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搜
纵横小说
首页 历史 历史传记 书籍1201903
天宝政局
作者:新作者zd49nk本章字数:1.1万更新时间:2023-04-03 11:32:09

一、美人获宠

公元742年,此时年近六旬的唐玄宗已经执政三十年。这一年,改年号“开元”为“天宝”。天宝出自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虚。”

改元“天宝”主要有几方面考虑:一是改改晦气。开元二十九年末,唐玄宗的堂兄李守礼和大哥李宪两个同辈兄弟先后去世。二是天下天平。基本上已经衣食无忧,开始享受。杜甫在《忆昔》中形容:“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三是群臣上表。“函谷宝符,潜应年号;先天不违,请于尊号加天宝字。”

公元737年,唐玄宗最为宠爱的妃子武惠妃逝世,唐玄宗开始变得郁郁寡欢。当时后宫数千,就是选不中合适的。

当时有人向唐玄宗报告,有一个人“姿质天挺,宜充掖廷。”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身材丰满,肤如凝脂,天生丽质,此人正是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唐玄宗将杨氏召入后宫之中。

杨玉环和西施、王昭君、貂蝉并列为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享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的美誉。

“沉鱼”典故来源于战国时期,越国西施在河边浣纱时,鱼儿看见倒影里西施俊俏的身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

“落雁”典故来源于西汉时期,王昭君在出发匈奴的路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忘记了摆动翅膀,跌落地下。

“闭月”典故来源于三国时期,貂蝉在后花园赏月。一阵风吹来,浮云就遮住了明月。王允逢人就说,我的女儿比月亮还美。

“羞花”指的就是杨玉环,杨玉环进宫后十分思念家乡,声泪俱下。她刚一摸花,花瓣就收缩,绿叶下弯。这时人们都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儿都含羞低下了头。

开元七年(公元719年)六月初一杨玉环出生,她的家庭背景不错,高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父亲杨玄琰,曾担任过蜀州司户。开元十七年,杨玉环因父亲去世,十岁的杨玉环被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璬家。

开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杨玉环应邀参加。咸宜公主的胞弟寿王李琩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当年被立为寿王妃,两人感情一直很好。

但是没想到有唐玄宗这个第三者插足,因为唐朝有着开放的传统与风气,也有唐高宗娶了庶母武则天的先例。

唐玄宗为了得到儿媳妇,开始了一步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曲线回宫。

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十月,唐玄宗借母亲窦太后祈福的名义,下令杨玉环出家为女道士,道号“太真”,相当于给杨玉环办过户手续。

同一年,在高丽士的安排下,唐玄宗和杨玉环在骊山华清宫(今陕西临潼县境内)邂逅,春宵一刻值千金,这就有了夫妻之实。此时杨玉环二十二岁,唐玄宗五十五岁。

天宝四载(公元744年),唐玄宗改“年”为“载”,直至到公元758年,唐肃宗才改回来。唐玄宗册立杨玉环为贵妃,相当于皇后。因为唐玄宗自废掉王皇后就再未立后。

唐玄宗对后宫人说:“朕得杨贵妃,如得至宝也。”为了补偿了儿子李瑁,把韦昭训的女儿册立为寿王妃。

唐朝诗人白居易写的著名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全文描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生活,诗中涌现了大量的千古名句。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杨贵妃出生在蜀地,喜欢吃荔枝。唐玄宗就安排人员从千里之外的岭南把荔枝运送到长安,而且荔枝还保持着良好的口感。杜牧的《过华清宫》描写到: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犹有树长生。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杨贵妃父亲杨玄琰被追赠太尉、齐国公,母亲追封凉国夫人,叔父杨玄珪任光禄卿,兄杨铦任鸿胪卿,堂兄杨锜任侍御史。杨玉环的三个姐姐“皆有才貌”均获唐玄宗宠幸,分别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四姐妹“并承恩泽,出入宫掖,势倾天下。”

杨贵妃的远房兄弟杨钊,本是个市井无赖。后来唐玄宗赐名国忠,身兼支部郎中等十余职。杨氏一族成为大唐最有权势的家族,杨家人“出入禁门不问,京师长吏为之侧目。”

每年冬天,唐玄宗和杨贵妃行幸华清宫,队伍所过之处,珠翠玉簪、金银饰物竟遗落满途、俯拾即是。民间歌谣纷纷传唱:“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男不封侯女作妃,君今看女作门楣。”

当然,唐玄宗和杨玉环也出现了一些不和睦情景,唐玄宗和杨玉环经历了两次婚姻风波。

第一次是在她被册封为贵妃的第二年即公元746年七月,唐玄宗突然下令,称她“妒悍不逊”,随后竟然在一怒之下将她送回了娘家。

早上才让高力士送回家,下午就又想念杨贵妃,这有种生命中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她的感觉。

第二次是在天宝九年(公元750年),这一次唐玄宗将杨氏赶回娘家的理由是“杨贵妃复忤旨”。

“复忤旨”可能的原因是唐玄宗吃醋。虽然把杨贵妃赶回了家,但还是不放心,唐玄宗派身边的宦官前去探望。

杨玉环见宦官过来,泪流满面,还剪下自己的一缕头发,让转交给唐玄宗。

唐玄宗说这不是断发如断人,马上慌了。随后就将杨氏接了回来。两次被赶出宫,两次回宫后都比之前更加受宠。

二、李白杜甫

公元742年,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奉旨入宫。次年即被招入翰林院,封为翰林特招,专门负责为唐玄宗草拟机密诏书和制度。

和李白联系在一起的是唐诗。中国的文学发展史呈现出了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时代特征。

诗歌是诗与歌的总称,诗歌是整个唐朝政治开明、经济繁荣的产物。文学界将唐诗的发展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

初唐时期:自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到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代表人物有“初唐四杰”、陈子昂等人。

盛唐时期:自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到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这时的诗歌出现了许多流派和代表人物。比如: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派;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

中唐时期:自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到文宗大和九年(公元835年)。代表人物有李贺、韩愈、柳宗元、白居易、刘禹锡等人。

晚唐时期:自文宗开成元年(公元836年)到唐哀帝天祐四年(公元907年),代表人物有“小李杜”之称的李商隐与杜牧;“郊寒岛瘦”之称的孟郊与贾岛,还有皮日休和韦庄。

李白,字太白,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据说李白出生时,他的母亲曾梦见太白金星,所以为他取名“白”。

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而且“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这简直就是个文人侠客形象。

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二十四岁的李白带着“安社稷,济苍生”的愿望,“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在安陆(今湖北安陆市)与当过宰相的许圉师之孙女结婚,定居安陆。

李白从公元730年开始,先后三次到达长安,他的个人才华名满京城。在公元742年担任翰林特招,以他的洒脱,自然看不惯高力士、李林甫这些人的作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据记载,有一次李白喝醉酒,唐玄宗召集他前去皇宫为杨玉环作诗。因衣着破烂,唐玄宗赏赐李白衣物。李白因醉酒无法更换,便唤高力士帮忙脱靴。高力士自视尊贵但因唐玄宗在面前,也只能硬着头皮答应,这就是著名的“力士脱靴”典故。

之后,李白处处受到高力士和杨玉环的针对,在唐玄宗眼里这就是个恃才傲物,而且整天喝的烂醉如泥的人。不久就被唐玄宗赶出皇宫。李白从政生涯也就仅仅两年左右的时间,从此开始“浪迹江湖,终日沉饮。”

公元744年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在这里,他遇到了杜甫。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第一次见面。著名诗人闻一多评价道:“四千年的历史里,除了孔子见老子,没有比这两人的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

此时李白已名扬全国,而杜甫风华正茂,但都怀才不遇。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杜甫把李白当成了偶像。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公元712年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

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杜甫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落榜,后来四处游玩。纵观杜甫的一生,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但始终怀才不遇。

这次见面,他们一起喝了点酒,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杜甫在《赠李白》诗中记录了他们的见面场景: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

野人对腥膻,蔬食常不饱。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

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

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

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当年秋天,两人如约到了梁宋(今河南商丘),同时还遇到了诗人高适。他们三个怀才不遇的人一起酒垆畅饮,吟诗作赋,谈笑风生,此外他们还一同去打猎。

不久,三人便分道扬镳。高适因事便先离开梁宋,李杜两人则约定一起求仙访道。

第二年,天宝四年(公元745年)秋天,李白和杜甫又在泗水边的鲁郡第三次相遇,也是最后一次见面。去济州拜访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

就在这年冬天,李杜两人分手。李白也写下了《鲁郡石门送杜二甫》

醉别复几日,登临徧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尊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李白既是诗仙,也称酒仙。公元749年,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写道: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酒中八仙指的是: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八人

唐代宗上元三年(公元762年),六十三岁的李白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关于李白之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要流传着三种说法:

一是醉死,见于《旧唐书》“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

二是病死,见于《新唐书》,说他病逝于安徽当涂。

三是溺死,见于《唐才子传》“度牛清矶,乘酒捉月,遂沉水中。”

三、胡人崛起

公元742年,就在李白进京担任翰林的同时,年满四十岁的安禄山被朝廷任命为平卢节度使。

节度使官职是沿袭北周及隋朝旧制,初设时为负责管理调度军需的支度使,同时兼管理屯田的营田使,主管军事、防御外敌。到了唐玄宗天宝时期,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已经到独揽大权的地步。

公元742年,北方逐渐形成平卢、范阳、河东、朔方、陇右、河西、安西四镇、北庭伊西八个节度使区,加上剑南、岭南共为十大节度使。

安西节度使负责管理西域,办公地在龟兹城(今新疆维尔自治区库车县)。统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镇。统兵二万四千。

北庭节度使负责防御游牧在北方的突骑施和坚昆。办公地在北庭都护府(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县),统兵二万。

河西节度使负责隔断吐蕃与突厥两国间的交通。办公地在凉州,统兵七万三千。

朔方节度使负责防御突厥。办公地在灵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统兵六万四千七百。

河东节度使负责防御突厥。办公地在太原府,统兵五万五千。

范阳节度使负责压制奚、契丹。办公地在幽州(今北京市),统兵九万一千四百。

平卢节度使负责招抚室韦、靺鞨(读如漠河)。办公地在营州(今辽宁锦州市),统兵三万七千五百。

陇右节度使负责防御吐蕃。办公地在鄯州(今青海乐都县),统兵七万五千。

剑南节度使负责西抗吐蕃,南抚国境内各少数族。办公地在益州(今四川成都市)。统兵三万九百。

岭南五府经略使负责绥靖境内各少数族。办公地在广州(今广东广州市),统兵一万五千四百。

十大节度使兵力相加大约四十九万,而中央禁军不过十二万人,这就形成了上轻下重,中央控制不了地方的局面,这就让安禄山有机可乘。

安禄山,武周长安三年(公元703年)出生。史料记载,“营州柳城杂种胡人也,本无姓氏,名轧荦山。”

安禄山是个孤儿,从小跟着他母亲长大。精通突厥语、契丹语等六种语言。他的第一份工作是“诸藩互市牙郎”,就是外语翻译兼商品中介商,安禄山平时也会干一些偷鸡摸狗的事。

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有一次安禄山偷羊被抓住,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准备将他乱棍打死。安禄山赶紧大喊:“大夫不欲灭两蕃(奚、契丹)耶?何为打杀禄山!”

张守珪听了一愣,又看他体态魁梧,命令他跟同乡史思明一起在边境抓活俘虏来戴罪立功。

安禄山每天都能很好的完成任务,不久张守珪就把他收为义子,安禄山没想到这次能因祸得福。

公元736年,安禄山靠着骁勇善战,又会巴结上头,被提拔为平卢讨击使、左骁卫将军。

但很快人生的第二次遭遇马上到来。在讨伐奚、契丹过程中,骄傲自满,轻视敌军,被敌军打的落花流水。张守珪念在他有功,就没忍心杀掉他。把他送回京师,等待朝廷发落。

此时当朝的宰相是张九龄,态度非常坚决,“安禄山违反军令,按律当斩。而且他有造反的体貌特征。”

唐玄宗非常欣赏安禄山的才能,下令免掉了他的职务,以平民的身份继续从军。

从此,安禄山开始明白了一个道理,做的再好还不如关系要好。他开始用钱来巴结关系,果然收到了成效。公元740年,安禄山任平卢兵马使。

公元743年正月,安禄山回到长安,在唐玄宗面前又吹牛了一番,次年就担任了范阳节度使,你不得不佩服他的厉害。

当然这仅仅还只是开始,天宝六载(公元747年),安禄山被提拔为御史大夫。

晚年的安禄山:“益肥壮,腹垂过膝,重三百三十斤,每行以肩膊左右抬挽其身,方能移步。”唐玄宗指着他的肚子开玩笑:“你这个胡人肚子里有些什么东西,竟然如此之大。”

安禄山:“除了对陛下的一片忠心,就再也没有其他东西。”唐玄宗听了自然是非常高兴。

有一次,唐玄宗召见安禄山,太子也在场,安禄山就只对皇上行礼。旁边的人看着着急,赶紧提醒他这是太子。

安禄山假装不知道:“我是胡人,不知道朝廷礼仪,不知道太子是什么官职。”

唐玄宗:“太子就是储君,我死了就是他来继承我的皇位。”

安禄山:“原来如此,过去我只知道皇帝一人而已。”

可以看出,安禄山反应非常敏捷,又非常能琢磨人。这也使得他深受唐玄宗的宠幸。因此唐玄宗赋予了他一项权力,允许他随时能出入宫中。同时认安禄山当作自己和杨贵妃的干儿子。

每次安禄山进宫朝见唐玄宗时都先拜杨贵妃。唐玄宗很疑惑:“不是都要先向皇上行礼的吗?”

安禄山:“臣是胡人,胡人把母亲放在前头而把父亲放在后头。”

为了使安禄山出入皇宫方便。公元751年,唐玄宗在亲仁坊为安禄山建造家宅。这家宅无比豪华,因为唐玄宗怕安禄山看不上。

豪宅建成以后,唐玄宗又让所有的大臣去府上祝贺,可以说是为安禄山安排的妥妥当当。

当年十二月,安禄山的生日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作为安禄山的干爹干娘,赏赐了非常多的金银珠宝。

三天后,杨贵妃又用锦绣做成襁褓,裹住三百多斤的安禄山,用彩轿抬着进宫。

唐玄宗:“这是为何?”

杨贵妃:“这是禄儿出生三天后给他洗澡。”真的是十分的可笑荒诞。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朝廷上都在传安禄山和杨贵妃有染。“自是禄山出入宫掖不禁,或与贵妃对食,或通宵不出,颇有丑声闻于外,上亦不疑也。”

接下来安禄山又请求兼任河东节度使,唐玄宗二话不说也答应。可以说安禄山要什么,唐玄宗就给什么。至此,安禄山已经身兼河东、范阳、平卢三镇的节度使,兵力达到十八万五千人,和中央的禁卫军人数差不多。

当然,安禄山在朝廷还有怕的人,他就是李林甫。每当同李林甫交谈,李林甫总摸准了安禄山的心思并先说了出来。安禄山认为他像神仙一样无所不知,每次见到李林甫,即使是隆冬天气也害怕的汗流浃背。安禄山称李林甫为“十郞”。

安禄山回到范阳,对李林甫都还有心有余悸。每次下面有人从长安回来,安禄山一定会问“十郞说什么了吗?”有时听到李林甫说:“对安大夫说,要好好检讨!”安禄山就紧张的要死,“哎呀,我要死了。”

此时,距离安史之乱爆发还有不到四年时间。

四、后继有人

怀疑安禄山日后必定会造反的人,除了张九龄外,还有唐朝中期名将王忠嗣。公元747年,王中嗣多次向唐玄宗上书,安禄山借抵御外敌入侵,修筑城墙,暗中屯兵。当然唐玄宗没有听进去。

在安禄山获得三镇节度使之前,公元746年,王忠嗣担任了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的节度使,大唐四十七万边防军,他一人手下就有近二十七万,大唐有史以来的第一人。“忠嗣佩四将印,控制万里,劲兵重镇,皆归掌握,自国初以来,未之有也。”

但很不幸的是在天宝八年(公元749年),王忠嗣暴死,终年四十五岁,这才有了安禄山的拥兵自重。当时就传言“王忠嗣不死,安禄山不反。”

王忠嗣,生于唐中宗神龙二年(公元706年),最初名叫王训,祖籍山西太原祁县,后移居至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大唐名将王海宾的儿子。

在盛唐如云的猛将中,他父亲其实算不上是大人物。在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吐蕃进攻松州(今四川松潘),王海宾战死沙场,那时王中嗣才九岁。

唐玄宗非常心疼这个苦命的孩子,认为“此去病孤也,须壮而将之。”于是把他领养为自己的孩子,赐名王忠嗣。在宫中与当时的忠子李亨,也就是后来的唐肃宗一起游玩。

王忠嗣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在带兵打仗方面颇有建树。有时跟唐玄宗谈论兵法,“应对纵横,皆出意表。”

唐玄宗十分惊讶:“尔后必为良将。”

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王忠嗣投奔河西节度使、兵部尚书萧嵩,开始了他一生的军旅生涯。

唐玄宗还是比较爱惜这个养子,生怕上了战场就一门心思想要为父报仇。所以一再和萧嵩交待,不要让他带队出战。

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萧嵩准备入朝,王忠嗣说:“跟随将军已经三年,没有什么回报天子。”请求带领几百兵去偷袭,萧嵩默许。

此战王忠嗣斩敌数千,获得牛羊马匹数以万计。唐玄宗听到萧嵩的奏报非常高兴,封给王忠嗣一大堆职务。

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河西节度使杜希望想攻取吐蕃新城,上书给唐玄宗:“忠嗣之材足以辑事,必欲取胜,非其人不可。”唐玄宗同意将王忠嗣调到杜希望的麾下。

王忠嗣果然不辜负杜希望,“策马而前,左右驰突,当者无不辟易,出而复合,杀数百人,贼众遂乱。”此战一举成名,从此开始平步青云。

从公元725年出征到公元740年,王忠嗣用了短短十几年时间就升到了唐军边关最高统帅节度使职务。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王忠嗣率朔方军出击河东,与奚族的怒皆部作战,三战三胜。打的奚族“虏其全部,复失亡之车重。”

次年,王忠嗣又大战突厥,打的突厥落荒而逃,之后“自是塞外晏然,虏不敢入。”

到天宝五年(公元746年)正月,刚好四十岁的王忠嗣已经兼任了河西、陇右两镇节度使,没两天又暂代了朔方、河东节度使的工作。再往下一步就要入朝为相,权力直接威胁到了当朝宰相李林甫。

此时大唐边境上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战事,王忠嗣的性格多了许多沉稳。这逐渐与唐玄宗晚年好大喜功的性格有了冲突,很快石堡城就成了王忠嗣的人生滑铁卢。

宰相李林甫怂恿唐玄宗攻打吐蕃的重要据点石堡城(今青海湟源县石城山),这个地方是湟水河和青海湖之间的战略要地。原来是由吐蕃占着,后来在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被唐军夺取,最终在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又被吐蕃占领。

王忠嗣坚决反对:“石堡城易守难攻,吐蕃重兵把守,与其付出很大代价死攻,不如伺机待变。”唐玄宗听了非常不高兴。

天宝六载(公元747年),将军董延光称愿意率兵攻打石堡城。唐玄宗就让王忠嗣分一部兵力给他,王忠嗣虽然口头答应了,但兵力始终又不调配给他。

这时河西兵马使李光弼向王忠嗣劝到:“你人员物资给不到位,将来董延光打了败仗,肯定要甩锅给你,并说你接应不力。”

王忠嗣:“我宁愿丢掉官职,也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我的这些士兵去送死。”

李光弼:“看到将军您这样的贤人,不是我们一般人所能做的到。”

果不其然,董延光就吃了败仗,唐玄宗怪罪王忠嗣阻挠军事计划。这个时候李林甫又在旁边添油加醋,“我听说王忠嗣曾经说过‘早与忠王同养宫中,我欲尊奉太子’这样的话。”

唐玄宗命令三司详细审讯,审讯后几乎是要了他的脑袋。幸好王忠嗣的部下、大唐中期名将哥舒瀚全力挽救,才免了王忠嗣的死罪,王忠嗣被贬为汉阳太守,两年后王忠嗣去世。

王忠嗣死后留下一笔丰厚的“遗产”,生前培养了一大批青年将领:比如郭子仪、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李光弼。加上王忠嗣,称的上唐朝中期“六大名将”。这些名将日后成为了对抗安禄山的中流砥柱。

唐玄宗下定决心,石堡城还是要继续攻打,这任务落到了哥舒翰身上。

天宝八载(公元749年)六月,哥舒翰统率攻打石堡城。虽然获胜了,但唐军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战死吐蕃士兵几万人,俘虏了几百人。

另一名大将高仙芝也在这个时候大放光彩。

天宝九载(公元750年)二月,高仙芝击破朅师国,俘虏了朅师国国王及吐蕃酋长。他派人与石国约和,然后乘其不备,出兵偷袭,俘虏了石国国王车鼻施及他的将领,并杀了大量无辜的老弱病残人员,这成了高仙芝的一个人生污点。

返程途中,高仙芝又以突骑施汗国背叛为由,击破突骑施汗国,俘虏了可汗移拨。唐玄宗考虑到他功勋卓著,加授开府仪同三司。不久被提拔为右羽林大将军。

高仙芝以欺诈的手段攻破石国,并大肆杀掠,引起了石国的强烈不满。石国王子便暗中联合大食国(阿拉伯阿拔斯王朝)共同进攻安西四镇,从8世纪初开始,阿拉伯帝国灭掉波斯后,势力越来越庞大,企图称霸中亚。

高仙芝掌握情况后,先发制人,主动进攻阿拉伯军队。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四月,高仙芝率领大唐联军包括投敌的葛逻禄军和拔汉那军共三万人左右,从安西出发,长途奔袭七百余里,最后在怛罗斯(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江布尔城)与阿拉伯军相遇展开决战,史称“怛罗斯之战”。

高仙芝与阿拉伯军相持五天,葛逻禄部众突然反叛,与阿拉伯军夹击唐军,导致高仙芝战败,只剩下数千人返回。死掉的士兵基本上都是投敌的葛逻禄军和拔汉那军,还有部分唐朝的工匠成为俘虏,为西方国家服务。

唐军怛罗斯之战失利,唐王朝的整体实力以及在西域的影响力并未受到动摇。战后唐朝仍然控制西域,仍在中亚继续扩张,只不过这个接力棒又传递给了大唐又一个名将封常清手上。

封常清是一名典型的矮穷矬屌丝,“细瘦目颣(读如累),脚短而跛。”他的外祖父因犯罪还被流放,因此生活过得举步维艰。三十多岁时到高仙芝麾下自荐从军。

封常清第一次来见高仙芝,高仙芝看到这个样貌,根本没去搭理他。第二天又来,高仙芝对他说:“我要求的侍从已经够了,你为何还要再来?”

封常清有点发火:“我是仰慕您的人品,愿意侍奉您,您怎么可以以貌取人。”高仙芝还是没有理睬。

封常清就每天到门口来等候,高仙芝没办法,最后就接纳他为侍从。

封常清最先引人注意的是他有一定文字功底,写的捷报条理清晰,而且还能屡立战功。此后高仙芝每次出征都带上封常清,并让他断后。

公元753年,已经担任安西副大都护的封常清开始独当一面,率军进攻大勃律国(今克什米尔巴勒提斯坦),大获全胜,并招降大勃律。

这次战争意义重大,唐朝刚经历了怛罗斯战败,又迅速夺回了在中亚的霸权地位,体现了唐朝的军事实力。

公元754年,封常清凯旋而归面见唐玄宗。唐玄宗赐给封常清五品官,去世的父母皆赠封爵。

封常清的高光时刻其实并不长,接下来马上爆发了安史之乱,他和高仙芝都成了都成为了受害者,一代名将竟然成为了唐玄宗的刀下魂。

五、外戚误国

公元752年以后,天宝的政局就变得复杂,多股力量交织在一起:一是以李林甫为代表的权臣集团;二是以高力士为代表的宦官集团;三是以安禄山为代表的军官集团;四是以杨国忠为代表的外戚集团。此时的唐玄宗已经不再上朝,置身为局外人,才使得天宝的政局扑朔迷离。

读史发现,这几个人的性格非常有趣:高力士精明,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李林甫阴险,知道不能做的事情怎么去做;杨国忠张扬,不管能不能做的事情都去做;安禄山果敢,认定的事情就坚决去做。

这其中又有一物降一物的关系,杨国忠比较敬畏安禄山,有时殿前的台阶都要扶着安禄山走。安禄山又怕李林甫,因为什么事情都瞒不过李林甫。

杨国忠最终能入相,完全靠的是杨贵妃获宠。天宝七载(公元748年)六月,杨国忠晋升为度支员外郎兼侍御史。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便身兼十五个使官,后来又担任御史中丞,成为朝廷的重臣。

此时同为御史中丞的王鉷(读如宏),权力极大,位置仅次于李林甫。所以身为右相的李林甫联手左相陈希烈、御史中丞杨国忠一起对付王鉷。

公元752年四月爆发了王鉷之弟王焊谋反案,王焊想要谋杀李林甫、陈希烈、杨国忠。不料事情提前被暴露,还牵连到了王鉷。

唐玄宗把这个案子交给陈希烈和杨国忠审查,他们两个就是想致王鉷于死地,趁机扩大自己的权力。这是李林甫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最后王鉷被赐死,王焊在朝廷上乱棍打死,王鉷的儿子被流放岭南后杀死。王鉷的所有职务全部被杨国忠接替。

杨国忠对李林甫十分不满。王鉷在时,处处被李林甫针对,因此两人结下了深仇大恨。

杨国忠十分有手段,把王焊谋反案的影响面继续扩大,暗地里指使他人诬陷李林甫参与其中。从此唐玄宗开始疏远李林甫。

当年十月,南诏国(云南一带的古代王国)进犯边境,蜀人发来求救,让杨国忠赶赴军镇。因为杨国忠当时兼任了剑南节度使,只是不用去赴任而已。

李林甫觉的机会来了,请求唐玄宗派杨国忠前去指挥。

杨国忠临走前哭着鼻子说:“这一去,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见到皇上,肯定会被李林甫陷害。”

唐玄宗:“你就放心去,我自会让你回来做宰相。”杨国忠刚刚到蜀地,屁股都还没坐热,果然就被召回来。

此次的李林甫已经病得不轻,几乎就只能在病床前行动。杨国忠回来后去看他,李林甫泪流满面:“我要死了,您一定会做宰相,以后的事情就拜托您!”

杨国忠:“不敢当,这是哪里的话,吉人自有天相。”表面上敷衍了一番,其实内心乐开了花。

一个月之后,李林甫病逝。杨国忠顺理成章的接替了李林甫的职务。

即使李林甫死了,杨国忠也不放过他。杨国忠与安禄山合谋,诬告李林甫与叛将阿布思约为父子同谋造反。李林甫的女婿杨齐宣担心自己受到牵连,便附和杨国忠出面证实。

李林甫被削去官爵,抄没家产。当时李林甫尚未下葬,唐玄宗命人劈开李林甫的棺木,挖出口内含珠,剥下金紫朝服,改用小棺以庶人之礼安葬。搞得李林甫死后不能善终,入土不能为安。

杨国忠担任宰相后权倾朝野,一手遮天。“居朝廷,攘裾扼腕,公卿以下,颐指气使,莫不震慑。”整个朝廷被他弄得乌烟瘴气,他人送的细娟,在家中推积就有三千万匹。

现在朝廷的势力主要集中在安禄山和杨国忠手中。安禄山完全瞧不上杨国忠,心里想要的是他右相位置。

杨国忠则是感觉安禄山的势力威胁到自己,多次向唐玄宗说安禄山有造反的迹象,但唐玄宗都置若罔闻。

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杨国忠建议唐玄宗召安禄山进京,看看他敢不敢来。

但没想到安禄山就来了。来了之后向唐玄宗说的第一句话:“我本来就是一个胡人,受到陛下的宠幸才有今天的地位,却被杨国忠憎恨,看来离死期不远。”唐玄宗听了之后,对杨国忠非常感冒。

唐玄宗想要加授安禄山同平章事头衔宰相职务。杨国忠极力反对:“万万不可,一个大字不识的人做宰相,岂不是被人嘲笑。”唐玄宗只好作罢,但任命他为左仆射。

当月安禄山又呈奏章,请求唐玄宗任命自己为闲厩使、陇右群牧等都使,唐玄宗全部同意。这个官职虽然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掌握着宫中马匹,这就给安禄山提前准备好了战斗物资。

安禄山认为他率领的将士讨伐奚、契丹等部族建立了战功,请求给他们的奖励,唐玄宗也按照他的意思办。安禄山军队有五百多人被任命为将军,二千多人被任命为中郞将,这些人现在都成了安禄山的拥护者,这就给安禄山提前准备好了军队。

这年三月一日,安禄山担心杨国忠使诈把他留下,急忙从长安出了潼关,每天赶路三四百里快速的回到了范阳。

唐玄宗还问为他送行的高力士:“安禄山还满意吗?”高力士:“我观察是不满意,原先安排给他当宰相,无缘无故中途又变卦。”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上表请求任用蕃将三十二人取代汉将,这真是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但唐玄宗还是没有看出来,一个字准。

这时杨国忠和韦见素向唐玄宗献计:“召安禄山进京,封他担任平章事,把他三个节度使的职务安排给其它三个人担任。”

唐玄宗觉得这个计划好,诏书是起草好了,但是就是迟迟不发,因为唐玄宗对安禄山还抱有一丝幻想。

唐玄宗派使者带着金银珠宝去赏赐给安禄山,没想到使者被安禄山收买,回来后一个劲的夸安禄山是如何的忠诚。唐玄宗对杨国忠说:“你们看看,安禄山怎么会有异心,你们就不要担心。”

同一年,唐玄宗又召安禄山进京,安禄山称生病没有来。

当年六月,安禄山的儿子安宗庆娶了宗室女荣义郡主,唐玄宗让安禄山出席观礼,安禄山又称病推辞。安禄山生怕离开了自己的大本营就再也回不去,暗地里一直在招兵买马,蓄势待发。

这个时候唐玄宗才开始怀疑安禄山。于是想了个噱头,派使者冯神威过去传话,称为他造了一处温泉浴池,十月在华清宫等他过来。

冯神威到范阳宣读圣旨的时候,安禄山非常傲慢,蹲坐在床上稍微起身,也不下拜,说:“圣上安好,十月我会尽快来京城。”这个冯神威被吓得魂飞魄散,回到京城见到唐玄宗后说:“我差点都见不到皇上。”

此时距离安史之乱爆发不足三个月时间,安史之乱是唐朝自玄武门之变后的又一部大戏,如果形容玄武门之变是一部精彩的二小时电影,那安史之乱就是一部长达八年的电视剧。

精彩刺激的安史之乱即将上演,敬请期待!

举报

扫一扫· 手机接着看

公交地铁随意阅读,新用户享超额福利

扫一扫,手机接着读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章节评论段评
0/300
发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