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搜
纵横小说
首页 现实题材 现实生活 风雨行舟
第九十章 人逢知己话语多
作者:空道言虚本章字数:4619更新时间:2023-11-26 23:42:49

那患者又问起王浩的经营情况和家庭状况来,问的挺细,每天的经营时间,客源数量多少,成本多少,收入多少,家庭成员,婚姻状况,父母何干,有没有女朋友等等。按说这些事多属于个人隐私,有的人可能会忌讳这些问题。而这患者却问的事无巨细,而且还有些直截了当。因为他除了闲聊,还另有它意,所以才问的比较详细。王浩倒也痛快,觉得自己那点小底细,没什么可保密的。对方问什么,他就如实答什么,而且丝毫不加隐瞒。

对方问完了他,他又反过来问对方。他的回问没有什么用意,只是礼节性的,有来有往的回敬。两个人说话该是有来有往的,有来有往才叫聊天,或者叫交谈。不然,总是一个人说,一个人听,那就是听演讲听报告了,要不就是话不投机半句多了。那样不好,那样不是单调,就是无聊了。一般情况下应该是他问他什么,他也问他什么。不过王浩问的比较简单,他对患者的问题做了些删减,就像看书只看了下目录,遛了个大概。

话一投机互不设防,况且又是生死之交,对方也不瞒他。虽说王浩问的不多,但对方说的却多,一提起经营滔滔不绝,而且还有几分得意。那患者先是喝了一口茶,就像说书先生先润润嗓子。然后,连个开场白也没有,就直接进入正段了:他说最早的时候,我是个乡村小学教师,一个月只挣二十八块五毛钱,不但钱挣得少,日子过得紧紧巴巴,还缺少社会地位和尊严。那时一提当老师的,人们都翻白眼儿,根本看不起这一行。一些有门路的人,都跳槽改行了,剩下的都是些没门没路的人还在干。改革开放以后,我分秒没等,就辞职下海了。我先是卖服装,那时南方开放的快,北方开放的慢,南方的服装比北方便宜,而且花样也多,还时髦。我就从南方倒到北方来卖,很快就赚了不少钱。钱多了,我又开始搞批发,批发钱来的更快更多,我又大赚了一笔。后来搞批发的人也多了,我又转到了煤矿开采业,联合了几个股东,一块承包了一个矿山,那可是一桩流油的大生意,可以说是日进斗金。说到这里,他激动的两眼就像看到了一座金矿那样放光。接着又说:后来煤矿竞争也激烈了,国家也开始限制,还容易出事故,我又抽身转战到房地产。那时人们吃穿不愁了,但居住条件还很简陋,尤其是城里人,多是住在单位狭小的职工宿舍里,或是公寓式的大桶子楼里,厨房厕所多是大家共用的。就是有一家一户的,也特别小,小的厕所只能容下一个人,连个洗澡的地方也没有。改善居住条件,已是居民迫不及待的事。有市场需求,就不愁钱赚,当时地价又便宜,我一下子就买下好几个地盘的开发权。果不其然,一开发就是财源滚滚。

他又喝了一口茶,颇有感慨地说:我这一路下来,可谓顺风顺水。因为我干的都是头水买卖。就像打鱼,别人还没发现鱼群的时候,我首先发现了,而且毫不犹豫地就跳下水去。用句现代话说,就是及时抓住了政策和市场机遇。做买卖不抓机遇不行,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如果等到人们都发现了,都下水的时候你再下水,那就不好赚了。我总能先别人一步看准了市场红利,所以钱赚的比较容易。再就是刚开放的时候,人们大多还没从计划经济的观念中醒过盹来,下海经商的人少,相对来说,市场机遇多,赚钱的机会也多。后来我想让我的孩子们也参与进来,可我那两个孩子,谁也不愿干我这一行,说对经商不感兴趣。

王浩说:人的兴趣点是不一样的,你喜欢干的事,他们不一定喜欢。赚钱不是生活的全部,除了生计,应该还有自己的爱好。人生能从事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那才是最大的幸福。没条件的人想选自己喜欢的职业,不一定能做到,为了生活,有时不喜欢的事也得就和着干。王浩对此深有体会,接着又说:有条件的人就不一样了,像你子女这样的人,没有经济负担,没有生活压力,他们当然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了。

患者动了动身子,伸了伸腿,换了个姿势说:他们也是这么说,又不是没那个条件,干吗不干自己喜欢的事呢?

患者提到他的子女,王浩又问了问,他们喜欢什么行业?他本来想问患者的子女干什么工作,但又觉得不妥,万一是保密工作,人家不愿说,那岂不尴尬。可说到话头上,不问一下,又显得有些冷落。于是,他婉转地换了形式,问喜欢什么行业?行业是个大概的含义,对方可以说具体,也可以不说具体。

咳!患者说:一个喜欢搞科研。一个喜欢当孩子王。儿子在科研所,女儿在中学教书。

王浩说:工作不错呀!

患者说:不错什么?俗话说:家有二斗粮,不当孩子王。我当了几年老师,当够了,不愿再让她当老师。可我那丫头,偏偏喜欢这工作,整天被一群孩子们围着,唧唧喳喳的也不嫌闹得慌,美的还像个猴子王似地,整天乐的屁颠屁颠的。而我那小子呢!整天往实验室里一蹲,就像着了魔似地,好像那些电流电路,瓶瓶罐罐吸住了他的魂儿一样,有时忙起来甚至连饭都忘了吃。一个月挣不了一壶醋钱,还干的劲儿嘟劲儿嘟的。你说他们是为了什么?

王浩说:那是因为他们喜欢自己的工作,所以才干的起劲儿。人生中最长的一段时间就是工作,工作中的快乐才是人生最长的快乐。

患者说:说的也是,我也想开了,只要他们快乐,干什么都好。

王浩接着又说:社会分工不同,各行有各行的用处,就像人的五脏六腑,少了那个器官都不行。所以,哪个行业也得有人干。科研教育虽然挣不了大钱,但是开创社会财富的驱动机。现成的不可再生资源,会越用越少,总有一天会用完的。人类要想持续发展下去,没有科研创新不行。只有他们在源源不断地寻找、创造新的价值,开发新的财源,才能解决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患者眼睛一亮说:让你这一说,他们的工作价值要比我挣大钱还重要了?!那口气,像是在疑问,又像是在肯定。然后哈哈大笑,笑的满脸春花绽放,像个老活宝。在他的心目中,子女的成就要比自己重要。谁要夸他儿女,比夸他自己还高兴,美的心里如醉如痴。说:经你这一说,我更想开了。只要他们喜欢,爱干什么干什么吧!人各有志,由着他们自己的志向去吧!

就是嘛!王浩说:正是因为人各有志,有愿干这的,有愿干那的,各行各业才能平衡并举,社会才能均衡发展。不然,都去经商赚大钱,那科研谁来搞?教育谁来干?再说了,他们挣钱虽然比起你来不多,但比起一般行业来也算可以。

那是,那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养家糊口没问题。他们还总说我呢!您挣那么多钱干吗?够吃够花的不就得了嘛!多了不是累赘?你听听,不但不稀罕,还嫌钱是累赘了。

王浩说:这很正常,什么东西都是以稀为贵。钱也是,一多就不稀罕了。

患者笑笑说:可能有这么一点儿,叫他们闹的,我现在也不太把钱当回事了。

说到这儿,他端起茶壶,欠身给王浩的杯子里续了些茶水,然后又给自己杯子里续了一些。接下来又说:他们不稀罕钱正好,我可以用来多搞些慈善了,多支助一些上不起学的孩子们。那些处在穷困中,又不能自食其力的孩子们,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我不能看着不管,帮他们一下,别耽误了学业,将来可能学有所成,成为国家的栋梁。不帮,就有可能就滑落下去,走向人生的低谷。再就是支助一些有病看不起的人,有病丧失了劳动能力,挣不来钱,再花钱看病,他们也需要得到帮助。帮助一下,他们可能重获新生。不帮,就可能因病得不到治疗而丧生。虽说我的支助微不足道,但瓜子不饱是仁心。改革开放的好政策,让我富裕起来,有了钱,我理应回报一下社会才对。饮水要思源,知恩要图报。对人是这样,对国家,对社会,对政策也应这样。再说了,儿女们都不稀罕钱,我自己也花不了,死了又不能带走,干吗不拿些出来,做点儿积德行善的事呢!

王浩听了肃然起敬,心想,这富豪层里也有好人,眼前不就是一个例子嘛!虽说当过煤老板,但心眼儿一点不黑。现在又成了房产大商,依然古道热肠的没忘记穷人,多么可爱又可敬的一个富人啊。看来,天下的乌鸦并非一般黑,天下富的人也非一样狠,富人也有善良的,不能全盘否定。一个人的好坏善恶,不在阶层,而在人的素质。不论是穷人群里,还是富人群里,都有素质好的,也有素质差的。要仇视的,应该是那些素质不良,行为不端,为富不仁的人,而不是某个群体和阶层。想到这里,王浩有些情不自禁地说:如果所有的富人都像您这样多好啊!那世界上就没有仇富这一说了。尊敬还来不及了,哪还来的仇视呢?可有些富人不然,他们把钱不往正道上用,吃喝嫖赌,骄奢淫逸,挥霍无度不说,还贪得无厌,专横跋扈,欺压弱势,不但不带好头,还败坏了社会风气,才激起一些人的仇富心里。

患者说:这是因为我们刚刚富裕起来,穷人乍富,有些人的素质再没跟上,消费观念还缺少理智,缺少对社会的责任感。尤其是一些暴发户,钱来得太容易,所以花钱上也就不考虑是非对错了。有些人再想显摆显摆,摆摆排场,炫耀一下,刷一刷存在感,给别人看看,就不知怎么花钱好了。我听说有个北方阔佬,为了耍大方,显摆一下舍得花钱,竟然买鸦片招待客人,你说这不是蠢货一个嘛!不但花钱伤害健康,还违法,是不是神经搭错弦了?愚昧的让人无法理解。这就是素质没跟上物质提高的原因。为什么社会上会有仇富现象?就是因为有些富人,钱多了不知怎么花,阔了不知怎么耍,消费的邪乎,出格,让一些人看不惯了才仇富。就算钱是自己的,也不应该胡乱花,要讲究点分寸,把钱用到正道上,别去花在那些招人看不惯的消费上。你看人家爱国港商霍英东老先生,把钱花在报效祖国上。为抗美援朝捐款捐物,为国家购买外宾接待轿车,帮助国家开办亚运会,奥运会,发展体育事业等等的,捐赠竟达一百五十多亿。还有位被中国人收养的熊德龙先生,虽没出生在中国,却把自己当成中国人,为中国捐赠了四亿多,帮助家乡建企业,建桥粱,建幼儿园,建学校,建医院,扶助众生。还有陈晓明夫妇,一次捐献了一亿多,却是坐地铁去的。像这样的富人,才是人们尊重和敬仰的人,才是名副其实的贵族。

王浩感叹地说:要是富人都这样多好啊!

赵德海说:等着吧!等一些人,显摆的没人羡慕了,没人贺彩了,没人欣赏了,遭人烦了,腻了,嫉妒恨了,瞪起血红的眼珠子要打土豪了,他们就知道有钱该怎么花,该花在什么地方了。

接下来,他又说,以后再赚钱也没有像刚改革开放时那么容易了。现在经商的人多了,头脑也都变得灵光起来,你能看准的利润,别人也看准了,抢头水买卖的人大有人在。有时好多人同时在抢一个红利,竞争就激烈多了。尤其是那些大众化的,利润大,短平快的普通行业,你能干的,别人也能干,竞争的人就更多了,钱就不容易赚了。不容易赚得钱,花起来就不胡霍霍了。像我这份家业,虽然挣的挺顺,但都是靠心血拼来的。所以我才把钱尽量花到正当处。

王浩说:现在房地产业还是蛮火的。

患者说:火是火,但已经进入了深水区。一是有钱的人多了,插足这个行业的人也多了,竞争开始变得激烈。二是随着竞争的激烈,地价也不断上涨,各种费用也在攀升,成本越来越高。三是潜规则也多了起来,再想搞个地盘,不搭点血本,不经过一番激烈的博弈是不好搞定的。四是做房地产的人多了,过不了多少年,房子就可能过剩。房子不像其他商品,消费快,房子要用几十年。一旦过剩,就很难再赚钱了。

王浩说:那就再转别的行业,有钱怎么也好说。

患者眨了眨眼说:别的还没看好。听说有些商人,为了获取竞争优势,还把一些公权力往商业圈里拉。公权力掌握着政策,掌握着资源,掌握着信息,掌握着各方面的话语权。他们要是一掺和,一越位,又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就像赌场上,看着别人手里的牌出牌,输赢全在他们的掌控之中,经营上没了规则可循,好赚钱的买卖,还轮得上普通人吗?更别说利头大的买卖了。恐怕等不到你发现,就在暗中被人家抢走了。甚至有的人连资金都不用投,不用冒风险,也不用亲自干,仅凭手中的权利,找个代理法人,往外一发包就可以了,谁能竞争得过他们?

举报

扫一扫· 手机接着看

公交地铁随意阅读,新用户享超额福利

扫一扫,手机接着读
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按“空格键”向下滚动
章节评论段评
0/300
发表
    查看全部