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
江边的公园,鸟语花香。
有一位耄耋老人,经常会来公园锻炼身休。打打简易太极拳,做做保健操。坐在公园内的石凳子上,看人来车往,听江水流潺,闻草青花香。时时思考,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来了要做什么?
一阵清风,老人面前出现了无数个大小不等的圆圈。小的很小,大的很大。有圆形的,有椭圆形的。圆圈之间相互碰撞。有的两个圆形的会合并成一个椭圆。有的一个椭圆又分成了二个小圆。千变万化,变化无穷。这就是世界,这就是人生。
圆代表着一个人。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半径,圆的大小自然就不一样了。
当两个属性不同的圆,在运动中相互接触相互吸引,就组成了一个有两个中心的椭圆。这就是家庭。
椭圆也在不停的运动。如果某个中心的活动冲破了椭圆的约束,又会成为以自我为中心的圆圈。一个椭圆分化为二个圆,家庭破裂。破破立立,变化万千。这就是生活?!
童言无忌
座落在江南丘陵地带的村庄。三面环山,村前有一条宽阔的山弄,山弄里有一条大道通向远方。大道旁边有一条小溪,把相距不远的池塘贯通。
大小不同的小山坡上,長满各种各样的植物。高大的乔木,低矮的是灌木,地面上还長满各种各样的草本植物。
乔木以马尾松为主。几十米高的马尾松挺拨而立,到处可以看见。一人抱不住的马尾松也不少。站在树下,看不到树尖。
乔木树冠之下,灌木丛密密麻麻、生机盎然。飞禽走兽时有出没。山中的溪水,非常清爽。
野果树上,灌木丛中,桂满了各色各样的果实。有红色的,有黄色的,有紫色的,还有青色的,格外诱人。空气中迷漫着清香的气味,使人精神气爽。吃几个野果子,喝几口清凉的山溪水,好不惬意。
芒种过后,天气炎热起来。早晨、太阳从山岗上缓缓升起。村庄里有一位已怀孕十二个月的孕妇,在接生婆的帮助下,顺利地生下了一个小男孩。清洗干净,包好之后,一看太阳已经有一丈高了。
二代单传的人家,喜得孙子,全家都十分高兴。请来算命先生,排八字,掐指一算。这孩子命硬,难养、命中缺水。起名字要水字旁的;必须拜路头爷爷和路头娘娘为干爹、干娘;头顶中央要用火灸;亲生父亲要改口叫叔叔。方能全家平安无事。
当家爷爷吩咐,按照算命先生说的,一一照办。从此小男孩的头顶中央,多了一个一公分大小的,圆形火炙疤痕。从小开始不叫爸爸,只叫叔叔。爷爷给孙子起名叫汶轩。
汶轩的外婆家,住在一个很大的村庄里。村庄前面有一条河。河水常年不断、清彻见底。常常可以看到鱼虾游玩于水中和水下的石块之间。
河滩上生長着很多茅草及其他的草本植物。有的河滩已被人们开垦。种上了花生、蔬菜等作物。夏天,无论大人、小孩都喜欢到河里洗澡,游泳、捉鱼、捕虾。
河面上搭有两座木头桥。两桥相隔一里多远。雨季发大水时,会冲毁木头桥。水退了之后,在原址又会重新搭起木头桥。两岸行走十分方便。
河岸旁边,还有一条铁路,有一个小小的火车站。人们出行也很方便。
小汶轩常住在外婆家。经常到河滩上游玩,也会到铁路上游玩。
汶轩五六岁的时候,有一天早晨,有一队排列整齐的队伍,从外婆家门前走过。大人们说解放了。国民党军队跑了,解放军来了。
几天之后,在中心学校当校長的娘舅,在家里摆了一卓酒宴,宴请学校的老师。好像是让大家各奔前程,过了好久,娘舅家又请客了。来的客人绝大多数都是上次请过的客人。没有过几天,学校就开学。小汶轩也可以去上学了。小汶轩读一年级,同班的同学之间年龄相差很大。最大的是一位大姐姐。已经是十七八岁的大姑娘。班里几位调皮的小男生都怕她,从来不敢在她面前捣蛋。
一年后,这位姐姐就不来上学了。听说她嫁给一位南下的解放军干部。她有文化了,也当上了干部。
小汶轩老家的村庄成立了农民协会,成立了民兵组织。民兵要出操训练、还要值班站岗。
以后,土改工作队进村,土地改革工作就开始了。工作是没收地主、富农的土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贫苦农民。小汶轩家一共五口人,分到五亩多土地。日子一天比一天的好过起来。
解放前,小汶轩所住的村庄、村风强悍,受不得外人的欺压,有几位强悍的就成了当地的霸王。解放前歹,他们都往南方逃跑。到南方后,有的参加了革命,有的从此再无音讯,有的被抓了回来。还枪毙了一位,说是土匪,反革命。有的人还逃到香港。
夏天的夜晚,天气闷热。家家户户都在门前的道地乘风凉。烧点艾蒿防止蚊子叮咬。大人手里都拿了一把麦草扇子。既可驱赶蚊子,又能扇风乘凉。蟋蟀和青蛙的合奏声,时起时落。纺织娘也经常来凑个热闹,它那独特的叫声,格外引人耳目。嘶!嘶!节节节,嘶!嘶!节节节。萤火虫更是常客。一闪一闪的亮光常常吸引着小孩的目光。看到萤火虫一闪一闪的亮光,小孩子就会跟着亮光,跑过来,跑过去。一旦抓到一只萤火虫,把它装进小玻璃瓶里﹣闪一闪,十分好玩。
微微的晚风吹来,很是舒服。有时妈妈也会讲一讲从前村庄里发生的故事。
同汶轩家一墙之隔,有一幢上下都是七间房子的二层楼大院。院子里住着两户人家。他们是嫡亲兄弟。论辈份,汶轩该叫他们爷爷。哥哥是二爷爷、身材高大。弟弟是三爷爷,非常精干。家庭富裕,财产不少。
三十多年前,俩兄弟都已结婚成家。各自都生了好几个女儿。那时候女儿是没有继承权的。为了获得祖辈财产的继承权,三爷爷又娶了一个小老婆。小老婆很争气,头胎就生了个男孩。
这么一来,二爷爷就坐不住了,可是二奶奶又生不出男孩。怎么办呢?
夫妻俩一商量,只能先让二奶奶假装已经怀孕。一方面,让二奶奶在肚子上塞上东西装大肚子,一方面,派人到外村寻找合适的小男孩。
皇天不负,终于让二爷爷在几十里以外的一个小村庄里,找到了一户贫苦人家,家里已经有两个儿子,现在老婆又怀孕了。通过协商,如果生的是一个男孩子,就重金买下,做二爷爷的儿子。
足月之后,果然又生了一个男孩子,夜里就偷偷地抱到二奶奶身边。二奶奶假戏真做,坐起了月子,请了奶妈。从此二爷爷也有自己的儿子。
过了不久,兄弟分家,财产各得一半。自立门户后,三爷爷家业发展的很快,成了村里的大户。儿子長大之后,娶了媳妇,还给三爷爷添了一个大孙子。
好景不長,国民党败退。三爷爷和他的儿子都往南方逃跑。
解后以后,三爷爷音讯全无。小老婆也改嫁走人。他的儿子,据说到南方后参加革命,还当上区长。数年后,留在家中的老婆也改嫁他人。
二爷爷抱来的儿子,因为家庭成份不好,一直娶不到老婆。解放初期,一度曾与独居的堂嫂相好,还生了一个儿子。二爷爷、二奶奶很想抱养这个孙子。总因家境败落、生活困难无法抚养成人,只能忍痛送人。后来阿法(二爷爷抱来儿子的名字)叔叔终身未婚、老死村里。
由于村风強悍,远近出名,根本受不得外人的欺负。当日本鬼子进村扫荡时,强悍的村民趁机杀死了二个落伍的日本鬼子。当日本鬼子发现失踪两名鬼子之后,就杀回村庄,将全村的房子全部烧光。让躲在山上的村民都成了无家可归的人。从此一提起日本鬼子、村民们个个咬牙切齿,恨得不轻。
妈妈还说:"日本鬼子可坏了。他们抓到怀孕的大肚子,用来做游戏。把大肚子的孕妇按到在地,在孕妇的大肚子上压上一块木板,几个日本鬼子站在木板上,一二三同时用劲,猛的一跳,孕妇的肚子就破了,污血满地,惨不忍睹。日本鬼子却大笑不止,以此为乐。
舅妈怀孕已有八九个月了,肚子挺得很大。听到这个消息,非常害怕。为了躲避日本鬼子,挺着个很大的肚子、从三十里外,逃到我们山区,生下了你的表哥。由于惊吓,又是在山里坐月子、就落下驼背这个毛病。从此舅妈的腰就再也没有直起来过,生活十分不方便。这都是日本鬼子造的虐。
大伯伯的家,住在祠堂边上。他有四个儿子,二个女儿。大儿子已经成年,要娶媳妇成家。民国三十六年,你大伯伯看上了数里路远的一个小村庄上的一位姑娘做儿媳妇。请了媒人上门去说亲。姑娘的家人都没有意见。但是姑娘已经与别的人家订亲,不久就要过门。媒人问清楚过门的日子,什么也没有说,就走了。
媒人回来向大伯伯回话。说明情况后,大伯伯同媒人商量。这个媳妇我是娶定了,到时候抢也要抢过来。
娶亲那天,一切都已准备妥当。迎亲的队伍及时赶到现场,在新娘必须经过的路上,将新娘子抢了过来。吹吹打打,热热闹闹地将新娘子抬回来与你大哥拜堂成亲。婚后夫妻和睦生活幸福。共生育了二男二女。
你爷爷不善持家,经常搓麻将。民国二十四年的一天。你爷爷搓麻将输了不少钱。你奶奶多次催他回家,爷爷一发火,抬腿一脚将你奶奶踢翻在地。从此你奶奶就卧床不起,不久离开了人世。当年你爸爸才十五岁。
以后,你爷爷又娶了一位奶奶,就是现在的这位奶奶。只可惜这位奶奶,虽然生了好几个小孩,可是一个也没有养起。你爸爸仍然是独生子。
春天,村后边的坟头山上的梅子树,开花结果,满树都是梅子。当梅子树上的果子快成熟的时候。小孩子们经常会找一块石头,抛向桂满果实的梅子树。梅子树上的果实就会掉几个下来。如果被大人发现、小孩就会逃走。等大人走后,再到梅树底下的草丛中,寻找掉下来的梅子。如果当时没有大人看见,就会迅速跑到梅树底下,把掉下来的梅子捡起来后逃走。跑到一个没有大人的地方吃梅子。没有完全成熟的梅子很酸很酸,酸得小孩子个个呲牙咧嘴。但是小孩子们仍然吃得十分开心。
村庄附近,有很多很多的山坞。小的只有几亩地,大的山坞就有十多亩地,有的山坞甚至于有二十多亩地,根据山坞中田地的多少,在每一个山坞中都要修建蓄水的池塘。有的一个,有的有好几个池塘。太小的山坞就不修建池塘。在没有修建池塘的山坞中,大多数都种上果树。其中多数都种的是三花梨。
离村庄一里多路,有一个小山坞是汶轩家的,爷爷种了四五十株三花梨树。
春天,白色的梨花,满树开放,很是好看。蜜蜂、蝴蝶飞来飞去、十分热闹。梨花谢了,梨树上挂满了绿色的小梨头。这时爷爷会背上人字梯,带着小孙子,到梨园抓一种叫梨虎的小甲虫。梨虎是害虫,它专吃咬梨树上的小梨头。被梨虎咬食过的小梨头就会发黄、枯萎、凋落。为了减少梨虎的危害,人们往往采用人工捕捉的办法来减少害虫的危害。
爷爷在梨树旁边架好人字梯,爷孙俩就爬上梯子,仔细寻找。发现一只抓一只,一株梨树抓过后,又换一株。一个上午能抓好几十只梨虎。有时一个上午也只能抓十多只梨虎。梨虎弄死之后喂鸡,喂鸭,鸡鸭非常喜欢吃。
小梨头再长大一点,梨树的叶子也多起来了,就不用再去抓梨虎了。
八月份,梨头成熟。结果多的梨头树,果实压弯了梨树技,站在地上伸手就能摘到梨头。更有甚者,坐在地上,用嘴也能咬到梨头果实。顺手摘一个,用嘴咬一口、又爽又甜,可好吃啰!
梨头的收获季节,爷爷会请几个人来帮忙摘梨头。水果商也会到地头来收购梨头。每斤梨头五分钱。运到城市里就可以卖到八分钱一斤。
刚解放的时候,国民党的飞机经常来骚扰。刚开始,飞机飞得很低,很低,看得十分清楚。飞机飞过二层楼房时,弄得房子顶上的瓦片哗啦啦直响。有时候飞机还会朝地面打机关槍,可吓人了。弄得老百姓非常害怕,老是担心飞机的骚扰。
有一天,小汶轩同表哥正在田野里玩。突然听到飞机的轰隆声,兄弟俩赶忙寻找地方躲藏。心里害怕,十分着急,可是空阔的田野里哪有地方可以躲藏。忽然他俩看到不远的地方有一座破烂的坟墓,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兄弟俩就从破洞中钻进这座破烂的坟墓。过了好久,飞机的响声没有了。兄弟俩就从破烂的坟墓中爬了出来,顺手各人手里还拿了一根死人的骨头。看到前方有一伙人,有大人,有小孩。兄弟俩挥舞着手里拿的人骨头、嘴里喊着冲啊!冲了过去。吓得几个小孩子四处奔跑。这一会,兄弟俩可算当了一回大英雄,可威风啦!大人看见之后,严厉地训叱他俩。你们赶快将死人骨头仍掉。如果再玩,一定告诉你们家里的人,让他们来惩罚你俩。兄弟俩都害怕回家受罚,只能老老实实地把死人骨头扔掉。以后也不敢再提起此事。
几个月后,国民党的飞机白天不敢再来骚扰,只能在晚上飞来撒撒反动传单。第二天可以捡到好多传单上交政府。捡得多的还会受到表扬。
上一年级的小汶轩,很是调皮。由于娘舅是校長,就不害怕教一年级的老师。弄得老师十分无奈。开始还没有去告诉娘舅。时间一长,老师实在没有别的办法,就如实地告诉小汶轩的娘舅,说小汶轩根本就不听老师的话,经常欺负女同学,毛笔字也不好好写,还带头吵闹。娘舅让老师通知汶轩,到校長办公室去一趟。
汶轩屁颠屁颠地去娘舅的办公室。一进办公室,娘舅一把抓住汶轩的手,二话不说,拿起准备好的戒尺,狠狠地打起手扳。一边打,一边说:"你好厉害啊!老师的话也敢不听,还要欺负女同学,大字也不好好写,调友捣蛋可威风了”。一连打了几十下,手板钻心地痛,汶轩哭喊着讨饶,"下次不敢了,再也不敢了。"
放学回家,外婆看到汶轩的手肿了。吃飯时连飯碗也端不起来。问这是怎么一回事。汶轩回答说,"是娘舅用戒尺打的"。外婆走过去问娘舅。娘舅说:“他在学校不好好读书、调皮捣蛋。不打是成不了材的"。事件也确实如此,从此之后,小汶轩就好好学习,再也不敢调皮捣蛋。
外婆也是汶轩的亲姑婆。她家附近建有一座太公殿,里面供奉着村里的老祖先。太公殿对面是一座永久性的戏台。过年过节,常有戏班子来演戏.十分热闹。
平时或节令时节常有人家来祭拜太公。在太公像前供奉水果、点心、糕点等供品。太公殿离外婆家很近,走出后门便是,去太公殿游玩十分方便。
汶轩与大他五岁的表哥经常会到太公殿游玩。看到这些丰盛的供品,嘴里直流口水。
有一回,兄弟俩仔细查看四周,确定没有任何人时,兄弟俩就拿起供奉的水果、糕点等供品,躲到太公像的后面,吃了起来。味道确实不錯,兄弟俩都很开心。
村庄里的人发现供品少了,认为是太公显灵,来朝拜的人就更多。兄弟俩也吃得更开心。
有一会,汶轩与表哥在没有人的地方偷偷地议论。我们都当太公了,有那么多人给我们送好吃的,可惬意了。不料被外婆听到,外婆吓得要死,可又不敢声张。
第二天,外婆准备了件多供品和香烛,硬叫上兄弟俩,给太公烧香扣头、请求太公原谅。并规定从今往后不许再到太公殿里面游玩。看着外婆那紧张、严肃、认真的样子,兄弟俩都答应了。
太公殿里不准去玩,兄弟俩只好到附近的小土坡上去游玩。採野果子,爬树掏鸟巢,挖野笋,也很快乐。
有一次,兄弟俩看到一株高大的树上,吊着一只菜篮子一样的东西,以为是什么鸟搭的巢穴。里面也许会有鸟蛋。表哥就爬了上去。当快靠近菜篮子的时候,突然飞出来很多蜂子。原来那不是鸟巢而是蜂巢。吓得汶轩拨腿就跑。可怜的表哥却在树上根本无法立即逃跑。只能溜下树后再逃跑。结果表哥的头上被峰子咬了很多口。等到了家中,表哥的头已肿得像菜蓝子了。驼背的舅妈看见后,吓得魂都没有了。赶忙叫人请郎中救治。折腾了半个多月才好。
暑假期间,汶轩和表哥几乎天天要到河里洗澡,游泳,抓鱼抓虾。那一次,汶轩在靠近山脚的河边的石头洞中寻找螃蟹。找了好久,也没有找到一只螃蟹。正在灰心丧气之时,忽然看到,在前面的一个比较大的石头洞中,有一只很大,很大的甲鱼躲在洞中。甲鱼是会咬人的,一旦被它咬住,就不会再松口,非常疼痛。汶轩不敢抓,就喊表哥赶快过来。表哥走过来一看,也不敢抓。兄弟俩都不甘心,就商量着该怎么办。
听大人说过,在没有水的地方,只要让甲鱼咬住什么东西,甲鱼是不会再松口的,这样不就咬不到我们。那么我们就让这只甲鱼咬往其他的什么东西,不就安全了。表哥让汶轩脱下衣服,用衣服将甲鱼包住,这样甲鱼只能咬住衣服,就不会再咬到人了。
汶轩脱下衣服。表哥用汶轩脱下的衣服包住甲鱼。果然甲鱼一口咬住衣服。咬得紧紧地一直没有松口。就这样,汶轩抱着这只用衣服包住的甲鱼,跑回家中。
一到家里,舅妈就让兄弟俩赶快将甲鱼连同包着甲鱼的衣服一起放进水缸之中。不一会儿,甲鱼松开了咬着的衣服,在水中游起来了。表哥趁势捞起衣服。仔细检查,衣服完好无损。
娘舅回来后,把甲鱼杀了,配上火腿肉,烧了满满地一大盆。全家六七口人,舒舒服服地吃了一顿大餐。味道美极了,以后好象再也没有吃到过如此鲜美的甲鱼餐了。
外公个子不高,是一个文化人。写得一手好字。方圆几十里内的碑文,很多都出自外公的手笔。在当地也有一些小名气。
外公既抽烟也喝酒。每天中午、晚上都要喝酒。每餐半斤黄酒,天天如此。这每天打酒的任务自然就落到小汶轩身上。每天吃中饭之前,外公就会让汶轩拿着酒壶,到街面上的杂货店打酒。每次都是打一斤黄酒。
时间一长,汶轩心里想,外公天天要喝的东西,味道肯定不会差的,就忍不住想去尝一尝。在打酒回来的路上,汶轩偷偷地喝了一小口,味道并不好。那外公为什么天天都要喝上几口呢?过了几天,汶轩又会忍不住再偷喝一小口。几次之后,反尔感到酒的味道好起来了。以后就再也忍不住了,几乎每次打酒回来,都要偷偷地喝上一小口。开始只是偷偷地喝上一小口,慢慢地变成二口、三口、四口。
以后每次打酒回来,外公总感到酒的份量少了,不足一斤。外公就找酒店老板说理。你们是不是欺负我的外甥。近来我外甥来打酒,份量都不足一斤。酒店老板跟外公说:我们小店从来以诚为本,老小无欺、足斤足两,绝对不会做缺斤少两的缺德之事"。外公想想,也对啊,乡里乡亲的,抬头不见低头见,怎么会缺斤少两呢?
外公要弄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就在汶轩打酒回来的路上躲藏起来,观察汶轩打酒回来,在路上到底做了什么。结果外公看到汶轩在偷偷地喝酒,一路上要喝好几口黄酒。
到家之后,在吃中午飯的时候。外公说:“小东西,你也不要在路上偷偷地喝酒了。去拿一个小杯子来坐到外公旁边,陪外公喝酒,我也好有个酒伴。”就这样一老一小开始喝起酒来。外公每天会让汶轩多打二两黄酒。生活过得清闲快乐。汶轩的酒量也愈来愈好。長大之后酒量相当不錯,喝黄酒几乎没有喝醉过。
汶轩还会经常到河里抓鱼捞虾,拿回家中做两人喝酒时的下酒菜。
外公年龄越来越大,家中的收入却越来越少。为了节省开支,外公先是戒烟。后来实在难以维持,只好把酒也戒掉。戒酒后不到二年外公就病倒了。请医生来家中看病也不见好转。外婆又去求菩萨,让菩萨保佑。但是外公的病仍然不见好转。只好开始准备后事。
外公吩呼外婆:"人总是要走的,我走之后,不用讲排场。棺材就用二年前迁坟时挖出来的那口棺材。棺材里面也不要塞上衣服,被子之类有用的东西,塞上稻草防止来回滚动就行。再好的东西塞进棺材里面,还不是烂烂掉,能省就省一点"。
春天来了,天气渐渐地暖和起来。外公的病却越来越厉害。有一天,外婆让汶轩坐在外公躺着的躺椅边上陪外公。没过多久,外公让汶轩给他拿一把剪刀。汶轩去问外婆:"剪刀在哪里?外公要我给他拿一把剪刀"。外婆说:"不要把剪刀拿给你外公,你只要好好看牢外公就可以了。”
午饭之前,躺在躺椅上的外公,手垂了下来。汶轩看到后,就把外公的手放了上去。放了好几次,总是放不上去。汶轩就跑去跟外婆说:"外公的手总是要挂下来,我怎么放也放不上去。"外婆一听,就大哭起来,说:"你外公走了,赶快叫你妈妈来给外公换衣服。”
娘舅已调到县教育局工作。按当时的要求要移风易俗,要破除迷信。可是村里的民风习俗,是要披麻带孝,手提香篮,把老人送上山的。娘舅是国家干部,不能不遵守当时的纪律,可是又怕村庄里的人说闲话。就同外婆商量丧事还是按照村里的民风习俗办理。孝子就让外公最喜欢的外甥代替。这样,十岁的汶轩就代替娘舅给外公披麻戴孝,手提孝篮办起了丧事。
在外婆的按排下,按当地习俗,既简单又热闻地为外公办完丧事,外婆成了一位孤孤怜怜的孤老太婆。为减少外婆的孤独感,妈妈让汶轩留在外婆身边,与外婆做伴,一老一小共同生活。
农村的房屋,基本上都是土木结构。稍不留神,就容易发生火灾。有一年的秋天,傍晚的时候,外婆家斜对面的一户人家发生火灾。附近的几户人家都非常喜怕,心里十分紧张,害怕火势蔓延,燒到自己家里来。大家急忙敲锣呐喊,着火了!着火了!快来救火!另一方面,附近人家的家人,都拿着桶、盆,就近到水塘提水救火。总归人少水少,火势越烧越旺。大家都十分着急。
不久,来了两支水龙队。有几十位壮汉挑水的挑水,压杆的压杆,喷水的喷水。没过多久火势就压住了。最后将火全部扑灭。没有殃及邻居。
这种救火的水龙队,几乎村村都有。每支水龙队有十几个强壮劳力。水龙有一个大木桶用来装水。大木桶中间有一根柱子,柱子上面安装一个横梁。横梁在靠近中央柱子的地方,两边各安装一个活水塞。当两个人分别在横梁两端,不停地来回压横梁时,通过活水塞的作用,将大木桶中的水压到水管子中,喷了出去。为能保证大木桶中始终有水,就必须有五六个壮汉不停地挑水倒进大木桶中,让大木桶中的水始终保持在大半桶以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水龙不间断的喷水,起到较好地灭火作用。
火灾之后,听人说,这是一次天火成灾。火是从一根挂着的稻草绳子上烧起来的。
正月里,汶轩经常看到外婆拿饭给讨飯的人。外婆说:“过年过节,我们虽不富余,总还有口吃的,衣服也还有得穿的。讨饭的人是很可怜的,要吃的没吃的,要穿的没穿的,天气又冷、肚子又饿,多可怜啊!我们能省一口,就省一口,帮点小忙给他们一口饭吃,也算是积点阴德。“
这天,外婆不在家。汶轩拿着外婆给他煮的一个熟鸡蛋,正在家门口玩。这时候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穿得破破烂烂的讨饭老婆婆。弯着腰,手里拿着一根当手杖的棍子,摇摇晃晃地走到大门口。从背着的破衣袋里拿出一破碗。嘴里说着:"行行好,给口飯吃吧!“汶轩说:"家中没有大人,这个鸡蛋是外婆给我煮的,给你吃吧!"。老婆婆颤抖着手接过鸡蛋,把它装进怀里。口中不停地说:"你是大好人,好人肯定会有好报的,長大了肯定有出息"。
外婆回家后,汶轩将此事告诉外婆。外婆说:"你做得好,人总是要学会可怜人,帮助人的。”
上初中后,父亲每个月给汶轩一元零花钱。一学期有五元,也算兜里有钱了。汶轩会用零花钱买一些小东西,但是从来也不敢乱花钱。班里同学有困难,缺个橡皮,铅笔之类的学习用品,也会小小的帮点忙。一年下来,还剩余二元多钱。要过年了,汶轩把二元钱交给外婆:“这是父亲给我的零花钱剩下的,给你过年用。”外婆高兴死啦,正月里逢人便说:"我外甥可懂事了,知道孝敬我,把他父亲给他的零花钱省下来给我用。你们看这就是他给我的二元钱。"弄得汶轩很不好意思。
有一年的暑假,汶轩和外婆都已睡觉。半夜里,外婆听到楼梯脚下的鸡舍里的鸡,不停的乱叫。外婆爬起来,点上灯,走到楼下。用灯往鸡舍里一照,看到有一条锄头柄那样粗的花蛇,盘在鸡舍里。外婆吓坏了,赶紧上楼,把睡梦中的汶轩叫醒,告诉他,楼下鸡舍里有一条大花蛇。汶轩连忙起床,找了一个棍子下楼,准备将蛇打死。外婆慌忙阻止说:“把蛇赶走就可以了"。同时外婆点起香烛,朝鸡舍拜了起来。
按照外婆的吩咐,汶轩用棍子捅了捅蛇的身体。大花蛇就慢慢地游走了。
外婆说:"家里来的蛇是家蛇,它是老祖宗变的,打不得,要把它请走”。
习俗果然是这样的。当汶轩自己家中出现一条小花蛇的时候,爷爷也是用棍子将蛇挑起来,送到附近的小山披上。
上大学后,汶轩很少回家。外婆十分想念他。即使在重病期间还是念念不忘这个心爱的外甥。让汶轩的妈妈一定要告诉汶轩,要他好好读书,一定要做一个有出息的人。
路途遥远,通信也不太方便。临终,外婆也没有见到这个日夜想念的外甥。过春节时,汶轩回家过年,才知道外婆走了已经快一年了。汶轩跑到外婆的坟头、抱头大哭,寄思哀悼。
汶轩老家的村庄,绝大多数人家解放后分到了田地,各自耕种,日子越过越好。再也没有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困境。安居乐业,其乐融融。
村庄里有一座学校,是一个大院子。大门朝村里开。走进学校大院,有两排房子成直角形排列。每排房子四间平房。其中一间是老师的宿舍兼办公室和厨房,一间是卫生间,其余六间是教室和活动室。房子前面是一个大操场。附近二三里路之内的四个村庄的小孩都到这所学校读书。
学校后边是一条大道来往行人不少,大道旁边是一条小溪常年流水不断。小溪上面还建有一座凉亭,凉亭里有二排凳子,供来往行人休息。夏天还供应凉茶水。凉亭东南方向是一口大池塘,经常有人到池塘来洗洗刷刷十分热闹。
开学期间,四个村庄的适龄儿童,都送到这所学校读书。只交书本费,其他开支都是祠堂支付。学校一般只聘请一位老师,这位老师要教四个年级的学生。每个年级的学生在老师上完课后,都是复习,阅读或做作业。一下课同学们就涌向操场游玩,很是热闹。放学之后,老师自己烧火做饭,十分辛苦。
放假的时候,老师就回去了。学校就归村里管理。暑假可以晒稻谷,寒假堆杂物。
过年时,村里会安排人,把学校打扫得干干净净,挂上灯笼,放上铜锣。铜锣一敲,整个村庄都能听到响亮的,悦耳的铜锣声。小孩子会集中到操场滚铁环,打玻璃蛋子,跳绳、踢毽子,非常热闹。
过年之前,家家户户都要扫尘。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在大庭中央挂上祖宗的像。祖宗像的两边挂着新春对联,前面摆有香炉,点着蜡烛,供着香火、供品。
吃年夜饭之前,必须先给祖宗上香点蜡烛,扣头祭拜。然后全家分岁,吃年夜饭。
分岁之前,家中老人会吩咐小孩。过年要懂礼貌、讲道理。讲话一定要文明,拉屎拉尿不要叫拉屎拉尿,要说解大手、解小手。来客人要恭喜。飯桌上的鱼,不要去夹来吃,那是要留到明年吃的,这叫年年有余。肉也要省着点吃。正月里来客人还要吃的。好多人家,年三十做的荤菜要吃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后。每次客人一来,把荤菜上饭锅里一蒸,就端上餐桌。来的客人也很自觉,只是礼节性地吃些荤菜。
正月初一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是给祖宗磕头、烧香跪拜之后,喝上一杯糖水然后吃早饭。喝糖水是甜甜蜜蜜。初一的早餐要吃羹,中餐要吃粽子,晚餐才能吃米飯。这叫作先耕后种才会有米饭吃。
正月初一,大家吃过饭后,都在村子里串门游玩。从正月初二开始走亲戚拜年,元宵节后恢复常态。
土改之后没有几年,村里就有了互助组,农忙季节相互帮忙。后来就成立了初级合作社,再后来初级合作社发展成高级合作社。中等大小的自然村就是一个高级合作社。这个时期田地仍然归各家各户自己所有。收获的粮食也仍然归各家各户自己所有。
高级合作社存在的时间并不长,以后就是人民公社了。土地成了集体的。社员们在生产队长的安排下,下田劳动,按劳动力的强弱统一纪工分。年终按工分多少分配收入。
收获的粮食、稻草、红薯等农产品按人口分配。工分挣得多的,扣除所分物资的价值之后就有钱分。工分不足抵扣所分物资的价值时,缺多少就要向生产队里交多少钱。村里的祠堂就成生产队的仓库。村民依次到祠堂领取各种物资,领取余钱或者交足所需的钱款。
丘陵地带的村庄山坞很多,凡是有水田的山坞都修建池塘,蓄水灌溉农田,按水田面积的多少修建池塘。小的山坞水田少就修一个池塘。大的山坞水田面积大,就按需要修建多个池塘。
入夏之后,水稻田里青蛙很多,山坞里的池塘中也有不少青蛙,青蛙的肉质鲜美,味道很好,大人小孩都非常喜欢吃。假期里,半大的小孩,经常三五成群的到水稻田里钓青蛙,或者到山坞池塘里抓青蛙。
水稻田里钓青蛙,要准备一根长度约一米五十左右的细竹杆。竹杆尖端吊一根一米多長的细绳子,细绳子的未端,捆一只抓来的稻蝗。人拿着捆有稻蝗的细竹杆,把捆着的稻蝗放在水稻田的地面上,不断的抖动,好像稻煌在水稻田里跳动一样,吸引青蛙上钩。一旦青蛙上钩,咬住了那只捆着的蝗虫,就迅速提起竹杆。这时青蛙往往会在半空中松口,掉下来。技术好的高手,可以一把接住这只掉下来的青蛙,放入笼中。水平差的,就要事先准备好一个网兜,用网兜把掉下来的青蛙接住,再从网兜里把青蛙抓出来放入笼中。
运气好的时候,一个上午可以钓到几十只青蛙。运气差的时候,一个上午也可以钓到几只青蛙,好像从来没有出现过空手而归的情况。
钓到的青蛙,拿回家后,都养在缸里。要吃的时候,想吃几只,就抓几只,现抓现杀现烧,十分新鲜。下饭,过酒吃味道实在鲜美。尤其是青蛙面条,小孩子更喜欢吃。
池塘中的青蛙,中午天气炎热时,会躲到池塘边上的青草丛中,或者爬在池塘边的小洞之中,嘴巴一張一合。由于青蛙嘴巴的下方,几乎全是白色的,青蛙的嘴巴一張一合的活动就十分显眼。只要延着池塘边,慢慢地仔细寻找,可以看得很清楚。手脚麻利点,一下子就可以抓住发现的这只青蛙。手脚一慢,噗嗵一声,青蛙就跳到池塘的水中。
一个中午,少则抓上七八十来只青蛙,多则抓上几十只青蛙也是常有的。有时还能抓到几两到半斤重的牛蛙。
有一回,汶轩与几位同伴一起到池塘边上抓青蛙。汶轩看到一只很大的青蛙,钻进前面的一个小泥洞里。汶轩很快就把手伸进泥洞中.想把这只大青蛙抓住。可是手一伸进去,却抓住了一条尾巴,使劲往外拉。怎么也拉不出来,只能松开手,把手抽出来。顺便就找了一个棍子,往泥洞里捅进去。结果从洞里爬出来一条二尺来長的花蛇。吓得汶轩拨腿就跑。还好,这条花蛇没有追过来,而是朝着附近的草丛中游去。
回家后,汶轩把这件事告诉爷爷。爷爷说:“蛇是有鳞片的,当你抓住蛇的尾巴时,用力往外拉,蛇会把鳞片张开,你怎么拉也拉不出来。当你用棍子捅进去的时候,蛇也害怕,它就从洞中逃出来。所以你用棍子一捅,蛇就爬出来往附近的草丛中钻进去。你算运气好,手伸进去没有碰到蛇头,否则会被蛇咬的。被蛇咬过是要中毒的,那是十分危险的。以后千万要注意,不可冒冒失失地就将手伸进洞里去抓青蛙”。
夏天,白天的时间特别长。小孩子在家里总是呆不下去的,往往会约上几个要好的小朋友到外面去玩。一边玩,一边还可以抓青蛙。有的时候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大人一般情况是不会阻拦的。
这天,汶轩约了阿星,阿河和阿喜三个小朋友,到山坞的一个大池塘去玩。这天也挺奇怪的,先是在路上看到两条蛇正在交配。
阿喜说,"听我妈妈说过,看到两条蛇在交配,要用衣服把正在交配的两条蛇盖住。等到蛇交配完成后,会在衣服上留下蛇交配时流出的血液。这样,这一年就会交上好运,发大财的”。因此阿喜就脱下衣服,轻轻地盖在正在交配的两条蛇的上面,四个人站在边上观看。过了一会儿,蛇从衣服下面爬出来,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游走了。阿喜赶忙走过去,拿起衣服仔细寻找,怎么也没有找到蛇留在衣服上的任何东西。以后也没有见阿喜发财。
看完了两条蛇的交配,四人继续往山坞的大池塘走去。走到池塘之后,四人各自往池塘的四周走去,汶轩选择了池塘的里壁。池塘的里壁是用石头垒起来的,石头之间的洞穴比较多,但是后塘壁的水也较深,一般都在大腿以上,深的地段要没过腰部,行动很不方便,只能慢慢地往前走。但是后塘壁大小不等的洞穴多,洞穴中经常躲着牛蛙,青蛙,螃蟹,是捉时鲜货的好地方。
汶轩沿着池塘里壁,小心地慢慢行走。边走边仔细寻找认真抓捕。他已经抓到五六只个子较大的青蛙,收获颇丰。
到了池塘里壁的中断,水已齐胸深,汶轩十分小心的慢慢往前走,边走边仔细查看。忽然眼睛一亮,看到在一个大的石头洞中,有两只甲鱼正在交配。可是汶轩又害怕被甲鱼咬往,不敢自己去抓。只好叫最要好的朋友阿星帮忙。阿星比汶轩大五六岁,已经是半大小伙子了。
可是阿星离得较远,离得近的阿河就很快地跑了过来,顺手把两只甲鱼抓住放到了自己的袋子里。等阿星赶到时,阿河正准备离开。看到这种情况,阿星也不客气,拉住阿河,一把就把阿河装着甲鱼的袋子夺了过去说:“这又不是你看到的,汶轩也没有请你来帮忙,凭什么要来抓这两只甲鱼,还要自己拿走。真是一点也不讲道理"。说完,阿星就将这两只甲鱼全部拿了过来。汶轩把袋子里原先抓到的五六只青蛙,全部放进阿星的袋子里。阿星就将这两只甲鱼装进汶轩的袋子里。
汶轩说:"咱俩一人一只吧“!阿星说:"你已经把五六只青蛙全给我了,已经夠意思了。这两只甲鱼是你发现的,是你的运气,理应归你所有,我是不能要的"。就这样汶轩拿回了两只甲鱼、高高兴兴地回到家里。
到家之后,汶轩的爷爷可高兴了。当天就杀了一只甲鱼,做晚饭的下饭酒菜。另一只养在水缸里,过了好几天才杀了吃肉。
遇到天气干旱,村旁边的小溪就会断流,留下一个个大小深浅不等的水坑。小伙伴就会拿着盆、桶等工具,将水坑里的水淘干。轻轩松松地抓鱼抓虾。每个水坑,淘干水后或多或少都能抓到鱼虾或螃蟹、泥鳅、黄鳝等水产品。有时还能抓到大鱼、大黄鳝。
这样的小水坑,大人是不愿意下功夫去淘水的。这就给小朋友们创造机会,叫上一二个小伙伴,拿着鱼篓子、盆子就可以干活。既好玩、又有一定的收获。只要有机会,小朋友都十分愿意去做。
有一天,汶轩和阿星发现一个较大的水坑,留下阿星看住水坑,汶轩回家取来鱼篓和水盆。两人轮换着往外淘水。等水坑中的水淘干之后看到坑底有好多鱼虾,还有泥鳅和大黄鳝。两人高高兴兴地将这些水产都装进鱼篓里面。两个人抬着大半篓子水产回到家中。往大盆里一倒,放上水就养了起来。这样养着,二三天内鱼虾都不会死去。可以现抓现杀现烧着吃,味道鲜美。比杀了晾干的鱼虾味道要好吃得多。
做饭的时候,爷爷准备拿上剪刀到大盆里捞鱼杀鱼。等到大盆边往盆子里一看,大盒里有一条水蛇在到处游动。爷爷叫来汶轩。问汶轩:"这些都是你抓来的“?汶轩说:"是”。爷爷说:"这条最大的是一条水蛇,不是黄鳝。水蛇虽然是无毒蛇,但是它也会咬人。被水蛇咬过的地方也会起块,不舒服。下次抓黄鳝时要看清楚。黄鳝是很光滑的,水蛇没有黄鳝那样光滑,一看就看出来了。如果抓错了,会彼水蛇咬的,可要注意"。
汶轩仔仔细细地看了看大盆中的水蛇和黄鳝。自己认为可以分辨清楚,就让爷爷用钳子将水蛇钳住,拿到水沟中放生。
暑夏,天气十分炎热。但是在小山坡上的大树底下,在山上的岩洞之中,还是比较凉快的。小朋友也愿意到山上寻找凉快的地方游玩。有时三五成群,有时一二个人也会去玩。
有那么一天,汶轩在家中实在无聊,又找不到其他的小朋友玩。只能约了一个比他小三岁的小朋友到附近的山坡上玩。两人在一颗大松树底下,找松果玩。还可以找到一些能吃的野果子吃,玩得很开心。两人总能看到不远的地方有一只拖着長尾巴的狗,总朝着他俩看。他俩也只顾自己玩,根本不去理会它。两人都玩得高兴。不久,猛然听到一下很响亮的用锄头敲石头的响声。把他俩都吓了一大跳。那只長尾巴的狗也被吓跑了。
走过来一个叔叔,说:"你俩吓坏了吧!其实,我是在救你们。看到逃走的那只長尾巴的狼吗?狼是要吃小孩子的。你俩离狼不远,身边又没有大人,多危险啊!因此我只能用锄头狠命的敲在石头上,把狼吓跑,你们就安全了。快回家去,别再在山坡上乱跑"。
听了叔叔的话,他俩才明白,原来一直看看他俩玩的不是一只狗,而是一只狼。这下可把他俩吓坏了。马上跟着叔叔回到村子里去。以后汶轩再也不敢约比他小的小朋友上山去玩。
春天,村庄里多数人家都会孵小鸡。家中有要抱窝的母鸡,就在筐子里垫上细软的稻草或其他适宜的东西,做成一个孵小鸡的鸡窝。在鸡窝里放上十几个到二十来个鸡蛋,让抱窝的母鸡抱窝孵小鸡。抱窝的母鸡就会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扒在鸡窝中。母鸡吃食喝水的时候,还要用细软的东西将鸡窝里的鸡蛋盖住保温。
抱窝一星期后,家庭主妇就把窝里的鸡蛋逐个用灯光照一照,如果鸡蛋还是透明的,说明这个鸡蛋是没有受精的蛋,是孵不出小鸡的。就要拿出鸡窝,当天就烧烧吃掉。如果鸡蛋已经不透明了,说明这个鸡蛋是可以孵出小鸡的,顺手就要放回鸡窝,让母鸡继续孵化。二十天后小鸡就会啄破鸡蛋壳,从蛋壳里钻出来,毛绒绒的十分可爱。
当鸡窝中的鸡蛋全部孵出来后,老母鸡就带上小鸡在附近觅食。道地,小山坡上经常可以看到一只老母鸡带上十多只小鸡在觅食。这时候,会抓小鸡的老鹰,经常会在空中盘旋,寻找机会。一有机会老鹰就从空中俯冲而下,迅速抓住一只小鸡之后飞走。遇到这种情况,无论是谁都会大声喊叫驱赶老鹰。老母鸡也会迅速带着小鸡,钻进附近的草丛或者草垛中躲藏。可是防不胜防,每年春天都有小鸡被老鹰叼走。
母鸡一旦要抱窝,就不生蛋了。为了让抱窝的母鸡早点生蛋,凡是不孵小鸡的抱窝母鸡就会被丢进水中,浸上几次之后,这只抱窝鸡就醒了,不再抱窝了,过一段时间后又开始下蛋。
也有人家会将抱窝的母鸡,站在一根悬空的绳子上,几天之后,这只抱窝鸡也会清醒,也可以提前下蛋。
遇到干旱的年份,山坞中的池塘会干涸,池塘中的水很浅。村里男女老小都会带上捕鱼工具,成群结队地赶往这口池塘,下水抓鱼,场面也很壮观。
那一年,干旱比较严重。一个大山坞中的一口大池塘也干涸了。这口大池塘已经好几年没有干涸过,池塘里的鱼又大又多。一大早,村子里的人就拿着各式各样的捕鱼工具,赶往这口大池塘。有的用压网压鱼,有的用网兜兜鱼,也有用拉网抓鱼的。更多的人是混水摸鱼。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忙了一上午,大池塘中的鱼已经抓得差不多了,可是还有一些抓鱼的人没有离开。因为有好多人都看到过或者碰到过一条漏网的很大的乌鲤鱼,一直还没有被人抓住。他们不甘心,继续在抓,都想抓住这条漏网的大乌鲤鱼。
此时,汶轩带着小他三岁的弟弟也来到现场。汶轩脱了鞋子,让弟弟拿住,自己下到水很浅的沙滩上,想捞一些小鱼小虾。不一会儿、突然有一条乌溜溜的大乌鲤鱼,钻到汶轩脚旁边的沙子里。汶轩很快用双手按住这条大乌鲤鱼,迅速地抓住鱼的双鳃,牢牢地抓住了这条很大的乌鲤鱼。只有抓往双鳃,鱼才不会争脱。乌鲤鱼拼命挣扎,汶轩始终没有撒手,把乌鲤鱼拎出水面。虽然乌鲤鱼还在挣扎,但是已经没有在水中的力气大。汶轩生怕抓到的大乌鲤鱼逃脱,就把它抓紧贴在胸部走出沙滩,往家中跑去。弟弟拎着哥哥的鞋子,紧紧地跟在后边跑。
到了家中,放下乌鲤鱼,放进洗脸盆中,还有小半条露在洗脸盆的外面。爷爷拿称一称足足有三斤七两重。
爷爷杀掉乌鲤鱼,做了一大盆鲜美的菜肴。当天吃了一大碗。剩下的做成鱼冻,吃了好几天呢!
过年之前,村里也会放干几个池塘的水,组织村里的男劳力,下塘捕鱼。捕到的鱼归大队所有。大队会按人头将鱼分到各家各户,这样过年时,家家户户都有鱼了,图个吉利,年年有余。多余的鱼大队就会出售,算是大队的集体收入。
集体抓过之后,池塘里还会有好多小鱼小虾,也会有漏网之鱼。村集体允许村里的人下塘抓捕。谁抓到归谁所有。因此每次集体抓捕结速之后,会有好多人下水捡漏。
村附近有一口大池塘,已经好几年没有放水抓鱼了。这一年,大队决定,要放干这口池塘的水,派人抓鱼。大队集体已经抓了好几担鱼,村民就下池塘捡漏,他们也已抓了好多鱼虾,有人还抓了好几条漏网之鱼。塘里可抓的鱼虾已经不多,塘里也只剩下几个人还在捞小虾。
汶轩和弟弟,闲着没有事件可做,也溜达到池塘边。沿着池塘四边绕着走了一圈。快走完一圈时,忽然看见池塘的淤泥里有一条大鱼的尾把在一扇一扇地拍打淤泥。汶轩赶忙脱掉鞋子和袜子,交给弟弟拿着。自己光着双脚走下池塘,把那条鱼拎上来。回到家后,用水洗净原来是一条大鲢鱼。妈妈用称一称,有三斤重。
妈妈说:"这条鱼是大队集体抓鱼的人,偷偷地藏在烂泥中的。等到没有人的时候,再把鱼偷偷地拿回家。这次他的运气不好,被你发现了,把他藏的这条鱼捡了回来,运气我们。”
表哥考上大学后,汶轩也上初中了。学校离家有七八里路的路程。每个星期六下午放学就回家,星期一早晨六点半回校,参加学校的晨练。附近几个村庄,读初中的只有两个人。来回赶路也只有两人为伴。
星期六下午回家,为能早一点到家。俩人经常会抄近路走,要穿过田野。夏天会遇到在田野里爬行的蛇。为了安全,俩人就各自拿着一根一米多长的棍子往前赶路。有草丛的地方,还会用棍子敲打几下再往前赶路。如果草丛之中躲藏有蛇,它是会逃走的。因为手中拿着棍棒胆子就大,虽然走的是田野小路,心中并不害怕。
早上赶路,天还没有大亮,就不敢走小路。只能沿着大道往学校走去。尤其是冬天,天冷天又亮得晚,要在漆黑的天走路。俩人都害怕疑神疑鬼。看到用石灰水刷白的树干,好像是鬼站在那里。后面也好象总是有什么东西跟着似的,那脚步声一直可以听到。俩人越走越怕。为了壮胆,俩人边走边喊,或者边走边唱歌。走的次数多了,胆子就大起来,不喊不叫也能往前走。
汶轩班级的班主任老师姓江。江老师毕业于清华学院历史系,还参加过抗美援朝。
江老师知识渊博,教班里的历史课,有声有色,很受同学们的欢迎,人也长得英俊一表人才。没有过多久就被一位毕业不久的,漂亮学姐看中。几个月后他们结婚成家,过着甜蜜幸福的生活。
一年后,在号召大家多提意见的年代,大鸣大放的运动中,心直口快的江老师,以史为镜提了不少意见。到了运动后期却被有关部门打成右派分子,从此恶运不断。这位学姐也跟着吃尽各种苦头,在学校里根本抬不起头。生活过得十分艰苦。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化肥极少,全靠农家土肥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政府号召家家户户都要养猪。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一亩一头猪,肥料有保障!当时养猪是可以记肥料工分的,到年底可以参加年终分红。
养猪是离不开饲料的。墙壁上的大幅标语又为大家指明了方向。《猪吃百样草、就怕懒汉不去找》。家家户户凡是能出门的老人和小孩就成了拨猪草的主力军。
暑假、寒假、星期天,中小学生都要和村里不念书的小孩一样,背上筐子,拿着镰刀到田野里,沟渠边,小山坡上拨猪草。三五成群,各自为战。
猪草拨满筐子之后,几位小朋友会在一起玩扔镰刀的游戏。镰刀抛出去之后,自然落地的样子多种多样。最难的是镰刀柄着地,镰力笔直地竖立在地上,可以得一百分。镰刀横躺在地上的最容易只能得十分。其他的样子按难易程度的不同划分成多个等级。
每个人各抛三次,以总分高的为赢家。小朋友们都乐意玩这种游戏。大家玩得非常开心。
秋天,在水稻收割之前是要排干水稻田中的水。人们往往会在水稻田中挖出几条排水沟用来排水。同时还会往水稻田中撒播紫云英的种子。水稻收割时,紫云英的种子已经发芽,长成小幼苗。水稻收割结束后,搬出田中的稻草,撒上草木灰做紫云英的肥料。在低温的冬天紫云英生长十分缓慢。
开春之后,天气暖和了,紫云英也长得很快,几天不见,满田都是青油油的紫云英。割上一小把,洗刷干净,用油盐生姜一炒,就是一盘美味可口的下饭时鲜菜肴。
不久紫云英长高了,开花了,天气也更暖和了。种田的季节不知不觉中就来到了。这时就要割下柴云英的上半部份。担回家中切碎之后压实在大缸之中,给猪当饲料。用这种方法猪饲料可以保存很长的时间。
虽然这种猪饲料有一股难闻的味道。但是在喂猪时,从缸中挖出一盆,撒上几把糠,倒上剩下的洗菜和刷锅水,拌和均匀,猪还是很喜欢吃的。
田中留下的下半部份紫云英,灌上水后,用犁翻耕到土中,腐烂之后也是上好的底肥。
要提高抗旱保水的能力,增加池糖的蓄水量。山坞中的池塘,每隔三五年也要清理一次淤泥。冬闲时节,用人工将池塘中的淤泥挖出来,挑到附近的田地里当底肥。村庄附近的池塘,洗刷的东西多,每隔二年会清理一次。这样既可以提高池塘里的水质,又能增加蓄水量。挖出的塘泥,运到田里是一种比较好的土肥。
农闲时节,农民还会将带土的稻茬和各种各样的杂草垃圾堆在一起,最上面盖上一层厚厚的泥土。然后将杂草点燃,让它慢慢地燃烧数天之后就成了土肥。
施肥时,把它搞碎,拌上鸡毛、头发和粪水和成泥团。当水稻田中的水稻返青之后,一小块,一小块地塞到水稻秧苗的根旁。能够促进水稻生長,增加分蘖,提高产量。
夏天,村庄边上的池塘是男人洗澡的好地方,也是女人洗刷的地方。农村的男人洗澡时往往会脱光衣服,光着身子走下池塘。在塘埠头洗刷的女人们照常洗刷。互不干涉、民风纯正朴素。
全面大炼钢铁的时代、全国总动员要超英赶美,全年要完成一千零七十万吨的炼钢任务。遍地开花垒炼钢炉,全面动员人人参与。近处没有铁矿石的地方,就要到有铁矿石的地方,一担一担地把铁矿石挑回来。妇女们还要把挑回来的铁矿石搞碎。有专人负责把搞碎的铁矿石装进土炼钢炉中,用煤或者大的木材烧大火炼。可是烧了好多天,始终未见钢水流出来,也未见到炼成的一丁点钢铁。实在难以向上级交代。有人提议,我们把家中的废铁放进土炼钢炉中,肯定能炼出钢铁来。
负责人一听,有道理。就让大家回家收集闲制的铁器,为大炼钢铁做贡献。他们几个人就挨家挨户地收集铁器。有个别人还把可以使用的铁锅也当废铁收来。负责烧钢炉的人,把所有收集来的废铁,全部放进高炉中锻炼。果然在炼钢炉中流出了铁水,这样就可以敲锣打鼓向上级报喜。
大跃进的时代流行一句响亮的口号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在有关人员的指导下,深翻土地有一尺半深,然后施上各种各样的土肥做基肥。插秧的密度严格要求达到6x4寸的小株密植的程度。精耕细作,认真管理,水稻长势确实喜人。单产也提高很多,但是还是没有超过一千斤。可是报纸上,经常可以看到有关水稻单产放卫星的报导,从起初的几千斤到后来的超万斤。更有大的卫星,水稻单产竟然有几万斤。而我们这里大家再怎么努力也没有超过一千斤。如果再不想办法,那是要挨批评的。
在没有什么办法的情况下,有人提议,我们可以将几块地的水稻,在收割之前,全部移栽到一块田里,挤得越紧产量就越高。到时候请来记者拍照像收割,肯定也能放卫星。结果化费了很多劳力,在一小块田中,把将要收割的水稻挤在一起,密密麻麻,水稻上面还可以躺一个小孩。记者赶到现场拍照留念。收割之后经过验收卫星上天了,可以敲锣打鼓向上级报喜。
那个年代,要过共产主义的生活,各个大队都办起公共食堂。说是共产主义到了,大伙要吃一锅的饭,一块干活。起初集体食堂的伙食还是不错的,有饭有菜,过上几天还会有肉吃。社员们吃得可开心了。自己不用做饭,现成有吃的当然很高兴。
没过多久,饭就定量供应,一人一碗饭、半碗菜,肉就很少吃到。再后来,一人半碗饭,一碗菜,根本就见不到肉了。最后只能大锅炖萝卜或胡罗卜吃。实在没有办法,集体食堂只能停办。各家各户各自想办法重新开火做饭。
老天爷也不帮忙,不是水灾就是旱灾,粮食欠收,灾荒严重。好多人家几乎无粮下锅,只能靠挖野菜冲饥,饿得一点力气也没有,只能躺在床上。个别人家死抗活撑,也没有能渡过灾荒。
食堂停办之前,还发生了一起让人终身难忘的事件。当社员们只能吃炖萝卜,炖胡萝卜的日子里,以高主任为首的几个主要干部,仍然可以吃小灶。半夜里,在食堂吃香的喝辣的。而社员们,成天饿得肚子咕咕直叫。
村庄里有一位六七十岁的老奶奶,肚子饿得实生难受,就跑到食堂私自拿了二个胡萝卜,准备回家煨熟之后吃。刚走出食堂,在门口就碰见了高主任,吓得赶忙将胡萝卜往怀里塞。可是还是让高主任看见,一把夺过去:“你要吃吗!你现在就将这两个胡萝卜吃下去,否则你就别想回家"。这位老奶奶还是高主任的长辈,她恳求高主任:"大侄子,你饶了我吧!我实在肚子饿得难受才来食堂拿胡萝卜回家煨煨吃。以后我再也不敢了。你看我牙齿都掉光了,这生的胡萝卜怎么吃。你饶了我吧!"高主任说:“你不是肚子饿得难受吗?不是想吃胡萝卜吗?否则怎么会到食堂偷胡萝卜呢!肚子饿得难受时,什么东西都吃得下去。如果你不吃下去,就开批斗会批判小偷。你自己看着办吧!"
老奶奶丢不起这个脸,实在没有办法,只能用无牙齿的嘴,咬吃这二个生的胡萝卜。开始还可以忍受,后来就难以下口。可是一抬头,看见高主任的脸色,只能忍痛再咬吃这生的胡萝卜。囫囵吞枣似的,将胡萝卜吞咽下去。吃到最后弄得满嘴是血,边吞边流眼泪。用流着血的嘴继续吞咽这难以吞咽的生胡萝卜。等到将二个生胡萝卜全部吞咽下去时,已是满嘴,满手都是血。高主任背着双手走了。老奶奶流着眼泪回到家中。
物资越来越贫乏,吃的东西越来越少。村里有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光棍。肚子饿得十分难受,正想找点吃的。碰巧不知谁家养的一只鸡来到他的家里。见四周没有人,这位老男人趁机抓住这只鸡,偷偷地杀了,烧烧吃了一顿美美的饱饭。
晚上,那只鸡的主人到处找鸡,怎么找也找不到那只鸡。当她找到老光棍家时,看到他家里有鸡毛。老光棍不养鸡,哪里来的鸡毛。鸡会不会被他偷吃掉。
她就找高主任汇报。她家的一只鸡被老光棍偷吃掉了。
高主任就到老光棍家仔细查看。果然发现家中还有不少的鸡毛。高主任问老光棍,"你不养鸡,哪来的这么多的鸡毛,是不是你把别人家养的鸡偷吃掉了?”
老光棍支支吾吾,说不清楚。高主任就叫来两位民兵,把老光棍捆起来,拉到打谷场,吊在打谷场中的一根柱子上。只有两只脚尖可以着地。
天亮后,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看到这种情景,就跟高主任说:“都吊了一夜,也算罚过了,就放他回去吧“!
放下这位老光棍后,他一屁股坐在地上,半天也站不起来。过了好久才站起来往家中走去。
到家之后,他把家中所有能吃的东西全部翻出来,烧了一锅,吃饱之后上吊自杀了。丧事还是村里几位好人给办的。
几年之前,村里也发生过一起自杀事件。村庄里有一位六十多岁的老爷爷,他有三个儿子。老大、老二都已娶妻成家,各自独立门户。老爷爷夫妻俩同小儿子一起生活。小儿子已经二十多岁,由于家庭条件不好,一直还没有成家。老俩口也十分着急。小儿子有些不太听话,有时会跟父母顶嘴吵架。老爷子气不过时,就会用扫帚柄打他。小儿子看见老父亲去拿扫帚时,就会拨腿跑掉。不知是什么原因,这次当老父亲拿起扫帚柄打他时,他顺手拿起一根棍子,也朝老父亲打了过去。老父亲躲避不及,头上挨了一棍子。小伙子的手不知轻重,一下就把老父亲的头打破了,鲜血直流。小儿子看见老父亲的头上流了血,吓坏了。丢下棍子拨腿就逃出家门。好几天也不敢回家。
老婆婆一见老头的头打破了,赶紧去找老大来处理此事。大儿子,大儿媳赶到家中,一看老父亲头部受伤流血马上说:“头都打破流血,要抹菜籽油,还要吃用菜籽油烧的鸡蛋。”老婆婆说:"鸡蛋家里还有几个,菜籽油是一点也没有。”大儿媳就吩咐婆婆到附近人家看看,谁家有菜籽油借上一两。老太太拿着一只碗就出门,不一会儿借到了一两菜籽油。
大儿媳用硬鸡毛粘上菜籽油,涂到伤口上。涂好之后,用干净的布将伤口包扎好。再用菜籽油,煎好几个鸡蛋,让老父亲吃。
忙了一阵,总算安静下来。这时才想起小弟弟不知跑到那儿去了。就托人滿村寻找。全村都找遍了,也不见小弟弟的踪影。村里有人说:“你家老三,已逃出村去。那么大的一个小伙子,总不会弄丢的”。家里的人也就不去理会他了。
几天过去了,老爷爷头上还是包着一块布。这一天,老爷爷桃着家中唯一的大半担谷子,到集市上把它卖掉。用卖谷子的钱,上饭馆美美地吃了一餐。
中午,在回家的路上,坐在离村不远的门口塘埂子上的大樟树底下休息。装谷子的筐及扇担托人带了回去。来回路过的人还跟老爷爷打招呼。
下午,有人路过门口塘,站在大樟树底下,往塘里看去。看见有很多条鱼聚集在一起,好像在吃什么东西,正准备回家拿网兜来捕鱼,可是再仔细一看,水中好像站了一个人。再认真仔细一看,果然水中是站了一个人。“不好了有人跳水啦!快来救人。”附近干活的几个人,听到叫喊声,都过来帮忙。在大家的努力下,水中站着的这个人捞上来了。原来是村中的这位老爷爷跳水自杀,已经淹死。他们马上让人去告诉他的家人。
一得到这个消息,老太太和两个儿子、儿媳边哭边赶往现场,把老爷爷的尸体搬到祠堂。办丧事时,过来几位老人告诉老爷爷的家人:“淹死的人,肚子上要压上稻桩,否则遇到打雷肚子会被炸开的"。儿子就到稻田里,挖来几个稻桩,压到了老爷爷的肚子上。打雷了,肚子没有裂开。
办丧事时,小儿子也回来给老父亲披麻带孝,扣头烧香送上山。丧事刚办完,县公安局来人将小儿子抓走。老大老二怎么说好话也没有什么作用。结果老三关了好久才放回来。事后知情人士说,这是高主任向县公安局汇报的。说是小儿子迫死老父亲的,所以小儿子才会被抓去坐牢。
消灭四害是一场大规模的运动。苍蝇、蚊子、老鼠、麻雀都是四害。为了消灭麻雀,大家统一行动。天还没有亮,各村各庄的人,人人手拿敲得响的家伙,边敲边高声喊,声势十分浩荡。吓得各种各样的鸟都乱飞乱窜。
到处都是巨大的响声,鸟儿根本就不敢停下来。飞过来,飞过去,飞得累了就掉下来。轻轻松松就可以将鸟抓住。一个早晨,几乎人人都抓到了各种各样的鸟类。其中最多的还是麻雀。
中午吃飯时,家家户户都吃到鲜美的野味。抓得多的人家,还可以吃上好几天。
蚊子也是四害,要消灭蚊子学校统一组织学生在傍晚的时候,用涂上肥皂液的洗脸盆,到草丛中或者浅水坑中抓蚊子。把涂上肥皂液的盆子,来回不停的晃荡,用不了多久,盆子上就粘满了一层各种各样的小虫子,其中最多的是蚊子。刮下来后,再涂上肥皂液,再抓。一个晚上可以抓到一小瓶子虫子。上交老师,由学授统一处理。
连续抓了好几个晚上,大家都抓了很多很多的蚊子。但是整个夏天,咬人的蚊子似乎一点也没有减少。
血吸虫病是瘟神。老百姓叫它大肚子病。得了血吸虫病的人,到了后期个个瘦得皮包骨头,可是肚子却很大。因此大家就叫它为大肚子病。好多年轻人因为得了血吸虫病而过早去世。
政府号召送瘟神,要消灭血吸虫病。首先必须消灭中间寄居﹣﹣钉螺。消灭钉螺有两种办法。在钉螺多的地方要撒农药防治。消灭钉螺的农药是五氯酚钠。只要在钉螺活动的地方撒上五氯酚钠,钉螺就会死掉失去中间寄生的作用。钉螺少的地方,发动群众人工捕捉,捕捉到的钉螺要集中处理。
其次在血吸虫病流行的地区,政府组织医生统一普查。每人送上一定量的大便样本到指定的医疗站化验检查。凡是查出已得血吸虫病的人,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得病是轻还是重。一律都由政府统一安排免费治疗。
不幸之中的万幸,汶轩查出已经得了血吸虫病,是初期血吸虫病病人。暑假期间,集中到一个地方,统一治疗。
到了那个临时的医院,首先是抽血化验,医生叔叔还用听诊器仔细地检查一遍。然后送大便样品到化验室化验。第二天就给病人吃药。吃药三天之后又要送大便样品去化验。一星期后好象就不吃药了。以后又送了好几次大便样品。然后医生叔叔说:"你已经完全治好了,可以回家”。
治疗期间,一共有十几个病人、其中有五六个是小朋友,其余的几个绝大多数是年轻人。白天没有事件做就下象棋玩,也有打乒乓球的。
医护人员有空也会陪着一起玩。无忧无虑,大家都十分开心。也给汶轩幼小的心灵留下终身难忘的记忆。人民政府真好,把大家的病全都给治好了,还不要一分钱。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农村秋收冬种的大忙季节。及时收割成熟的水稻是生产队里的头件大事。
生产队长会安排五个人组成一个收割小组。早饭后,每个收割小组都要将收割水稻的一套工具搬到水稻田里。二个人抬打稻谷用的打稻桶,一人挑盛稻谷的箩筐,其他两人,一人拿一张小竹席,一人拿打谷用的竹栅栏。
到水稻田后,首先割出一点地方可以放下打谷桶。在打谷桶的后面要围上小竹席,防止打稻谷时稻谷飞出打谷桶。在打谷桶的前面放入用毛竹做成的竹栅栏,当水稻谷穗打在竹栅栏上时,谷子更容易脱落。经验丰富的打谷手,一把稻子只要打三下,抖三下,翻二下就打干净了。打抖翻一气完成干净利索。如果是生手,控怕需要五六下,甚至七八下才能脱粒干净。
收割开始之后,二人割稻,二人打稻脱粒,一人捆稻草。割下的水稻是不着地的。割稻的人,割下一把水稻,直接递给打稻谷的人,稻谷打干净的稻草两个人的合成一把递给捆稻草的人。捆稻草的捆好后就将稻草捆竖立在稻田之中,动作连贯一气合成。这样既快又便于稻草风干。
收获的稻谷,是捆稻草的人把稻谷担到晒谷场的。晒谷场里有专人负责晒稻谷。稻谷晒干之后称重入库贮藏。
这段时间,大家都很辛苦。但是看到一担一担的金黄色的稻谷挑进仓库,心里还是美滋滋的。口粮总算有着落了。
秋末冬初是交公粮,卖余粮的季节。每个生产队都要安排劳力,按粮仓入库的要求,将晒干扬净的稻谷送到粮仓。公粮过称之后直接交给粮站,写上一张纸条即可。余粮过称之后按粮食收购价格结算,粮站付钱给生产队。生产队收到的粮款是要按工分的多少给社员分红。一年下来,劳动力强的家庭,可以分到好几百元钱,而人口多,劳力少的家庭或者没有劳动力的家庭是要花钱买口粮的。这就是按劳分配。
冬闲季节也是大修水利的季节。生产队要求每户农户都要抽出一人到工地去修水库。作为长子的汶轩,虽然只有十四五岁,也必须到二十多里外的水库工地参加修水库的劳动。
工地领导见汶轩长得瘦小,年龄也小。安排汶轩在上坡的地段,用带勾的绳子勾住推土上坡的独轮车的前面的横档,用力往坡上拉,以便减轻独轮车手上坡的阻力。一天下来也累得腰酸背痛,不过还好,睡上一觉第二天照样可以胜任水库工地上最轻松的工作。
《有了气不过,没了看不过》,这是老百姓常说的一种心态。这意思是说看到别人比自己好,比自己有出色或者是比自己的财富多就非常生气,总要想尽办法整一下,让你也不好过;看到别人比自己差比自己穷的就看不起你。有这种心态的人确实也不少。如果只是普通老百姓那不过是影响相互之间的交情而已。但是如果是掌权的村干部有了这种心态那是会断送一个人的前途,可是对掌权的村干部本身是不会带去一丁点好处的,真是损人不利己,只不过是滿足了某些掌权村干部的一个心愿﹣﹣我没有的,你也别想得到。
通过升学考试,招生办寄来汶轩的入学通知书。当时邮递员只是把信送到大队部。高主任一看是一份入学通知书,整个大队只此一份,实在气不过。打开通知书一看,报到日期马上到了。他就把这份入学通知书收起来,等到超过报到日期已经半个月了,才把入学通知书交给汶轩。汶轩打开一看,报到日期已经超过半个月了。当时就流下伤心的眼泪。赶忙回家与妈妈商量。第二天一早就去找父亲商量该怎么办?
苍天不负,运气不错。到了父亲的工作单位,叔叔伯伯们都十分关心,纷纷出主意想办法。最后通过朋友帮忙找到省招生办公室的同志,说明情况之后,省招生办同意与校方联系,经校方同意可以延期报到。这样汶轩总算可以踏进大学的门槛。
正当汶轩准备要踏上求学的征程时,肚子却疼痛得十分难爱,并且越来越痛。父亲只好带上汶轩到医院检查。到医院后,医生祥细地询问病情。医生问:"以前是否发生过这种情况?大便有没有拉出过蛔虫?”汶轩回答说过去也肚子痛过,但没有这次那么厉害。也曾经拉出过蛔虫,还吃过宝塔糖拉出了好几条蛔虫。
医生仔细地检查腹部,确症是蛔虫引起的虫痛需要吃药打蛔虫。按照医生的要求配了药。按要求服用打蛔虫的药后竟然拉出了十多条大小不等的蛔虫,肚子也不痛了。三天后上医院复查,经大便化验后医生说:“蛔虫已经驱除干净,以后一定要注意卫生,防止再次感染。”
汶轩终于踏上求学之路。回想起升学考试之前汶轩的耳朵也曾胀痛不适,到医院一检查,原来耳朵里钻进了一个牛鳖虫,血吸得胞胞的。医师用药水和工具取出这只牛鳖虫总算没有耽误入学考试。这可真是好事多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