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6日,宜出行,忌祭祀。
这天早上早饭后,按董小婕的想法,临时改变行程,甄灵驾车载着四人从乐山来到了井研县城。童一舟以前也没有到过井研,所以对井研的名胜古迹一点也不知道。昨天他听了董小婕想去井研的想法后,临时查了一下资料,也没有发现这里有和大西军或陈皇后相关的遗迹存在。
乐山到井研并不远,约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董小婕一行便来到了井研县城。
井研是乐山市的东部门户,汉代设武阳县,县治就在井研镇。隋开皇时代设县,经唐、宋、元初,县域不断扩大。元至元时代一度并井研到仁寿;明太祖时代,朱元璋下诏恢复井研县。虽然这里是自古县治所在,但经历明末清初的动乱时代,已经看不到以前的文物古迹。
董小婕建议去城南的天宫山公园,于是,四人来到了天宫山。
天宫山公园位于井研县城南边的小山丘上,这里绿化很好,有很多茶舍休闲设施,是夏季井研人爬山避暑的最好去处。
董小婕四人先在天宫山上的寺庙逛了一下,因为都是新修,大家都没有太多的兴趣。眼看就要到中午,董小婕建议到山上茶园休息,顺便做童一舟的采访资料。
这天是周一,天宫山上茶园人不是太多。四人坐下后,董小婕问童一舟四川的饮茶习惯。童一舟回答自己了解不多,四川人都喝花茶。对茶的品质和喝茶的用具以及饮茶的规矩好象并没有江南、福建那样讲究。
董小婕很奇怪问:“四川是茶叶产地,饮茶历史文化悠久,茶文化应该很发达呀?”
“古典的文化和时尚都是脆弱的。现在四川的传统文化几乎都是清代湖广填四川移民后的东西,以前的传统也许就在明末张献忠以及外省军入蜀,蜀地动荡中灰飞烟灭了。”童一舟说。
“我看过一些将四川茶文化的书,好象还是很有传统的。”闫涛觉得四川的茶文化应该还是有传承。
“现在说的四川的茶文化应该是清代四川帮会文化的产物。湖广填四川后,大量帮会组织产生,四川的茶馆成了帮会活动的舞台。茶馆成了帮会以及市民和小镇居民文娱活动的地方,饮茶的市井文化也就产生了。”童一舟说。
董小婕笑道:“你们男人聊天都喜欢聊政治、军事,一点小事都要上升到文化上。今天我要为难一下一舟,今天聊天的主题虽然是陈皇后,但我要问一点世俗的女人问题。”
童一舟笑了:“我们只是聊天,你真要想用问题难倒我,那是很容易的事情。”
董小婕笑了:“好吧,我直接一点。陈皇后长得啥样?”
“你这已经难道我了。陈皇后长什么样?可能谁也说不出来,文献中没有太具体的记载。但是张献忠要娶她为皇后,除了家世外,长相需要母仪天下。所以,皇后的脸和身段应该还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被认为是美女。”童一舟说。
“就象唐寅绘画里面的女子吗?”董小婕问。
“应该是。当时的审美和现在不一样,女子要象美人图里面那样,柳叶眉、丹凤眼、樱桃口。装扮要淡雅、和谐、得体。因为我们不知道陈皇后的生平,不知道她是生长在四川还是京城,但她最后是在老家被大西军掳掠的。《明季南略》里面记载,是在乙酉年春天张献忠攻下井研的时候,掠取她为皇后。”童一舟说。
“也就是说陈姑娘是京城女子。那时候京城女子要时髦一点,是吗?”董小婕问。
“很难说。按陈演的生平推断,他是在天启二年中的进士。中进士后就在京城为官。按年龄推算,陈姑娘应该是陈演在翰林院做编修期间出生的,她出生地也就应该在京城。”
“那她不应该算四川姑娘?”董小婕问。
“她也许跟陈演回过老家。明代有丁忧制度,官员直系亲属身亡,需要回家服丧三年。只有皇帝、百官挽留,才能夺情处理。陈演是在崇祯十三年升到礼部侍郎,前面在翰林院有十八年时间。文献虽然没有陈演丁忧的记载,但我觉得那时候他应该带全家回到井研。”童一舟说。
“为什么这么肯定?”董小婕问。
“四川籍的另外一名明代明人杨慎科举生平和陈演的经历一样,但科考比陈演更厉害,他中了状元,然后做翰林院编修。杨家老家在四川新都,虽然他自幼长在京城,父亲是吏部尚书,但因为母亲去世,也回乡守丧三年。”童一舟说。
“我奇怪的是李自成破北京时候,陈演还在京城,但陈姑娘却在井研老家。这之中有什么缘由吗?”董小婕问。
“这个历史书没有记载。有两个可能性,第一是陈姑娘在陈演任户部尚书、后任首辅时候,并不在京城,而是因为其他原因留在了四川。第二是李自成进军北京时候,陈演感觉事态不妙,让家眷逃离京城,回到四川。”童一舟说。
“我有点奇怪。象陈家这样的见过大世面的家族,即使回到四川,也应该留在成都,不至于直接回老家。”董小婕问。
“你说的不是乱世。陈姑娘肯定在成都住过,但当大西军要围攻成都的时候,还不得逃回井研老家。从推举她做皇后的四川士人建议来看,她曾在成都见过后来投靠大西政权的士人,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才会被推举为大西皇后人选。”童一舟说。
甄灵笑了:“一个京城时髦女子到了西南,自然是被追捧。”
“其实,从后来的文人笔记来看,京城谈不上时髦。江南和四川才是时髦之地。”童一舟说。
“不会吧?”甄灵有点吃惊。
“京城是政治中心,不一定是时尚中心。江南有著名的秦淮八艳,我就不多说。文人记载的明代蜀女时尚度,也是很有名的。那时候时髦的蜀女常身着白色罗衣,而白罗地上用红丝碧线绣成一些风流香艳的诗句。每当这些时髦女在市井中穿行时,风吹罗衣,飘若惊魂,路上行人不由自主会注视她们,没有文化的看身姿,有文化的读诗句。”童一舟说。
“一舟,你都读了些啥史书呀?”董小婕笑了。
“我喜欢文人笔记,因为真实。正史里面造假太多,大都不可信。”童一舟说。
“这种白罗绣诗装束没有传下来?”甄灵问。
“明末的动乱扫除了所有的明文化时髦,蜀女们的风流韵致只停留在文献上了。相传蜀女中还流行一种高底绣鞋,鞋跟是由檀木精雕而成。鞋跟里面是雕空的花蕾形,里面可以放香粉末。因为有花蕾形的孔,所以,时髦蜀女每走一步,足跟就会留下花蕾形香末,所谓步步留香。”童一舟解释说。
“这应该是很好创意,现在怎么没有人做这个?”甄灵问。
“这是中国式的高跟鞋吗?我在博物馆里面怎么没有见过?”董小婕问。
“时尚这种东西都是过往云烟。”童一舟说。
“那时候的时尚女肯定很少出行,要是她们每天都在外面走,那香粉钱都是很大一笔开支。”甄灵说。
“那时候的时尚女当然只有各种节日才打扮出场。因为缠小足,所以她们走路也不多,才有这般步步留香的想象力。”童一舟说。
“对了,那时缠小足流行,陈家姑娘也缠小足吗?”董小婕问。
“应该有。不过,现在我们来看当时缠小足就有点象现代摩登女穿高跟鞋一样。”童一舟说。
“我见过缠小足变形的图片,真可怕!”甄灵说。
“那肯定是极端的。当时女性缠足是为了今后走路能婀娜多姿,更有女性的妩媚。这和今天你们穿高跟鞋一样,明知道对身体有伤害,但是为了美,什么也不在乎。”童一舟说。
“一个小足女人从京师到四川那可怎不容易。”董小婕说。
“那时候有车马。官宦人家女子自然有人服侍。缠小足就是让女子永远穿着一双高跟鞋一样,只要她习惯就好。”童一舟说。
“张献忠攻破井研的时候,陈家大院在哪里?”董小婕问。
“这个我真不知道。查过资料,没有记载。想来已经毁坏了。四川明代的建筑几乎都毁掉了,很少有存世下来的。即使有,也只是在梓潼七曲山那样偏僻的地方。”童一舟说。
董小婕看表,已经快十二点了。便说:“采访到此结束,我们就在这附近午饭。然后你们俩去拍一点井研美女的照片,再拍一点环境。下午我们去千佛镇,那里有个清代京官雷畅的故居。也许我们去那里能够看到一点古代官宦人家老家大院的特点。”
《光绪修井研县志》记载:雷畅,其先为楚人,明洪武朝自麻城迁蜀,卜居。乾隆三十四年,授为内阁侍读学士。三十八年因患足疾还乡。翌年春,在宅前筑随春园。园有池,四周种植奇花异木,池中奇石为埠,建月到亭、香光阁于其上,香林梅坞,极幽丽之观。名彦雅游,解水流连,颇积一时之胜。
下午,董小婕一行来到井研千佛镇雷畅故居。这里虽然是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宅院的损毁比大家想象中严重。
四人走进宅院,发现木门柱已经斑驳破损,天井地面布满青苔,石刻风化残损厉害。房屋上虽然能够看见精致的花纹雕刻,但木质地板、梁柱的腐朽也很厉害。因为以前有人入住,后又规划保护。入住的人们搬出后,各个房间内尘土和蜘蛛网遍布,很有破败感觉。来这里观光的游客很少,让整个大宅显得更加冷清。
甄灵和闫涛忙着拍照和摄像。董小婕拉着童一舟逛完大宅后,在宅院里面的庭院里休息。
“陈皇后家以前也是这样吗?”董小婕问。
“川西明清民居建筑都差不多。陈演在京做官二十多年,才资虽然平庸,但很会拉关系,排除异己。更会敛财,滥用职权。他老家的住宅一定也不小,我想,应该比雷畅故居大一些。”童一舟说。
“到这里的感觉就是大户人家的破败!”董小婕感叹说。
“是呀。”童一舟点头。
“说来也奇怪,我们本来是寻找星月纹剑的来源,结果引出了甄灵找到的李家家史记录。然后从李家家史里面你读到了和大西军的关联,而我迷上了陈氏皇后的故事,就来到这里。你说这是不是缘分?”董小婕问。
“算是呀。我也要感谢你,没有你的问题,我不会去读那么多关于大西军的文献。”童一舟说。
董小婕拿出平板电脑,调出甄灵找到的李家那段记录家史的文字,说:“一舟,我这两天读这段文字,越来越感觉这里面的陈氏女就是陈皇后。”
“那是你当初读这段文字已经有陈皇后的印象,所以才会这样想。”童一舟说。
“女人的直觉有时候是比较厉害的。”董小婕说。
“我信科学,科学需要证据。”童一舟说。
“你得容许我猜想吧。一个年轻的军官奉命保护一位年轻的姑娘,虽然她是皇后,但你上午讲的京城女子和蜀女的妩媚在年轻姑娘身上都具备,你说年轻军官能不动心?”董小婕问。
“动心,但对方是皇帝遗孀。”童一舟说。
“所以才会逃进蜀南山里呀!”董小婕说。
“你的这个解说也有道理,但历史不是我们猜想的,历史的真相只有一个。”童一舟说。
“一舟,我跟着你就有接近历史真相的感觉,真的!”董小婕说。
“你这样想?”童一舟笑了。
“我觉得我是一个想要看到过去的巫女,而你就是我的魔法水晶球,我要透过你观察到过去。”董小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