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搜
纵横小说
首页 历史 穿越历史 大明第一国师
第14章 备考县试
作者:玉蝙蝠本章字数:3076更新时间:2023-08-24 14:35:28

于嘉仔细看了下考卷。

一套题,足足有十二张纸,都是四书五经中的话,多以填空、断句、找错句为主。

最底下三张纸,便是择选《论语》《中庸》《孟子》中三句话,要求于嘉以此为题,写一篇文章。

原主参加过三次县考,对历届县试考卷有些印象,有几道补缺题原主曾经遇到过,缺字的地方不一样,但引用的是同一句话。

既然李刚这样用心押题,无论从朋友说也好,从人情世故讲也好,自己也不能对他敷衍了事。

于嘉从怀中掏出一把鹅毛铅笔,笑道:“刚哥,用我这个笔画。”

哦?

李刚拿着铅笔,按了按笔尖,恍然大悟说:“你是用这个笔画的呀?怪不得,谁都模仿不出来。”

嘴上这么说,但李刚明白,画功不是一天两天能练出来的,就算有了这种笔,也要认真练才行。

“这个笔是我自己做的,我算了一下,你以后可以在我这里买笔。我给你成本价,两文钱一支,以后,你就自己画得了。”

李刚从鹅毛中抽出笔芯,仔细观察着:“兄弟,你真是有经商头脑,那行,以后我就从你那儿买笔!而且,用这个笔画完之后,我能改装一下,用彩墨上色,就能去除它掉色的弊端。”

这色痞掌柜,还想用彩墨上色……

于嘉拿起纸张,三笔两笔,便描绘出了一个美女,旁边还有一个男子,具体什么动作就不太说了,男人嘛,基本上都懂。

“刚哥,你今天就照着我的画,只要画下这两人,其他的动作、姿势,基本上按想象力走,多加练习就行了。”

好好!

可能是用毛笔写字二三十年的缘故,李刚拿笔要轻一些,适应了好久,才掌握好铅笔的力道,一笔一笔描绘起来。

“兄弟,你也抓紧,赶快答题!”

“好!”

于嘉坐下来,磨起了墨。

原主私塾的先生,就时常提起这个名字,但也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之前,于嘉认为,秀才都是文质彬彬的,都像电视剧中的宁采臣一样,既帅气又文雅,以为这个李刚和那人是同名同姓,便忽略了读取这部分的记忆。

看着正在描绘黄图的李刚,于嘉重新读取了原主的记忆。

果不其然!

原主的记忆中,迁安县几十个秀才里就有李刚这个名字,竟然真的是洪武十九年,永平府院试的榜首!

听李刚自述,多年来,许多人想请他指点,可他心在商而不在学,从来不收学生,这也导致学子们都来他这里看书,只能哪里不懂,借机会问个一二。

虽然,在这里读书的学子连一个考中秀才的都没有,但倒是有几个通过县试的。

也就是说,这卖黄书的李掌柜,在县试押题上是有些道行的。

于嘉这才明白,怪不得一个书院,看书的人却这么多。

熏香缕缕燃烧着,书院中来来往往,进进出出……

安静的房间中,李刚面容猥琐的画着黄图,于嘉平心静气,认真的写着考卷。

古有云:百二秦关终属楚,三千越甲可吞吴,苦心人天下不负。

盛世之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从洪武年间科举恢复,放宽了匠户、商户、军户等户籍科举的限制后,参加科举的学子越来越多,入仕的难度、竞争力也越来越大,考题也越来越难。

想要脱颖而出,就要比别人吃的苦要多。

借助原主的认知,于嘉明白了接下来要走的路有多远,有多崎岖。

大明的科举分四级,分别是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县试、府试并不属于礼部规定的科举,但只有通过县试,才能被称为童生,才能获取参加科举的资格。

这个童生可不是孩子,有的人七老八十、头发都白了还没考中秀才,也都会被称为童生。

而后的府试,相当于院试之前的淘汰赛,地点在府城的治所。

各地有所不同,假如今年的童生少,考场能容纳下的话,知府也可以向所辖地区的布政使司申请,取消府试这一环节。

接下来,也就是科举的第一关——院试。

通过之后被称为生员,俗称“秀才”,可以见官不跪,不用服徭役,每年可领取少量碎银,还可以开私塾教人读书等等,并且,还有资格进入县学或者府学学习。

取得秀才功名的读书人,才有资格参加每三年一次,在各布政使司或者京城举行的乡试。

因乡试在秋季举行,又被称为秋闱,通过乡试的学子被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举人就有资格选官,或者被知县请去做师爷。能通过乡试,已经是许多人毕生的梦想了。

后世熟知的江南才子唐寅,便是成化年间的一位举人,因其考中乡试第一名,故后人称其为唐解元。

再往后的会试,在春季举行,故被称为春闱。地点在京城,由礼部主持,皇帝亲自任命主考官。通过之后被称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接下来,就是读书人的终极一战——殿试,主考官便是皇帝。殿试是排名考试,取中后统称为进士。

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录取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甲三甲都是录取若干名,这些人,都称为“天子门生”。

可见,科举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状元,也不是只有两个字这么简单,才华、恒心、毅力、运气缺一不可。

世人皆知,永乐帝喜欢人才,有好的想法便会大力支持。

于嘉试想着,假如他能进士及第,和朱棣谈上话,或许能让大明领先西欧三百年进入大航海时代,再往大了说,开启工业革命也说不定!

如果是那样,他真的就青史留名了。

努力,必须要努力!

不知不觉,两个时辰过去了。

李刚已经复制了一张图,虽说和于嘉画的比不了,可也有那般神似,也能勾起那些花花公子的情操。

李刚抻了一下腰,起身,静静地走到于嘉的身后。

看于嘉已经写完了三张卷,便默默地点了点头,笑道:“还行,书法写得还不错,题回答得也不错,看来没少背呀。不过,写字速度要加快一些,按照你这个速度,没答完便收卷了。”

嗯!

于嘉也感觉到了,自己写得太慢。

穿越来之后,还没用过毛笔,都是原主的功底,能写下来就已经很不错了。

“刚哥,我抽时间多练毛笔字。”

“兄弟,你争取拿下三元,到时候,哥也能跟你混口饭吃。”

于嘉笑了笑,但是没有回答。

李刚所说的三元,便是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都拿下第一名。

何其困难?

于嘉读过明史,在大明二百七十六年的历史中,只有两位连中三元者,在这之前,只有前礼部侍郎黄观,做到了连中三元。

李刚的这句恭维话,对于嘉来说都还太遥远,如果,这次还考不过县试,其他的想都不用想。

又过了将近两个时辰,未时已过,中午饭也没吃,才旁敲恻隐地写完两篇文章,还有最后两张纸。

于嘉看了眼窗外,现在走回家,怕是要贪大黑了!

这时,李刚起身走到于嘉身旁,拿着他刚刚画好并且上了颜色的画,放在了于嘉的眼前。

“兄弟,放松一下,看看哥画得怎么样!”

呃?

这画……

经过李刚用彩墨描绘之后,不仅解决了铅笔漫画掉色的弊端,而且,看着比以前更好看了!

“哥,你的天赋很好,不过,兄弟觉得你卖这个东西吧,还是要低调一些,万一哪天让官府抓了……”

李刚满脸坏笑,一脸无所谓的说:“放心,哥做多少年买卖了?别人咬我,我承认算呀!兄弟,把这些答完,我让书童骑马送你回家,不耽误你交公粮。”

呃……

一个文人,说话怎么就这么污呢?

可这,正是于嘉担心的问题。

这时代没有电话,如果晚上不回家,娘子会多担心?大舅会不会闹开锅?这都是该惦记的事。

但有了李掌柜这句话,于嘉也踏实下了心来。

日落西山,微风吹过,空气的也凉爽不少。

最后一篇文写完,于嘉松了口气,活动了一下筋骨。

最后一张白纸,只有“盛世”两个字,要求,以此为题做一首诗词,其余,什么提示都没有。

这个要怎么做?

是歌颂盛世,还是描绘盛世,或者是打造盛世?

这样的题,就好比问树上一个猴,地上几个猴,总共几个猴的脑筋急转弯,反正你咋答都是不对的,合了审卷人的胃口就对。

“这题目范围太大,也没有什么规定,要是写出来,好不好,纯看审卷人的心情了不是?”于嘉笑着说。

李刚放下黄图,起身走到于嘉身后,指着‘盛世’二字。

“什么就看心情?这题目不短了,我还给你锁定在盛世范围。要知道,科举路漫漫,出题的人天南海北,题目五花八门,有时候就一个字,有时候连字儿都没有。我不是在吓唬你,我断定,今年的县考,肯定会出这道题——‘盛世’!”

捧场
举报

扫一扫· 手机接着看

公交地铁随意阅读,新用户享超额福利

扫一扫,手机接着读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章节评论段评
0/300
发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