算是我们今天的特邀嘉宾。”志文说着,继续解释起刚才的那番话:“咱们言归正传,之所以我说这些东西不能仅仅记录一些仪式,还是从你们这样并非从土楼长大的孩子角度上来说,越是流于表面的东西往往越不具有代表性。你们是做纪录片的,这方面肯定比我要懂更多。”

比起志彬,志文以前毕竟有过多次面对镜头的经历,所以他应对起来更加得心应手,面对记者提问也捻熟许多。很显然,志文的这个回答深得摄制组的青睐,于是大家也决定继续把采访面延伸到振福楼,以及林家现在风头正旺的几位大人物身上。

跟随着镜头,摄制组的下一个目标很快锁定到了楼内现居的几位老人,对于像林家这样几十年前便享有盛誉的大族来说,从老人身上选取话题自然是不错的选择。但导演并没有像之前那样继续组织访问,而是打算先架好机器,就这样默默地取材一些生活场景,即便只是老人之间最寻常的聊谈,也不失为一种展示最真实内容的好素材。

老人往往喜欢讲故事,无论他们是否善于言辞,只要肯耐心倾听,他们总能说出一大堆让人啼笑皆非或者伤心落泪的往事来。毕竟经历过一生的沉淀,无论怎样的变化已然在他们心中波澜不惊,而那些往事则像是在心里酿成了美酒,早就等待别人去揭晓品尝。

临走前,记者采访的对象选择了苏榕,她也是迄今在振福楼生活的最长寿老人。尽管她自己并非来自林家,但这一辈子都和林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母亲来自林家一支远方旁系,她的丈夫是林家收养的孩子,他的女儿曾和志浩有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他的孙女如今也嫁给林洋…即便老人以后仙逝,估计前来送行的也会是林家人最多。

面对镜头,苏榕那种从容与和蔼是与生俱来的,语气之和缓几乎很难从中听出任何情绪浮动,这也应征了她曾经也是一个大家闺秀的事实。

“苏太太,这么多年来,振福楼里最让您记忆深刻的事是什么?”记者想了想,又具体问道:“其实龙岩这边像您家这样的情况不少,很多老人都是一辈子居住在土楼,那么对您来说,这栋楼还有和您一起住在这里的这些人,都是组成您生活的全部,能这样理解吗?”

“哈哈…我是从小在这里长大,在这里结婚生子,然后慢慢变老,看着自己的儿女们结婚生子,见过、听过、经历过的事都太多了。”苏榕几乎不加思索,微笑着答道:“人越老记忆力就越差,关于那些时间、关于谁发生的什么事,可能都已经说不清了。不过我却记得一些很琐屑的事,几乎小到不起眼,而那些细节居然又能追溯到好几十年前…”

之后老人便开始讲了一大堆从前那些让她很难忘怀的记忆,虽然其中一部分以及很难辨别究竟是否真的发生过,甚至有的事也是从别人口中听来,但这些细节却又显得格外真实。总之只要是苏榕口中的故事,即便只是来自曾经的梦境,由她讲出来也会格外使人信服。

除了苏榕之外,林哲贵也是他们采访的重点对象之一,毕竟他如今算是林家最年长,且德高望重的长辈,想必非常清楚自家儿孙们的发家史,也不吝给大家分享这些经历。之前在对本地非遗美食探访时,其实记者们已经见过林哲贵一次,但当时的目的是为了以非遗手艺人的身份去采访,现在则是把他带入到林家长辈这个位置上,视角肯定是有所不同的。

比起苏榕那种娓娓道来的方式,林哲贵看上去显得张扬许多,精气神也旺盛不少,而且话题往往都是在儿女晚辈们的婚姻爱情方面,以及各家子女的家庭生活上,似乎他平时也就只对这些事情感兴趣,而且每次讲起自己给晚辈做媒的情况都会滔滔不绝起来。

“这么说起来,迄今为止有很多林家小辈们都是由您老牵的红线?那您是单纯为了兴趣去做这件事,还是因为带着想要林家繁荣的想法去给后辈们挑选配偶?”

“哈哈,那是自然,我觉得无论是作为大家族还是小家庭,最终的目标还是要后继有人嘛,这算是话糙理不糙,我虽然不怎么会和年轻人沟通,但这方面看人的眼光绝对错不了…”

老人说着,又像是在开始自言自语:“只有子嗣多起来,人丁兴旺了,”

结束了对老人的访问,接下来则是年轻一代们,虽然他们从小就很少有在楼里生活的经历,不过后来随着志彬的号召,也有很多人渐渐接受了这种传统大家族的生活方式。而且也正是由于这种反差,其变化带来的心理感受也值得去好好做研究。

林家的年轻人不仅人才济济,还广布四海,记者们只能找留在本地的,还有代表性的几人,其中各方面做得最出色的自然非林洋莫属。其实林洋如今也是快三十岁的人,不过这一代里也就属他年纪最小。很显然年轻人的生活节奏要比老人快得多,记者们约了很久才得空让这对夫妇腾出时间,似乎他们接受完采访之后还有忙着去看一部重要的动画电影首映。

由于和记者属于同龄人,这场交流迅速且颇有收获,一番闲聊之后,他们提出了几个最让人关心的问题,因为他们也才知道林洋这样的富二代,却也有着不为人知的创业历程。

“其实让我们觉得有些困惑的是,你的父亲既然已经有了这么庞大的产业,为什么当初你还会选择自己重新创业,这算是在为你们的家族企业开辟新赛道吗?”

“这倒也不算吧,当时我是完全出于兴趣,而且我父亲比较开明,事情稀里糊涂就开始做了,而且我算是比较幸运,事业方面也慢慢开始做得像模像样,现在算是达成了我年轻求学时候的梦想了吧,说起来你可能不信,几年前我的第一个工作室,就只有八十多平米…”

“那现在你也在传媒行业崭露头角,以后如果不打算回去给父亲接班,他老人家会不会因此和你闹矛盾?而且同样的,你现在作为父亲,更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怎么选择呢?”

“这个基本上不存在什么矛盾,一家人嘛,有什么都能商量,而且他的文旅公司现在也做成了咱们林家的家族企业,除了我以外还有很多有能力的年轻人可以去接班。”林洋说着,又看了看襁褓里的乐乐,摇着头笑了笑答道:“至于孩子,一切全看他自己怎么想咯。”

先后好几日,这样的采访就在振福楼不间断进行着,直到后来摄制组完成了全部素材采集,想要为整个系列确定一张封面照片。照片最终选择了林洋当初参赛的作品,也就是几年前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年夜饭时,偶然拍摄并留存下来的。

照片里的老少三代人聚在桌前共同举杯,故事也正像他们的时代,从过去书写到将来…

……

命运,有人说像齿轮,因为它总是来回轮转,并且相互带动,将一切卷入谁都看不见的结局。正如谁也想不到,三十多年后,振福楼居然还能回到当初那番光景。

志彬回乡前夕,他跪在父亲灵柩前问了这样一句话。

既然老人这么迫切地渴望魂归故土,当初是不是根本就不该离开振福楼,是否这一切财富带来的只有一场空虚大梦?他们在外面经历的一切风风雨雨究竟值得吗,即便再回到那片陌生而熟悉的土地,还会让一切变回他们曾经渴望的样子吗?

但在后来的无数个日日夜夜里,志彬想通了。因为振福楼大门永远会向自己敞开,即便游子们在外受了多少苦痛,也都需要跪在这栋房子面前,乞求一钵疗伤用的灵魂食粮。

回家是这个世界上,极少数不需要任何理由的事。而在志彬做出决定之前,他当然也不会想到,自己能在这栋老楼之间,创造出那样的奇迹和故事来…

捧场
举报

扫一扫· 手机接着看

公交地铁随意阅读,新用户享超额福利

扫一扫,手机接着读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章节评论段评
0/300
发表
    查看全部

    您已经读完最新一章

    感谢您对作者大大 少年听雨阁楼上的支持
    给作者大大一个小惊喜就不信他不更新~

    精品推荐

    精品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